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外肿(acute epidural hematoma)是位于颅骨与硬膜之间的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十分常见。多为单发,多发者罕见,但可并其他类型肿,构成复肿,其中以外伤着力点硬膜外并对冲部位硬膜下肿较为常见,肿少见。急性硬膜外肿死亡率介于5%~25%之间。死亡原因并非肿本身,而是脑疝发生后导致的脑干继发性损害所致。急性硬膜外肿的常见原因是颅骨骨折......
目录

病因

急性硬膜外肿的常见原因是颅骨骨折膜中动脉或其分支撕裂出,于颅骨和硬膜之间肿,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形骨折患者,以颞部及颞部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硬膜外肿的临床表现可因出速度、肿部位及年龄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从临床特征看,仍有一定规律及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以幕上急性硬膜外肿为例概述如下:

1.意识障碍

由于原发性损伤程度不一,这类患者的意识变化有三种不同情况:①原发性损伤较轻,伤后无原发昏迷,至颅成后,始出现进压增高及意识障碍,这类患者容易漏诊。②原发性损伤略重,伤后曾一度昏迷,随后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识好转,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状态,这类患者即所谓典型病例,容易诊断。③原发性损伤严重,伤后持续昏迷,且有进性加深表现,颅肿的征象常被原发性挫裂伤或脑干损伤所掩盖,较易误诊。

2.压增高

随着压增高,患者常有头疼、呕吐加剧,躁动不安和四线的典型变化,即Cushing's反应,出现压升高、压增大、体温上升、率及呼吸缓慢等代偿性反应,等到衰竭时,则压下降、搏细弱及呼吸抑制

3.神经系统体征

单纯的硬膜外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受损体征,仅在成压迫功能区时,才有相应的阳性体征,如果患者伤后立即出现面瘫偏瘫或失语等症状和体征时,应归咎于原发性损伤。当肿不断增大起颞钩回疝时,患者则不仅有意识障碍加深,生命体征紊乱,同时将相继出现患侧瞳孔大,对侧肢体偏瘫等典型征象。偶尔因为肿发展急速,造成早期脑干、移位并嵌压在对侧小脑幕切迹缘上,则会起不典型体征:即对侧瞳孔大、对侧偏瘫;同侧瞳孔大、同侧偏瘫;或对侧瞳孔大、同侧偏瘫。应立即借助助检查定位。

检查

1.颅骨X线平

颅骨骨折发生率较高,约95%显示颅骨骨折

2.CT扫描

表现为呈双凸镜密度增高影,边界锐利,窗位可显示肿部位颅骨骨折,同侧脑室系统受压,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3.MRI

多不用于急性期检查,态与CT表现相似,呈梭,边界锐利,T1加权像为等信号,其缘可见低信号的硬膜,T2加权像为低信号。

诊断

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治疗

急性硬膜外肿的治疗,原则上一诊断即应施手术,排除肿以缓解高压,术后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非手术治疗。一般若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且的原发损伤较轻者,预后均良好。死亡率介于10%~25%之间。实际上这类患者死亡的要原因并非肿本身,而是因脑疝成后所起的脑干继发性损害所致,因此,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前,CT扫描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CT可清晰显示肿的大小、部位、损伤的程度等,使穿刺治疗部分急性硬膜外肿成为可能,且可连续扫描动态观察肿的变化,部分小肿可保守治疗。

1.手术治疗

通常多采用颅或颅术,便于彻底清除肿、充分止和必要时行硬膜下探查,是硬膜外肿沿用已久的术式。近年来,由于CT扫描检查的广泛应用,能够对肿的部位、大小和损伤情况了如指掌,并能动态地观察肿的变化,因此有些病例采用小法治疗硬膜外肿也获得成功。

(1)硬膜外肿清除术适用于病情危急,已有脑疝来不及影像诊断及定位,直接送入手术室抢救的患者。可先钻孔探查,然后扩大成窗清除肿。术毕,硬膜外置橡皮流条,分层缝头皮。颅骨缺损留待2~3月后择期修补。

(2)硬膜外肿清除术适用于肿定位明确的病例。

(3)钻孔穿刺清除硬膜外肿适用于特急性硬膜外肿的紧急抢救,为暂时缓解高压,赢得时间,先锥孔或钻孔排出部分液态肿。这种应急措施已用于院前急救或肿的流。

但值得注意的是巨大硬膜外肿和活动性出硬膜外肿不宜采用小法。

2.非手术治疗

急性硬膜外肿,无论施手术与否,均须进及时、理的非手术治疗,特是伴有严重原发性损伤和(或)继发性损害的患者,决不能掉以轻

膜外肿的保守治疗:适用于志清醒、病情平稳的患者;CT检查肿计量小于40ml,中线移位不超过1.5cm;无意识恶化、眼底水肿及新病征出现;非颅中窝或颅后窝肿者。治疗措施应是在严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的前提下,采用脱水激素、止及活化瘀药物治疗,如丹参川芎等,并利用CT作动态监护,以保安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南烛根

下一篇 水逆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