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腹股沟斜疝

凡疝囊从壁下动脉外侧的环突出,向、向下、向前斜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沟斜疝。斜疝是最多见的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外疝的90%,或占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的发病原因为腹膜鞘状突未,后者的发病原因除了沟部有先天性缺损外,发育不全起要作用。先天性发育不良导致沟管生理掩机制缺......
目录

临床表现

1.易复性疝为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腔。

2.肿块质软,呈带蒂“”,可达阴囊或大阴

3.体检时用手指伸进沟管外环,可发现外环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病者再站立,并咳嗽,疝不再出现。

4.难复性斜疝者,平卧时疝亦不消失。

5.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有明显疼痛,推之不能还纳腔。如嵌顿的容物为肠管,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征象。

6.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绞窄时间长者,由于疝容物发生感染,侵及周围组织起疝外被盖组织的急性炎症。

诊断依据

1.反复出现的沟区带蒂“”肿块,可回纳腔。

2.肿块回纳后,指压环和增加压后肿块不再出现。

3.术中实疝囊位于壁下动脉外侧。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2.疝囊高位结扎术。

3.疝修补术。

4.疝成术。

5.支持对症治疗。

用药原则

1.沟斜疝选择性手术一般可不应用抗菌素。

2.疝出现嵌顿、绞窄时,或疝无嵌顿、绞窄但并有呼吸,泌尿系统感染者,即需应用药物包括用药框限“A”和“B”。

3.绞窄性疝术后出现并发症或体质衰弱者,术后除应用“A”、“B”外,尚可考虑应用新特药物及支持对症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脉无胃气

下一篇 蒲葵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