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肛门瘘管

肛管直肠瘘(anorectal fistula)是发生在肛管直肠下端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管道,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被称为肛瘘(anal 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由、瘘管、外三部分组成。常位于齿状线附近,多为一个;外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瘘管管壁为增厚的纤维组织,管腔表面是肉组织。临床上以慢性流脓和周期性疼痛为特征,可久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是......
目录

流行病学

肛瘘占肛肠病的发病率,国统计为1.67%~2.6%,国外为8%~20%。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婴幼儿发病者亦不少见,要见于男孩,女孩少见,男女孩比例为5:1。

病因

1.肛周脓

肛周脓肿溃破或切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即可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5.结核

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要为吞结核菌起,少数也可感染起。

6.溃疡大肠

7.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高达14%~76%。

8.直肠肛管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9.感染

糖尿病、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感染起肛瘘。

10.其他

淋巴肿,放射菌病,尾骶骨髓炎,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临床表现

流脓是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阻塞或假性愈,瘘管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的瘘破溃,症状始消失。由于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体从外排出。检查时外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外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也有多个外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有触痛,随索状物向上探索,有时可扪及。若外不整齐,不隆起,有潜边缘,肉白色或有干样稀薄分泌物,应怀疑为结核性肛瘘。

肛瘘是原发病灶部位,定位不清必然造成治疗上失败,因为切除或切是治愈肛瘘的键。找和确定的肛瘘法有:

(一)肛镜检查 直视下看到齿线全部,常在红肿发炎的肛瘘,有分泌物,对可疑的肛隐窝可用银质园头探针探入。

(二)探针检查 先于肛门插入手指,用银质园头探针,由外沿管道向肠腔向轻轻探入,完全性肛瘘,肠腔手指在齿线附近可摸到探针确定,探时切忌盲用力,免成假道,使感染扩

(三)染色检查 将干纱布放入直肠,将美兰1~2ml由外徐徐注入,然后拉出纱布,如有染色,即明有存在。

(四)手术检查 切瘘道,沿瘘道,一般容易找到。

分类

肛瘘是复杂的,需要对它们进一步细分。国外从多个角度给出很多分类案。这里介绍前临床最常用的分类法。

1.高位低位

1934年英国S.mark医院的Millgan和Morgan用齿线作为分界线。这种分法简单明了,实用性很强。齿线是肛门与直肠的分界线,可以在肛门镜下清晰可见。齿线处的肛窦是肛瘘的感染,以此线为起点,向上就是高位肛瘘,向下就是低位肛瘘。

1975年国肛肠界在河北省衡水市召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肛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肛门外括约的深部是高低位的分界线。

2.单瘘多瘘

数外或数瘘管,如果就只有一个,称为单纯性肛瘘,如果是多个,就叫复杂性肛瘘。但有些瘘管过长,或弯,临床也可以称为复杂性肛瘘。复杂性肛瘘有时是单,有是是多,这要分清,因为临床的治疗法不同。这一分类法是1975年我国者在衡水肛肠会议上提出的,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

3.皮下黏膜下

大部分的肛瘘都穿越了肛门括约,但皮下黏膜下肛瘘是个例外。这是两类最表浅的肛瘘,基本都位于括约侧。位于肛缘皮下的叫皮下瘘,肛缘一周都可能发病。离肛缘都很近,一般不超过5cm,位于与外对应的齿线处。位于直肠黏膜下的叫黏膜下肛瘘,位于同点位齿线。

检查

肛瘘难治,首先难在诊断上。术前只有准确定位瘘管的位置,的位置,才能为手术的成功提供最有力的保障。的定位一般有两种法,直接找和顺瘘管找。只有少数病例能直接找到。肛门指诊时可以在肛齿线处触及到硬或凹陷,或压瘘管时有脓液流出。而大部分病例的很隐,或是的,这就需要先找瘘管或外,然后再顺藤摸瓜。法有六,看、摸、探、灌、照、切。这些法针对不同瘘管,各有适应范围,有时一种法就能找到,有时需要几种共同配

1.看

先把肛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外在后半部分,其基本都在6点(后正中)齿线处。外在前半部分,有两种情况。外离肛缘在5cm之的,在与外对应的齿线处。外离肛缘超过5cm的,会绕到后侧6点。这一定律的准确率在80%左右,一般作为其他检查前的初步判断。

2.摸

即指诊。一般的肛瘘通过“摸”就能诊断清楚。但如果瘘管位置较深,或没有完全成,或属于括约间的,此时需要采取下面措施继续检查。

3.探

用探针从肛瘘的外探入,只要瘘管畅通,探针就可以一直探查到。手术时,沿探针把瘘管切。用探针来定位需排除两种情况,瘘管中间塞不,瘘管弯

4.灌

针对弯的瘘管,摸不,探针也不,此时需要从外灌进液体,看看从什么地流出来,流出的地就是。使用的液体有美兰,有双氧水。使用这种法的前提条件是,瘘管畅通。

5.照

B超、X线摄、CT、磁共振检查,这些都属于“照”的范畴,尤其是B超,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一些有验的检查医生,可以准确描述瘘管的位置、范围、与括约系和的位置。对深部瘘,CT和磁共振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物理检查都只能提供参考,因为最后都必须手能摸到病灶才能手术。

6.切

在以上法都还不能定位的情况下,只能去切瘘管,沿着瘢痕与坏死组织,且切且找。

治疗

1.治疗原则

肛瘘不能自愈。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是彻底清除感染的原发病灶,将瘘管全部切使其流通畅,成敞的创面,促使愈。手术式很多,手术应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系来选择。手术的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的损伤,防止肛门失,同时避免肛瘘的复发。

2.手术

(1)挂线疗法适于低位肛瘘和高位单纯性肛瘘。也可以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切除的助治疗法。其原理是利用拉紧的橡皮筋的机械作用,使结扎组织发生供障碍,逐渐缺坏死,相当于一个慢性切割过程,同时基底创面始逐渐愈。另外结扎线也有一定的流作用,可使瘘道分泌物排出。

(2)瘘管切术适用于低位肛瘘,常与挂线术一起应用。需将瘘管完全切,并切除边缘的瘢痕组织,充分流,促使伤。若瘘管分支多,应分期进手术。因手术不会损失肛管直肠环,故一般不会出现肛门失

(3)肛瘘切除术适用于低位肛瘘。虽然可去除全部瘘管及其周围瘢痕组织,但创伤较大、愈慢,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法。

(4)直肠黏膜瓣推进术适用于高位肛瘘,尤其是肛门收缩功能减退的患者以及产妇。具有括约损伤小,瘢痕小,不需保护性肠造,复发率低的优点。

(5)纤维蛋白黏合剂塞充肛瘘适用于高位肛瘘。操作简单,不损伤肛门括约,不会肛门失

(6)其他近些年出现的利用生物材料进肛瘘修复的法,如异种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瘘管等,具有微创、不损害肛门功能和外观的优势。

3.术后护理

(1)补液虽然肛瘘手术创伤不大,但受麻醉或肠道准备影响,术后应及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抗感染对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或瘘管切除缝术等手术创伤较大的患者,术后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坐及换药不同的手术式,术后坐和换药时间亦不同。如挂线疗法者,术后第一天始进、换药;瘘管切除缝术者术后一周每天换药两次,不坐

保健贴士

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因肛瘘的发生与湿热,对于油腻饮食,可以湿热,所以不宜多吃

2、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

3、对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4、及时治疗肛窦炎肛乳头炎,以免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

5、肛门灼热不适、肛门下坠者,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治疗。

6、防治便秘腹泻,对预防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便干结容易擦伤肛窦,再加上细菌侵入而感染。腹泻者多半有直肠炎和肛窦炎的存在,可使炎症进一步发展。

7、积极治疗,不积极治疗可能会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性病,如溃疡结肠炎、克隆氏病等。

8、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后坐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相关资料

肛瘘会不会癌变?

肛瘘,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肛肠病,它与痔疮、肛裂并称肛肠科三大常见疾病,据保守统计,中国的肛瘘患者至少要超过1000万人,肛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中青年和婴幼儿最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肛瘘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这已基本得到了世界医界的公认,但是无论是网还是平面媒体,都有很多不负责任的文章盲放大肛瘘发生癌变的可能性,笔者就曾见到过一篇文章,说15%的肛瘘患者会发生癌变,这就绝对是危言耸听了,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说法,这些文章使得很多肛瘘患者天天担自己会发生癌变,无中增加了很多的理压力,笔者认为有必要把肛瘘癌变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以正视听。

对于肛瘘癌变的问题,用三句话可以解释清楚:

1.肛瘘和癌没有直接系,肛瘘不是癌症的前期病变;

2.可能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或者瘢痕组织变异,慢性肛瘘确实有癌变的病例;

3.慢性肛瘘癌变的病例十分少见,肛瘘癌变的概率很低。

可以这么说,肛瘘癌变在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自Rosser于1934年首次报道肛瘘癌变以来,每个文献报道的病例不超过3例,从1934年至今的70余年时间中,全世界报道的肛瘘癌变病例也并不多,有一种说法说至今国外文献一共收集到150多例肛瘘癌变的病例,也有说法说是几百例,总之,肛瘘癌变在临床上是十分少见的,可以说慢性肛瘘癌变的概率是很低的,有一种统计认为肛瘘发生癌变是0.1%的概率,所以患者们大可不必过分紧张。但是,这么说并不等于肛瘘就是小毛病就可以不重视,肛瘘的危害还是很明显的,特是反复发作的患者,单纯瘘有可能发展成复杂瘘,而且,尽管概率很低,肛瘘毕竟还是有可能恶变的,前来讲,无论是国还是国外,手术治疗还是治肛瘘的最可靠和最有效的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望诊

下一篇 望形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