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表里

表里 表里,读音为biǎo lǐ,汉语词语,指的是表面和部,外;也指事物的外情况,一切原委;还指衣服的面子与里子。相古文有“泉之不竭,表里遂通;泉之不涸,四支坚固。”出自《管子·术下》。相近义词有里外、外。【释义】(1) ∶外表和;外面和里面互相为表里与胥卒表里。(表里为奸,外勾结。)——清· 苞《 狱中杂记》(2) ∶衣服的面子与里子。亦泛指 衣料。《明熹宗实录》卷六十......
目录

词语

正文

【释义】

(1) ∶外表和;外面和里面

互相为表里

与胥卒表里。(表里为奸,外勾结。)——清· 苞《 狱中杂记》

(2) [the surface and lining of clothes]∶衣服的面子与里子。亦泛指 衣料。《明熹宗实录》卷六十九:“天启六年三月(甲辰朔)壬寅,得旨:朕嘉宁远捷功,年来仅见。外大小臣,恩赉宜均。…… 袁可立各赏银三十两,紵丝二表里。”

(4) [exterior and interior syndromes]∶中医指病在浅表和病入里或病在脏的症候

中医术语

表里

一般而论,从病位上看,身体的皮毛、腠、经络相对为外,脏腑、骨髓相对为。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有病属里,病较深重。从病势上看,外感病中病由表入里,是病渐增重为势进;病由里出表,是病渐减轻为势退。因而前人有病入里一层,病深一层,出表一层,病轻一层的认识。

任何疾病的 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感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内伤杂病候一般属于里证范畴,故分辨病位的表里并非必须,而要应辨“里“的具体脏腑等病位。然而外感病则往往具有由表入里、由轻而重、由浅而深的 传变发展过程。所以,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动权。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都可理解为是表里浅深轻重层次划分的辨证分类法。

又,“表里”是偏义复词,又称反义复词,义从“表”。汉·张机《伤寒论·252条》:“伤寒六七日, 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 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安也,急下之,宜大承汤。”条文既言宜大承汤急下之,则知病已入里,否则不能使用 下法,故“无表里”当为无表证。“表里”系偏义复词,义从“表”。

表证

虽外有种种的不同,而表证候表现可有差,但一般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

临床常见的表证风寒表证风热表证湿表证表证暑湿表证袭表疏等。

由于表证病位浅而病情轻,病性一般属实,故一般能较快治愈。若外不解,则可进一步传,而成为 半表半里里证

里证

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由 脏腑、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候。

里证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 半表半里)的特定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里证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外袭表,表证不解,病传里,里证;二是外直接入里,侵犯脏腑等部位,即所谓“ 直中“为病;三是 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或脏腑气机失调,等受病而出现的种种候。

里证的范围极为广泛,病位虽然同属于里,但仍有浅深之,一般病变在腑、在上、在者,较轻浅;在脏、在下、在者,则较深重。

不同的里证,可表现为不同的候,故一般很难说那几个症状就是里证的代表症状,但其基本特点是无新起 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要表现,其起病可急可缓,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由于里证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病情较重,故治法较多,一般不如表证之较为简单而易于取效。

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六经辨证中通常称为 少阳。是指外感由表入里的过程中,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候。以往来 热, 胸胁苦满等为特征性表现。

表里要点

一般说来,外感病中, 发热恶寒同时并见的属表证;但发热恶寒或 但不热的属里证热往来的属 半表半里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或喷嚏等为常见症状候不明显;里证候如咳喘、心悸腹痛、呕泻之类表现为症,鼻塞身痛等非其常见症状半表半里则有 胸胁苦满等特有表现。表证半表半里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其它多种 脉象。此外,辨表里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表里出入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相争,表证不解,可以传而变成里证,称为表证入里;某些里证,其病可以从里透达向外,称为里出表。掌握病势的表里出入变化,对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与转归,及时改变治法,及时断、扭转病势,或因势利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表证入里是指先有表证,然后出现 里证,然后表证随之消失,即表证转化为里证,其病机谓外入里。如 外感风热成表热,若表邪不解,向里而成 里热表证入里一般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阶段,是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的反映。

出表是指在里之病,有向外透达之势,是有出路的好趋势,一般对病情向愈有利。如麻疹患儿,热毒则疹不出而见发热、 喘咳、烦躁,若麻毒外透,则疹出而烦热喘咳亦除;外感 温热病中,高热烦渴之 里热,随汗出而热退身凉;热入营血,随斑疹、白疒的出现而身热、 谵语烦躁减轻。又如 湿热黄疸的出现而胁胀胁痛发热呕恶等症减轻;病位深的,向外溃破而脓出毒泄等,一般都可认为是在里之毒有向外透达之机。但这并不是里证转化成表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苹果叶

下一篇 表里俱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