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四诊合参

四诊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的基本观点之一。四诊参实际上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断上的具体体现。四诊参对于全面了解病情,识真伪,探求本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望、闻、问、切 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断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 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起来,也就是要“四诊参”。只有这样才......
目录

四诊合参

望、闻、问、切 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断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 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将它们有机地结起来,也就是要“四诊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只强调某种 诊法的重要性,而忽略其他的诊法的做法都是不对的。自从王叔和以后,诊脉舌诊都有很大的发展,因而有些医生便出现一种偏向,往往夸大 诊,或夸大脉诊和舌诊,一,一 望便判定病情,莽下处用药,而忽视四诊和参的原则,这是大大的不对。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临床上有“ 舍从症”和“ 舍症从”的法。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的全面的、详细的资料,辨证就欠缺了准确性,甚至发生错误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只有中常记四诊参“望而知之谓之”、“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的人才能成为一位格的中医

中医思维

中医临床误诊误治并非少见,如能总结验,吸取教训,以为后车之鉴,无疑是有意义的。笔者通过对古今一些误诊病案的分析,对起误诊的思维法,提出以下四点粗浅的看法。一、四诊不备,测正确的诊断来自对疾病的真切的了解,中医历来强调“四诊参”的重要性,王权《重庆堂随笔》说:“望、闻、问、切,四诊,人皆知之。夫诊者,审也。审察病情,必四者相,而可断其虚实热之何因也。”有的医务人员忽视“四诊参”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色、、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粪、脓、、尿、月经带等),来推断疾病的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法。

切诊

要是切,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中医大多是用手指切病人的动脉处(腕部的寸口),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律和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征象,来了解病人所患病在变化。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肛提肌综合征

下一篇 数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