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小肠虚寒

小肠虚寒伤于小肠小肠功能低下的病变,临床表现多兼见脾虚候,如小时常隐痛,痛时喜,肠鸣泄泻,小便频数不利,淡苔白,缓弱等。本为临床常见的候,多由于饮食不,生冷太过,或劳倦内伤,损伤中气虚弱,脾阳亏虚,阴盛,以致分清泌浊的功能发生障碍。以本虚为,正虚不足,失温养。病位在小肠,与有密切的系。小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时作时止,多因劳累而加重。肠鸣溏泻,迁延反......
目录

病因

为临床常见的候,多由于饮食不,生冷太过,或劳倦内伤,损伤中气虚弱,脾阳亏虚,阴盛,以致分清泌浊的功能发生障碍。以本虚为,正虚不足,失温养。病位在小肠,与有密切的系。

症状

腔隐痛绵绵,喜温喜,时作时止,多因劳累而加重。肠鸣溏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或食后脘闷,小便频数不爽,或清长。面色萎黄,疲乏力,淡,苔薄白,细而缓。

检查

部平部外触诊 ,部叩诊音, 尿常规 ,常规, 便常规。

诊断

胃阳虚证:阳气虚衰,失温熙,以痛绵绵,喜温喜,食少脘痞,畏冷肢凉,淡苔白,沉迟无力等为常见症的症候

治疗

治疗法则: 温通小肠

施治法:  

一、方药  

l、基本方药

(1)茱萸汤加减:吴茱萸6克、党参10克、桂枝5克、白芍12克、陈皮10克、砂仁5克、白术12克、生姜15克、大枣5枚。适用于小肠虚寒腹痛欲呕之。  

(2)附子理中汤:熟附子9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甘草8克。用于小肠虚寒腹痛隐隐之。上方药,水,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一

2、加减变化:

(1)加制半夏10克;头痛者加川芎10克;

(2)腹痛重者加重干姜;便溏甚加巴戟天6克;气虚短气、乏力倦怠者加黄芪10克;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各10克。 

二、外药物  

1、通阳法外熨:葱白覆于小上,砂壶盛热汤熨之。

2、暖中外掺:干姜、制厚朴、肉桂末各3克,掺撤纱布贴脐上。

3、温中炮姜30克、制附子10克,研细为末,葱、盐适量烫脐部。  

三、饮食疗

1、粥:糯米各100克,生姜10克,盐5克;去壳打成颗粒,与另三物同入砂锅,放1000毫升清水,小至汤稠。本品适于胃虚腹痛腹泻。  

2、党参鹌鹑:党参10克、山药10克、鹌鹑10只;鹌鹑宰杀洗净后,净锅置上,放猪油,加姜、葱调味,再放鹌鹑,稍,放党参山药和清水(约100毫升),灼至浓肉熟起锅。吃鹌鹑。适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者。

3、山药鸡肫: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鸡肫切成薄山药,锅置上,注入菜油,下姜丝,香后,下鸡肫山药同爆,熟后起锅。本品适用于胃虚小肠虚寒

施治要点:

1、泄泻腹痛家受病,脾气虚弱,中阳不足,进而小肠功能受损而成本,性属虚寒。治以温运补养为,然“不通则痛”,还要酌加辛香温之品如木香、砂仁、陈皮等,如香砂理中汤,即为此类也。

2、本虽为小肠虚寒,实与有密切的系,温暖腑,用吴茱萸肉桂、川椒之类。而调理,则可用白术干姜附子之属,在临床上,通常互相结使用,则可使腹痛,大便稀同时获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颅骨巨细胞瘤

下一篇 邪留三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