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状腱膜下脓肿
定义
病因
症状
检查
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种以便选药治疗。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帽状腱膜下脓肿的治疗,除抗菌药物的投给外,均应及时切开引流。方法是在低位作多个切口引流,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并用含杆菌肽500μ/ml、1.0%新霉素及0.1%多粘菌素溶液冲洗脓腔,然后放置橡皮引流管,留作术后冲洗引流用。术毕,松松缝合引流切口。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1~2周,引流管于4~6天内拔除。
使用抗感染药需注意的12个问题
1、抗菌药、抗生素不是抗感冒药,并非所有的感染都需要使用抗菌药。抗菌药对病毒感染无效,病毒性流感使用抗生素预防是无效的。
2、抗菌药并不是越贵、越新就越好。抗菌药没有高级和低级的区别,只有使用时对症、不对症和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3、任何一种抗菌药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并非广谱就比窄谱的好。
4.、使用抗菌药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剂量(包括用药量和用药天数),这样才能使药物在血液里有足够的杀菌或抑菌浓度。
5、使用青霉素类(包括口服的)药物前必须要先做皮试。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过敏性,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慎用头孢菌素,必要时做皮试。
6.、口服抗菌药时,药物吸收可能会受到食物的影响,应根据具体药物的要求考虑服用时间。
7.、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抗菌药应特别注意,应严格遵医嘱服用,有些药物应权衡利弊使用,应把胎儿和婴儿作为药物的潜在接受者考虑。
8.、老人和儿童使用抗感染药应考虑身体代谢情况,由医师确定合适剂量和疗程。
9.、抗菌药物不能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以防发生菌群失调导致的二重感染。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