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岩骨斜坡脑膜瘤

斜坡是蝶颞骨枕骨所围成的区域发生病变,又可细分为海绵窦、中颅窝小脑、斜坡、枕大孔区等。斜坡为良性肿,病史较长,多在2年以上,平均为2.5至4.5年。由于斜坡紧靠后组神经、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半球、脑干等重要结构,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据肿的发生部位、生长向不同而有所不同。解剖上认为......
目录

疾病常识

疾病介绍

解剖上认为斜坡区是指由蝶颞骨枕骨所围成的区域,这些构成了颅底的中、后颅窝,斜坡是发生于此区的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08%

易感人群: 无特殊人群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面瘫液漏积水癫痫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外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乙哌立松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致病病因

可来源于膜的蛛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管,多数来源于蛛网颗粒的蛛网膜细胞,一般生长缓慢,肉眼观观察肿多呈,分状或不规则,质韧或硬,边界清晰,周围组织有受压的凹陷或切迹,肿基底位于斜坡,尖或嵴,并可起局部的质破坏,显微镜下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皮型

②成纤维细胞型;

③过渡型;

管型,包括管型,管母细胞型和管外皮细胞型三个亚型);

恶性等。

疾病预防

注意生活细,不要吃过于刺激的食物。

并发疾病

并发症

面瘫液漏、积水、癫痫

手术治疗后,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1.多神经脑干损伤 Spetiler报道46例-斜坡,术后并发面瘫占30%,展神经麻痹2%,听力下降9%,偏瘫1%,另有文献报道50%有神经损害症状,后组神经麻痹可致呼吸困难等,应行气管切

2.术后液漏 液漏为迷路入路及迷路后入路术后的要并发症,发生率高,Spetiler报道为13%左右,术后一旦发生液漏可先穿持续流放出液,局部加压包扎,如果不能自愈,可手术修补,亦可术前穿置管持续流,可预防术后液漏,平均1周,最长2周。

3.术中术后出感染等同一般手术。

4.并发积水 由于术后环障碍,并发积水,脑室扩大可考虑脑室-腔分流术。

5.癫痫和失语症 左颞受压或损伤所致,术中应注意避免颞损伤的操作,注意保护Labbé静,术后应用癫痫药物。

诊断方法

常见症状

共济失调 压增高 积水

-斜坡为良性肿,病史较长,多在2年以上,平均为2.5~4.5年,由于肿紧靠后组神经,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小脑半球,脑干等重要结构,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据肿的发生部位,生长向不同而有所不同,要表现为:

1.头痛 头痛多限于枕部,也有头部疼痛,有时为首发症状

2.压增高 因肿生长缓慢,晚期并发阻塞性积水才出现压增高症状

3.多组神经损害症状 易受累神经为动眼神经,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展神经,常表现为:上睑下垂听力下降面部麻木,三叉神经痛及复视等。

4.小脑受损症状 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和眼球水平性震颤

5.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受累可表现TIA发作。

6.个可表现为海绵窦综征和尖综征(眼球后疼痛,展神经麻痹)。

病情检查

椎穿刺测压力多有增高,液化验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头颅X线平 能够帮助了解颅的增生或损害程度。

2.CT检查 CT和MRI是诊断该区最有效的手段,在检查中均要做注药对比强化扫描,否则有误诊的可能,CT平扫上要表现为斜坡区分状或卵均匀高密度或略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少数肿混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灶,注射造影后可均匀强化,多表现为,卵或不规则型,肿与硬膜以广基相连,局部可有质增生或质破坏,有时表现为尖部明显破坏,此外CT还可显示乳突气化的程度和迷路的位置,有利于指导手术。

3.MRI检查 大多数的信号与灰质相似,在T1加权像上多数为等信号,少数表现为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可表现为高,等,低信号,注射Gd-DTPA后绝大部分肿出现强化,大部分与相邻组织脑干有包膜相隔,另外MRI在显示与邻近血系上明显优于CT,可以用三维立体式清楚地显示肿的位置,大小,肿的侵犯向,有无基底动脉及分支受累,更重要的是在T2加权像上,可观察周的蛛网膜层是否存在,有无脑干软膜侵犯,有无脑干水肿,这对于疾病的术前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当包绕或挤压动脉,基底动脉时,由于快速流动的液产生流空现象,在T1和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信号区。

4.管造影 由于肿十分丰富,因此,术前选择性管造影对于指导手术是十分必要的,管造影可以观察肿液供应,以便术中阻断供动脉管造影上斜坡区膜的供动脉要有动脉膜垂体干,膜中动脉,基底动脉分支,椎动脉膜支以及动脉斜坡支,并能同时观察到基底动脉向对侧移位,小脑动脉以及动脉斜坡支拉长(向后及向对侧移位),有时可出现病理管染色。

诊断鉴

诊断

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MRI等检查结果,-斜坡区容易确诊。

诊断

斜坡区有时容易和斜坡肉瘤等相混淆,应注意鉴

1.斜坡 来源于胚胎残余,多生长在颅底或柱,颅底多位于斜坡处,占的0.15%~0.2%,肿多位于硬膜外,但有时呈浸润性生长并突破硬膜,多呈扁平型或球型,要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语言不清,呛咳等,如果肿向不同的生长,则出现相应症状,从临床表现上与难以区,但颅骨钙化甚少,而半数以上有斑点或小钙化,对质的破坏严重,CT显示肿为不规则略高密度,边界清,其中有多发在点,钙化,斜坡,蝶鞍有广泛质破坏,偶见肿突入鼻咽腔,多数不出现强化,MRI T1像为低信号,其间夹杂多个斑点状高信号,T2像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可有中等度对比强化。

2.脂瘤 要来源于异位的胚胎残留的外组织,好发于小脑角,鞍区,脑室斜坡区,占的0.7%~2%,多见于青壮年,常表现为一侧三叉神经痛或痉挛,面部麻木听力减退等特点,典型CT表现为沿生长边界清楚的不规则低密度影,注射造影无强化或边界环状强化,MRI表现为T1加权呈略高于液的低信号,T2加权高于液的高信号,有间隔,不发生对比增强。

3.神经无明显临床表现不同,但CT表现为等或低密度病灶,或呈囊性,可呈均一或环状强化,窗位观察可显示尖破坏,肿周围无水肿,可呈哑铃型骑跨中后颅窝生长,MRI T1像呈低信号,T2像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可有较明显的对比增强,但较弱。

4.肉瘤 肉瘤发生率低,好发年龄为40~50岁,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神经麻痹压增高,CT检查有质破坏,表现为等密度或高密度,钙化,增强扫描肿不强化或轻度强化,MRI表现为长T1和长T2信号,注射Gd-DTPA后肿轻度强化。

5.其他 还需与向颅底侵犯的鼻咽癌,脑干等鉴

治疗方案

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外科

治疗式: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放射治疗

治疗周期:2-4月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盐酸乙哌立松 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一)治疗   

-斜坡区的治疗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激素治疗等。   

1.手术治疗 -斜坡型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法。随着现代诊断技术(CT、MRI、电生理检查)的提高,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激光及超声吸的应用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对于斜坡区的手术式是由病变所在部位、生长式、供来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系来决定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术入路:幕上、下乙状窦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下-前颞下窝入路、颞下前路入路等。

(1)幕上、下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斜坡区最有效的手术入路,前已为越来越多的者采用,它能提供到达斜坡区的宽阔视野,缩短到达该区的离,能够较清晰暴同侧Ⅲ~Ⅻ神经和后环的动脉,避免了对颞的过分牵拉和保留Labbe静。此入路适于中、后颅窝病变的手术,特适用于上2/3斜坡-区的病变切除。但对下斜坡的暴效果不好。一般磨除的程度又分为三个亚型:

①扩大迷路后入路:磨保留迷路完整,可以保留听力。

迷路入路:即完整磨除半规管,但需牺牲听力且术后耳漏机会增加。

迷路耳蜗入路:在①、②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磨除并使面神经向下移位。   

(2)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对小脑角区,下斜坡区的病变手术,并能较清楚显一侧Ⅴ、Ⅶ、Ⅷ、Ⅸ、Ⅹ、Ⅺ、Ⅻ神经和后环的动脉。但此入路对尖、上斜坡和小脑幕切迹等部位显不佳。   

(3)颞下-前颞下窝入路:亦即为颞翼点颅加断颧弓联入路。该入路可提供更大范围切除中颅窝外侧部的条件,更广泛地暴鞍旁海绵窦区,减少术中对颞的牵拉。但对小脑角区和枕大孔区暴不好。   

(4)颞下前路入路:又同颞枕小脑幕入路,适用于中、上斜坡及尖等部位病变的手术。   

(5)其他:尚有颞入路,扩大枕下入路;幕上、下联入路等。   

2.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斜坡要适应包括:   

(1)年迈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显微手术后肿残余或复发。   

(3)肿直径≤3cm。   

要分χ-刀或γ-刀治疗。Subach等报道62例-斜坡患者采用γ-刀治疗,平均随访37个月,症状改善占21%,无变化68%,加重11%,肿缩小占24%,无变化68%,增加8%,认为对于原发或复发的-斜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有效的。Nicolato A等报道γ-刀治疗50例颅底中,12例为斜坡,肿平均体积为8.6cm3,未见有早期并发症,随访结果实γ-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发症早期要为恶心呕吐头痛等,大多在24h后缓解。后期反应:面神经、三叉神经、听神经脑干、颞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少数可恢复,部分为永久性损伤。   

3.激素治疗 采用调病人体激素水平法,对控制生长具有一定作用。要有激素拮抗药、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等临床应有亦有效。   

(二)预后   

-斜坡术后死亡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达50%左右,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该区域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在逐年下降,死亡率已下降到9%~17%左右,且有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原因可能与脑干损伤有。最近的大宗病例统计结果表明:手术全切率为69%,复发率为13%(6年随访)。术后死亡率为3.7%,神经损伤率为33%。

疾病护理

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注意生活的规律性。

饮食应注意多服用清淡富于养食物,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平时注意调一下生活习惯,要还是注意不要吃过于刺激的食物,多注意生活习惯。

1、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2、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海产类等; 3. 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4、宜吃钙含量丰富食物; 5、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1、控制热能,控制食及脂肪摄入量,尽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热能食品; 2、减少烹调用盐量,尽量少吃菜等盐腌类食品; 3、少吃肥肉及各种动物性油脂。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腐苔

下一篇 革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