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南方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红豆杉(: 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Leme & H. Lv.) L. K. Fu & Nan Li),称为玻璃镜、赤椎等,为红豆杉科红豆杉属常绿乔木红豆杉通常长1.5-3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渐尖或微急尖,上面中脉隆起,下面有两条黄绿气孔带,边缘通常不反绿色边带较宽。种子卵形或宽卵形,微扁,先端微有二纵,生于红色肉质的杯......
目录

物种起源

发现记录

2022年8月,会昌县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在当地中村乡增坑村的会昌县生态公益林林场龙须岽分场,发现了大面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杉种群,有3000多株。

形态特征

南方红豆杉的近景图片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60~100厘米;树皮褐色、红褐色或暗褐色,裂成条落;大展,一年生绿色淡黄绿色,秋季变成绿黄色或淡红褐色,二、三年生黄褐色、淡红褐色或灰褐色;冬黄褐色、淡褐色或红褐色,有光泽,芽鳞三角状卵形部无或有纵落或少数宿存于小的基部。 排列成两列,条,微弯或较直,长1~3(多为1.5~2.2)厘米,宽2~4(多为3)毫米,上部微渐窄,先端常微急尖,稀急尖或渐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黄绿色,有两条气孔带,中脉带上有密生均匀而微小的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稀色较浅。球花淡黄色,雄蕊8~14枚,花药4~8(多为5~6)。种子生于杯状红色肉质的种皮中,间或生于近膜质盘状的种托(即未发育成肉质种皮的珠托)之上,常呈卵,上部渐窄,稀倒卵状,长5~7毫米,径3.5~5毫米,微扁或,上部常具二钝棱,稀上部三角状具三条钝,先端有突起的短钝尖头,种脐或宽,稀三角状

生长习性

南方红豆杉红豆杉是中国亚热带至暖温带特有成分之一,在阔林中常有分布。耐荫树种,喜温暖湿润的候,通常生长于山脚地较为潮湿处。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米或1500米以下的山谷、溪边、缓坡腐殖质丰富的酸性土壤中,要求肥力较高的黄壤,黄棕壤,中性土、钙质土也能生长。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对候适应力较强,年均温11~16℃,最低极值可达-11℃。具有较强的萌能力,树干上多见萌,但生长比较缓慢。很少有病虫害,寿命长。

分布范围

红豆杉产于中国长江流域以南,星分布。贵阳市要分布在溪、乌当、阳、息烽。安徽要分布在黄山市歙县石门乡及黄山区一带。浙江省百山祖国家级保护区也有广泛分布,其中庆元百山祖镇三堆村至景宁英川镇小溪流域一带最多。

云南省鲁甸县龙树乡龙树村龙树中大门向北一百米处有两颗红豆杉,“龙树乡——龙树”因此树而得。800年以上的福建大田济阳乡分布着几十棵超600年的红豆杉。

安徽福建、甘肃、广东、广西、贵州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台湾云南浙江重庆都有分布。

繁殖栽培

种植

1.种子繁殖

红豆杉种子在10月份成熟,及时采收后放在水与细沙的混液中(水沙比2∶1)。将种子在洗衣上揉搓,除去种子外皮,磨损坚硬的肉种皮。选择阴干不积水地块、挖坑,与湿河沙1∶2比例混贮藏在坑。次年3月取出净种,用50度白和40℃温水(1∶1)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浓度为0.05%九二浸种20~24小时,以打破休眠提高出苗率。3月底移入温室催,温度要求20~25℃,待有种子白”时即可点播。

种子繁殖种子休眠期,须低温层积处理,才能当年出苗。苗期生长较缓慢。一般红豆种子,在自然条件下,需要过两冬一夏才能萌发。而种子萌发历生理后熟和态后熟两个阶段。种发育大约集中在1个月完成。种子在室外沙藏效果比室的好。种子在15~20摄氏度时为最好。这也为贮藏种子播种时期,提供了基础依据。

2.播种繁殖

将畦做成1米宽、长适宜。将种子播在畦覆土2.5厘米,浇透水复膜。也可将发种子点播在盖有地膜的畦20厘米、株10厘米。一般20~30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3~4时,选阴天间苗移植,20厘米、株10厘米。种植后浇水、中耕、除草促长。由于红豆生长缓慢,最怕强光,适当遮荫有利成长。一般当年生苗可达10~15厘米,最高可达20厘米,2年生苗50~90厘米,4年生苗高1.5~2米。

采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为

栽培技术

1.栽培

选地施肥

选择疏松、富含腐殖质、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台地、沟谷溪流两岸的深厚湿润性棕壤、暗棕壤为好。深翻、整平,0.4米×1.0米或0.4米×0.4米深40厘米,备栽。

育苗

(1)种子育苗

①采种催。10月中下旬,果实深红色时采收种子。该种子属生理后熟,需要过1年的湿沙贮藏才能发。常采取室外自然变湿沙藏层积法处理种子,以提高发率。

南方红豆杉②选圃整地。一般因地制宜在松树林下育苗移栽较好。选择郁度在0.6~0.7且无病虫害湿地松或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缓、上层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将林杂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厘米,于11月份浅翻细耙。整地时,施入腐熟基肥40~60担/亩(1亩二1/15公顷,下同),分厢作床,床高15~20厘米,宽1.2米,整平厢面后用15厘米宽的木压出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离20厘米。

圃地选择和施肥圃地选择以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不受西晒的稻田为宜(必须是当年收割的稻田土)。整地在收割中晚稻后,土壤后深翻一次,碎土一次,尔后分厢做床。宽床1.5米(净床面宽1.2米,步道宽0.3米);床高20厘米,苗床长度视苗圃地而定。在整地做床的同时,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8000斤左右,速溶优质复肥200斤,并拌入呋喃6至8斤防治地下害虫。在将肥料翻拌入土层并将整平厢面后,在厢面上填黄心土,厚5厘米。

③适时播种。一般在早春播种。种子贮藏1年后,有30%种子现白时,及时筛出种子,放在0.2%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1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明水后均匀地播在沟。条播为,粒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种后,挖取松林下带有菌根并过筛的黄壤土覆盖种子,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度。幼苗期注意遮荫,播种时覆盖稻草以不见土为适宜,苗期搭建荫棚,透光度在60%。然后铺植苔藓护苗,保护苗床不受日晒雨淋,并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种子出苗率在70%以上。

南方红豆杉公树开花播种分撒播和条播两种:撒播是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填好黄心土的苗床上,用黄心土覆盖种子,以不见种子为度,再用苔藓将苗床全部覆盖。条播则选取15厘米宽的木,在填好黄心土的苗床上压播种沟,深2厘米,播种沟之间的离15至20厘米。将种子均匀播种于沟,并用黄心土盖种,厚度1厘米,再用苔藓覆盖播种沟。

应注意的是:一是严格控制播种量,每亩用种为15公斤,否则会严重影响二年生苗木格出苗率;二是播种后,撒播必须用苔藓将苗床全部覆盖,条播只要将苔藓覆盖播种沟。幼苗出土后,也不要将苔藓揭去,长期保持在苗床上。苔藓护苗优点为:保护苗床不受雨水溅击和阳光直射,使苗木不受阳光灼伤及避免因沾泥成泥棒而窒息死亡,并且常保持土壤疏松、湿润,减少中耕除草用工。但覆盖的苔藓要薄,不能太厚,如遇久旱不雨,可用细黄土压住苔藓,或用喷雾器喷水保持苗床湿润。

(2)扦插育苗

在树木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木质化实生,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时要求切平滑、下切,2/3以下去。选择药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第二年移栽。

南方红豆杉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半木质化作插条,母树选择10年以下树龄。长度15~20厘米,剪去下部小、针剪成马蹄,放在ABT 7号生粉中浸泡,浓度为30×10⁻⁶~50×10⁻⁶,浸泡时间3~12小时。随后将插条插在基质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厘米。10cm×8cm,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在此期间,可喷施芸苔素等面肥,促进生长

当幼苗生后,细管理促进旺长,并适当通透光炼苗,增加抗逆性。炼苗结束后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长2~3年,每年定时喷生长素、面肥管理。当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成栽种。栽植时间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园、作观赏树栽。

(3)移栽

一般种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当苗高长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前进,每栽苗1株,浇水,适当遮萌。

2.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要常拔除杂草。每年追肥1~2次,多雨季要防积水,以防烂。定檀后,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后一般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结中耕除草进追肥,肥源以农家肥为,幼树期应剪除萌蘖,以保干挺直、快长。

南方红豆杉(1)幼苗遮阴幼苗出土前,必须将阴棚架好,棚高1.7米。三伏天,苗床要用遮阴。

(2)病虫害防治幼苗出土后正值雨季,因雨水多、空湿度大,幼苗易感染病菌而发生腐和猝倒病,造成育苗全部失败。故重在于防,即在幼苗出土隔7天喷800倍托布津或半量式:波尔多液(0.5硫酸铜、0.5斤石灰、100斤水)喷雾,向幼苗干和面喷施。

(3)中耕除草、施肥在苗木生长期间,注意除草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除草原则为:除小,除早。苗木生长前期追肥,以氮、磷肥为,用10%的稀入粪尿加0.4斤尿素配制,每隔半月施一次。9月中旬停施,并将遮阴网拆走,棚架留下来年再用。

(4)幼苗移栽如因播种不匀,造成苗木过密过稀,在5月底至6月中旬,须进苗木移植,间密补稀。移栽法为:选择阴雨天或雨后进移栽,覆盖好苔藓后,用清水淋蔸,移栽。

病虫防治

温室红豆扦插苗在整个生长病虫害共有7种,即立枯病、腐病、白绢病、疫霉病、螨、蚜虫、介壳虫等。其中,以腐病、白绢病、蚜虫的危害最重。综防治这些病虫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扦插腐病防治

扦插两个月后,苗基部发生腐,始是个株致病,随后扩展成整簇致病。要发生在夏秋季高温季。病害发生和流要取决于7月~8月的温,如果发病较早,苗木抗热能力弱,故发病将重。因此,在夏秋之间降低苗床土壤表层的温度,防止灼伤苗木基部,以免造成伤导致病菌侵入;增施肥料,促进扦插生长,增强抗病能力。采用五氯硝基苯+敌克松粉以0.5%%的浓度混兑水浇灌,防治效果达89%%,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以0.4%%浓度混兑水浇灌,防治效果达83%%。

扦插苗白绢病防

该病病害一般在6月上旬始发生,7月~8月温度上升至30℃左右时为病害始盛期,温度高达35℃时,为病害的高峰期,9月末病害基本停止。防治措施:加强管理,筑高床,疏沟排水;及时松土,除草;增施氨肥和有机肥料,以促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扦插苗发病后,应及时清理病株、落和感染基质。采用五氯硝基苯拌黄心土洒施苗床可有效地防治扦插苗白绢病,防治效果达95%%以上。

蚜虫防治

蚜虫是温室红豆扦插苗的要害虫之一,由于温室的常年温度保持在18℃以上,在冬季,蚜虫不存在越冬问题,在夏季,如果外界温度不特高(≯38℃),温室扦插苗又有一定的面积,蚜虫仍能继续繁殖、危害,因此,蚜虫在温室中发生的特点是以孤雌生殖的式,在温室中周年发生繁殖,并且世代重叠。采用10%%吡虫啉乳施洒苗床可有效地防治扦插苗的蚜虫,防治效果达95%%以上。

防治技术

通过对温室温度、湿度的调控,使温室的温保持在夜间15~18℃,白天25℃左右,昼夜温差不超过10℃,这样可以将温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红豆扦插面则不会产生水膜,病原菌就无法侵入组织导致发病。采用加热技术是控制温室温度、湿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温室消毒。在扦插前,对温室进消毒十分有效。消毒法:

(1)温室框架消毒,应用磷酸三钠、硫磺、福尔马林等杀虫、杀菌消毒喷雾或熏蒸温室的钢筋支架、走道及四周塑料膜;

(2)土壤、基质消毒,应用福尔马林、溴甲烷、夏季自然高温消毒土壤、基质;

(3)滴灌系统消毒,应用硝酸、福尔马林溶液对滴头、滴管、砂滤器、母液罐冲洗、浸泡消毒;

(4)蓄水池消毒,清除池底杂物、污泥、清水冲洗水池,然后用福尔马林或其他消毒消毒蓄水池。

生物防治。它是应用微生物制和捕食性或寄生性的有益昆虫(即天敌)控制红豆扦插病虫害的技术:应用杀虫素等生物杀虫防治蚜虫、螨等害虫;使用食蚜蚊、蚜茧蜂、智利小植绥螨等天敌控制红豆扦插苗等害虫。

防治。在上述四种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如果腐病、白绢病、蚜虫仍有发生危害,可选择化农药或生物农药防治1~2次。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红豆杉属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对研究植物区系与红豆杉科系统发育有科价值。

观赏价值

南方红豆杉红豆浓郁,树优美,种子成熟时果实逗人喜爱。适园一角孤植点缀,亦可在建筑阴面的门或路对植,山坡、草坪边缘、池边、林边缘丛植。宜在景区作中、下层树种与各种针阔树种配置。中国之外用欧洲豆杉作整绿篱。

济价值

南方红豆杉材质坚硬,刀斧难入,有“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桠”之称。边材白色心材赤红,质坚硬,纹理致密,象美观,不翘不裂,耐腐力强。可供建筑、高级家具、室装修、车辆、笔杆等用。种子含油量较高。

药用价值

南方红豆杉驱虫、消积食、抗癌

种子入药。

治食积、蛔虫病。

用法用量: 3~6钱,热,水服。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红豆杉杉是红豆杉属分布最广的一个种,也是生长最快,发现单个植株直径和高度最大的物种。 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以南各省区,在江西湖南等省发现有上万株的红豆杉种群分布。红豆杉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且在很多地均有人工繁育和栽培据 IUCN的评价标准,该种被列为无危( LC )。

濒危原因

南方红豆杉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在贵州省的分布区虽较广,但本种在其分布区种群数量稀少,若不加以保护,有处于渐危状态的危险。红豆杉多属鸟类取食带传播,故很分、零星。由于材质好,色泽美观,破坏更为严重,当前首要的是停止对现有资源的破坏,同时加强繁育工作,园观赏树种,扩大栽培,达到保存物种的的。

红豆杉受人为干扰较大,自然繁殖力较低,更有研究表明,其树皮中抗癌物质紫杉醇的含量较高,易遭盗伐,这些原因都让红豆杉种群岌岌可危。

保护级

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优良珍贵树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心热

下一篇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