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仙子
南天仙子·版本一
【产地及销售】产于泰国、越南、印度等国。海南有种植,广东、广西等地有野生,但商品主要来自进口。
【炮制】取原药材整理洁净入药。
南天仙子·版本二
【拼音名】Nán Tiān Xiān Zǐ
【来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
采收和储藏:秋季果熟期,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备用。
【原形态】 根状茎圆柱形,暗棕色,无毛或被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或内无柄;叶片通常为 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4cm,宽8-20mm,先端尖至 渐尖,基部楔形, 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有线条状 钟乳体。花3-7朵 簇生 叶腋; 苞片卵形或椭圆形,长4-6mm; 小苞片披针形或条形,长约为 花萼的一半;蕊6-8mm,被短糙毛,5裂达中部,裂片三角状披针形,有毛; 花冠淡红紫色,长约1cm,外有微毛,冠桅二唇形,上唇2浅裂,下唇3裂,裂片圆形; 雄蕊4,二强; 子房无毛,具长 花柱, 柱头钩曲。 蒴果条形,长约10mm。种子16-32颗,细小,四方状圆形而扁,淡褐色,浸水即现白色密绒毛。花期9-10月。
【性状】
性状鉴别 略呈扁平心肘形,直径1-15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略平滑,无网纹,基部有 种脐。表面有贴伏的粘液化的 表皮毛,成薄膜状,遇水则膨胀竖立,蓬松荼开,粘性甚大,湿润即粘结成团。无臭,味淡而粘舌。
以粒大、饱满、色棕红、遇水有粘性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纵切面:切面呈长圆形。种皮多细胞1列,棕色,细胞壁薄; 种皮外侧有粘膜状的表皮毛。种皮内表皮细胞1列,排列整齐,细胞壁较厚。内部为2片很大的子叶,由 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含 草酸钙簇晶。种子的一端有长圆形的 胚根。
种子表面观:用水浸泡种子,放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种子表面有一层 表皮毛,毛吸水后膨胀竖立、蓬松散形。手感有粘滑性。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脓成或已溃者忌用。同属植物种子作南天仙子入药的尚有 毛水蓑衣Hygrophila Phlomoides(Wall.) Nees 又名:粗毛水蓑衣《海南植物志》。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
【摘录】《 中华本草》
![]() | ![]()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