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蓬莪术

蓬莪术多年生宿草本。块状,侧面有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小。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本植物块根郁金)亦供药用,多年生宿草本。块状,侧面有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草本。块状,侧面有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小。柱状穗状花序,长约14厘米,具总梗,密;苞片苞片扩展,亮红色,腋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3,上面1较大,端略成兜状,唇瓣淡黄色,先端3浅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光滑。种子。具种皮期3~5月。

分布范围

产于广西、四川。此外,福建广东浙江云南等地亦产。

主要价值

药材

秋、冬均可采挖,去净泥土,熟后,晒干,除净毛须及杂质。干,呈卵或纺锤,长约3~5厘米,直径约1~3厘米。外皮灰黄色棕黄色,略有皱纹,有环上有须根痕迹。质坚实而重,极难折断,破面灰褐色黄绿色,角质状,有光泽,并有一黄白色环及白色的筋小点。稍有香,味微苦而辛。以个均匀、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者为佳。

成分

含挥发油1~1.5%。油中成分为倍半萜烯类。

分得的倍半萜有蓬莪术环氧酮、蓬莪术酮、蓬莪术环二烯、蓬莪术烯、蓬莪术环二烯酮、异蓬莪术环二烯酮、蓬莪术烯酮、表蓬莪术烯酮、姜黄二酮、姜黄醇酮、姜黄环氧?烯醇、原姜黄环氧?烯醇、异姜黄环氧?烯醇、姜黄环氧?醇、姜黄?二醇。还含姜黄素、去氢姜黄二酮。干含淀粉约64%。

药理作用

①抗肿作用

服及腔注射莪术注射液对小肉瘤-180有抑制作用,但服对小艾氏腹水癌则无效。

②抗菌作用

挥发油试管抑制金黄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

③其他作用

对消化道的作用与生姜相似,能直接兴奋肠道,偶有用于气胀性绞痛。

炮制

蓬莪术: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置笼屉透取出,切晒干。莪术:拣去杂质,洗净,置锅中加与热水使浸没,用文透,捞出,晾至六成干,切薄;阴干。(每莪术100斤,用10~20斤)

性味

苦辛,温。

①《宝本草》:"味苦辛;温,无毒。"

②《医启源》:"味苦,平。"

归经】入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

②《本草汇言》:"入足厥阴肝经。"

③《本草再新》:"入。"

功用

行气,破,消积,止痛。治腹胀痛,百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跌打损伤作痛。

①《药性论》:"治女子痛,破痃癖,以摩服。"

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消食,通月经,消瘀血,止扑损痛,下恶血等。"

③《宝本草》:"腹痛中恶,疰忤,霍乱,冷吐酸水,解毒,食饮不消,研服之。又疗妇人,丈夫奔豚。"

④《医启源》:"痛。"

⑤王好古:"通肝经。"

⑥《品汇要》:"破积聚。"

⑦《医入门》:"能逐水,治心痹病,破气。"

⑧《本草通玄》:"专走家,破积聚恶血,疏食作痛。"

⑨《生草药性备要》:"疮消肿,瘀止痛。亦能止理跌打。"

⑩《会约医镜》:"治气滞膨胀,肿,水肿。"

用法与用量

服:汤,1.5~3钱;或入

【宜忌】两虚,薄弱无积滞者慎服,孕妇忌服。

①《日华子本草》:"得良。"

②《本草正》:"性刚峻,非有坚顽之积,不宜用。"

选方

①治一切冷,抢切痛,发即欲死,久患腹痛时发者:蓬莪术二两(),木香一两()。为末,每服半钱,淡汤下。(《卫生家宝》)

②治小肠脏气非时癌不可忍:蓬莪茂,研末,空,葱服一钱。(《杨氏护命》)

③治奔豚疝瘕蓬莪术肉桂小茴香等分。为末服。(《本草汇言》)

④治吞酸吐酸:蓬莪术一两,川黄连五钱(吴茱萸五钱,同,去吴茱萸)。水服。(《法》)

⑤治妇人痛游走及痛:蓬术(切)、干漆(研碎)各二两。上同令漆焦香,取出漆不用,只用蓬术为末,温调下三钱,痛用下,游走痛,冷水调下。(《普济》)

⑥治来未尽,遍身潮热渴,疼痛,头痛三棱(),莪术()、红花牛膝苏木。水,空服。(《秘传验女科》莪术)

⑦治续,气短,兼治滑泄及小便数:篷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上为末,更入硼砂一钱,炼过研细,都和匀,每服二钱,盐汤或温调下,空。(孙用和?正元)

⑧治上气喘急:蓬莪茂五钱。一盏半,八分服。(《保生》)

⑨治霍乱吐利欲死:蓬莪术藿香滑石槟榔、厚朴、葱头。水冷服。(《马氏小品》)

临床应用

治疗子宫颈癌

采用蓬莪术注射液以局部病灶注射为,配用药,观察早、晚期各型宫颈癌共80例;其中早期患者平均用药9个月左右,晚期患者平均治疗6个月左右。结果临床近期治愈(局部肿消失,病理检查未见癌组织,3次阴道阴性,周围浸润组织消退或被控制,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80例;显效(局部肿消退1/2以上,周围浸润组织被控制,自觉症状明显好转)15例;有效(局部病灶缩小,周围浸润组织被控制,自觉症状好转)14例;无效(自觉症状及客观检查无改变或病情恶化)21例。以对早期(原位、Ⅰ期、Ⅱ期)和菜型、溃疡型疗效较好,而对晚期(Ⅲ、Ⅳ期)及放疗后复发者疗效较差。

用法:局部注射用扁体注射器,将针头插入病灶组织或基底层,由浅入深将萄液均匀地送到病灶,以药液不漏出为准,深度达病灶基底层,在肉眼看来病灶周围似乎正常的一些组织也最好同时给药。如果药液有漏出,则效果便不理想。

局部注射用的制要有:一100%莪术挥发油水溶液,每次10~30毫升;二10%莪术挥发油醇溶液,每次2~4毫升;三5%莪术挥发油乳浊液,每次5~10毫升。均每日注射1次。静注射用20%复方莪术挥发油水溶液,每日1次,每次100~300毫升,静注入或点滴;总量可用9000~10000毫升(一个疗程)。据观察,癌组织局部注射,用100%莪术注射液可在15天出现局部病灶坏死;用10%莪术挥发油醇溶液或5%莪术挥发油乳浊液,则大部分在2~3天出现局部病灶坏死。故临床用莪术挥发油醇溶液及乳浊液时,当病灶组织出现完全坏死后,可改用100%莪术注射液局部注射;当坏死组织不能自然落时可用组织钳或剪刀取下,并对周围组织继续进注射,周围组织出现红肿炎症样反应亦不必停药。有些病人始治疗时病灶并不十分严重,而当几次用药后,病灶更为明显;这是局部巳被浸润的组织在药液作用下显出来的结果,而非病情发展,应继续用药。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局部组织不再发生坏死,仅仅是红肿炎症样反应,组织松软,接触不出,此时即可停药观察;大约停药后1周左右,红肿炎症样反应消失,新生上皮复生,可进病理复查。实践明,莪术注射液局部注射,可使癌组织变性、坏死、落、萎缩、溶解及消失,而对癌旁的正常组织则无明显损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副作用:莪术挥发油醇溶液局部注射疼痛,改用乳浊液疼痛减轻,但用药时口腔均有酸辣气味,药液推入过快时可出现头晕。所有患者治程中常规检查均无变化;部分功能及功能检查亦无影响。

论述

】蓬莪荗,蒁药,蓬莪蒁,广荗,蓬术,莪蒁(《本草备要》),蓬蒁(《本逢原》),羌七(《生草药性备要》),广术(《本草求真》),姜(《岭南采药录》),文术(《四川中药志》),蓬莪术(侯宁极《药谱》),莪术(《医入门》),又:山姜黄、绿姜。

【异】蓬莪荗(《药性论》),赡药(《唐本草》),蓬莪赡(《日华子本草》),广荗(《珍珠囊》),蓬术(《普济》),莪赡(《本草备要》),蓬赡(《本逢原》),羌七(《生草药性备要》),广术(《本草求真》),姜(《岭南采药录》),文术(《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莪术、温郁金广西莪术的干

①《本草图》:"蓬莪荗,古不见用者,今医家治积聚,为最要之药。与三棱同用之良,妇人药中亦多使。"

②《汤液本草》:"蓬莪荗色黑,浓中之,虽为泄剂,亦能益,故孙用和治气短不能接续。所以大七香集香及汤多用此也。"

③《纲》:"郁金,专治分之病;姜黄,兼治中之;蓬莪赡入,治中之,稍为不同。王执中《资生》云,执中久患疼,服醒脾药反胀,用篷莪赡面裹熟研末,以水与服立愈,盖此药能破气中之也。"

④《本草疏》:"腹痛者,非不得调和,即是客中焦所致,中恶疰忤,皆由不调和,脏腑壅滞,阴阳乖隔,则疫疠疰忤得以凭之。荗香烈,能调气通窍,窍利则无所客而矣。解毒之义,亦同乎是。其霍乱吐酸水,及饮食不消,皆行气之功也,故多用磨。又疗妇人结积,丈夫奔豚,入行气故也,多用磨。郁金亦入,专分.亦肝郁。荗与三棱专能行气破积。姜黄行气,入为多。""篷莪荗行气结,是其功能之所长,若夫妇人小儿,两虚,素弱而无积滞者,用之反能损真气,使食愈不消而益弱,即有凝结,饮食积滞,亦当与健、补益元药同用,乃无损。"

⑤《医家法》:"广荗即莪术。凡行气,消积结,皆用之。属足厥阴分药,大破气中之不足者服之,为祸不浅。好古言孙尚药用治气短不能接续。(《》言短气不足患者下之,盖此之谓也。然中气虚实天渊,最宜详审。)此短乃是中为积所壅,舒不长,似不能接续,非中气虚短不能接续也。若不足之短而用此,宁不杀人。"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芤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