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
详细释义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chě | 名词 |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 工尺 | |
chǐ | 量词 | 长度单位 | chi, a unit of length (3chi=1 meter) | ||
名词 | chi pulse | 尺中 | |||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 ruler;rule | ||||
喻法度或标准 | laws and institutions | 鲁迅《而已集·当陶元庆君的绘画展览时》:“而文艺史界中人,则舍了用惯的向来以为是‘永久’的旧尺,另以各时代各民族的固有的尺,来量各时代各民族的艺术。” | |||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 ruler-like things | ||||
信件,信札 | letters | ||||
形容词 | 喻短小或狭小的 | tiny | 《后汉书·对楚五问》:“尺泽之蜺也。” |
相关词组
尺兵
chǐbīng
[short weapon] 短小的兵器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战国策·燕策》
尺波电谢
chǐbō-diànxiè
[How time flies] 人生苦短,光阴如同闪电一样逝去。
青简尚新,而宿草将列,泫然不知涕之无从也。虽隙驷不留,尺波电谢,而秋菊春兰英华靡绝。――刘峻《重答刘秣陵沼书》
chǐcùn
⑴[a little]∶比喻面积较小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⑵[short or narrow]∶比喻短窄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尺度
chǐdù
[yardstick;measure;scale] 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尺度有则
chǐduǎn-cùncháng
[Every thing has its strong and weak points as a foot is oft-times too short and inch too lo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缩语,是说由于应用的场合不同,一尺也有不够长的时候,而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尺幅千里
chǐfú-qiānlǐ
[insignificant size with profound meaning as panorama of a thousand li in a one-chi scroll] 一幅小小的画能容纳千里山河的景象,比喻事物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
chǐgǔ
尺蠖
chǐhuò
[inchworm;looper;geometer] 尺蠖蛾的幼虫,种类很多,是果树和森林的主要害虫。
尺码
chǐmǎ
尺码为7号的帽子
chǐshān-cùnshuǐ
[length of land on small picture] 指一小片山水
丹棱彭君古豪杰,对予常笑峨嵋劣;曾向华严顶上来,尺山寸水皆能说。――清·张问陶《青神舟中不得见峨嵋山与亥白兄饮酒排闷》。
尺素
chǐsù
[note;letter] 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chǐtóu,chǐtóur
⑴[size]∶尺码
⑵[cloth and silk] [方]∶衣料;零碎料子
拿了一匹尺头
尺子
chǐzi
[ruler] 导引钢笔或铅笔画线条或量尺寸的木尺或金属尺。
另见chě
尺的诗词
楚辞·卜居
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咏尺
量分论寸总亲身,大小长宽计数清。
多少浮夸蒙骗诈,难逃一杆辨虚真。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凡尺之属皆从尺。昌石切。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並昌石切。音赤。《说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动衇为寸口,十寸爲尺,规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以人体为法。《家语》:布指知尺,舒肱知寻。《前汉·律历志》:度量衡皆起于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蔡邕·独断》: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为尺。《周礼·司市》疏:置丈尺于绢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管子·地员篇》:其施五尺。注:施音遗,大尺之名。
又《小尔雅》:五尺谓之墨。《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闲。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宫室,其名为墨,则墨者,工师之五尺也。
又《唐辇下岁时记》:二月朔日爲中和节,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闲。
又法三尺,谓以三尺竹书写法律,故俗谓舞文为弁髦三尺。今以三尺为刑具,非也。
《韵会》:通作赤。
字源演变
《说文》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诸家认为尺是会意字,从"尸”从“乙”会意,“尸”像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 还有的人认为“尺”是指事字。在甲骨文中,长弯竖表示整个手臂,中间的一点是指示符号,表示手臂的弯曲处,即曲肘部。整个字形,表示从手掌边缘到曲肘部的长度,这个长度即一尺。在金文中,“尺”像一个弯着腰的人形,下边的一点是指事符号,表示从脚踝到膝盖的长度约为一尺。经过隶变后,楷书写作尺。 “尺”的本义为长度单位,引申为量长度的工具,即尺子。“尺”又引申为形状像尺的东西,如镇尺。
字形书法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ȶʰ | i̯ăk | |
王力系统 | 铎 | ȶʰ | iak | |
周法高系统 | 铎 | tʰ | jiak | |
李方桂系统 | th | jiak | ||
两汉 | 西汉 | 铎 | ||
东汉 | 铎 | |||
魏 | 药 | jiak | ||
晋 | 药 | jiak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陌麦昔锡 | jiek | |
北魏后期北齐 | 陌麦昔锡 | jiek | ||
齐梁陈北周隋 | 陌麦昔锡 | jiek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tɕʰ | i̯ɛk | |
拟音/王力系统 | tɕ | ǐɛk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ɕʰ | jɛk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ɕʰ | iæk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śh | jäk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ɕʰ | ǐɛk |
韵书集成
韵书 | 小韵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
广韵 | 梗 | 入声 | 昔 | 昌 | 三 | 次清 | 昌石切 | tɕʰjɛk | ||||
集韵 | 梗 | 入声 | 㫺 | 昌 | 三 | 次清 | 昌石切 | ʨʰiæk | ||||
韵略 | 入声 | 昔 | 昌石切 | |||||||||
增韵 | 入声 | 昔 | 昌石切 | |||||||||
中原音韵 | 入上 | 齐微 | 穿 | 次清 | ʈʂʼi | |||||||
中州音韵 | 入作上声 | 齐微 | 叶耻 | |||||||||
洪武正韵 | 入声 | 陌 | 穿 | 丑 | 次清 | 昌石切 | tʃ‘iək | |||||
分韵摄要 | 入声 | 陌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