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下焦湿热

下焦湿热中医。是指湿热侵及下焦大肠膀胱等处,以小便淋漓灼痛癃闭、大便腥臭稀溏或秘结、小腹胀痛,或带下黄白而腥臭、身热渴、身重疲乏、舌红苔黄腻濡数或滑数等为常见临床表现的病。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感染等症。治疗大法宜清热利湿。1.大肠湿热多由饮食不,恣食厚味醇,或夏月暑湿、疫毒之侵及肠道所致,为实之,病位在大肠。因湿......
目录

病因

1.大肠湿热

多由饮食不,恣食厚味醇,或夏月暑湿、疫毒之侵及肠道所致,为实之,病位在大肠。因湿热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瘀滞,当瘀热阻于肠道时,可致腑不通、热结旁流,而见呕吐腹痛痢疾泄泻痔疮等。

2.膀胱湿热

常因恣食肥甘辛热之品,或嗜,酿成湿热生,或湿热秽浊之外侵,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无以分清浊,开合失司以及灼伤络脉而致。

3.胞宫湿热

多因湿热毒侵及盆腔,瘀滞所致。本病的成因,要是毒侵入胞脉后,与败搏结,进一步发展所致。由于邪气盛实,瘀热结,正交争剧烈,而致腹痛较重,并有高热、寒战

临床表现

1.大肠湿热

腹痛里急后重,下利黏液或便脓:或暴注下泄,肛门灼热,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或腹痛,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并见发热汗出,午后热盛,胸脘满闷,肢体沉重,纳呆呕恶,小便短赤脉象滑数,舌苔黄腻。

2.膀胱湿热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拘急胀痛,尿道红肿,并有秽物,伴口干口苦不思饮,食欲不振等。舌红苔黄腻濡数。

3.胞宫湿热

低热起伏,少坠胀疼痛,腰酸纳差,带下色黄,质稠臭秽,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滑数或濡数。

辨证施治

1.大肠湿热

候: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数或促。治则:清大肠湿热,解毒。葛根芩连汤加味。方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银茯苓木通车前子。

2.膀胱湿热(初期)

候: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急满,干,舌苔黄腻,滑数。治则清热利湿八正加减。方药扁蓄、翟麦、木通车前子、滑石大黄、山栀、甘草

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必要时加用实,以通腑泄热。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知母白茅等以养阴清热。

3.胞宫湿热

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短黄、或淋浊,舌苔黄腻。治则:清热化湿二妙龙胆泻肝汤加减。

预防保健

1.日常保健

下焦湿热湿热的一种,日常保健同湿热湿热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少湿热之性最大)、不酗;饮食宜清淡、少吃肥甘厚腻食品、甜味品、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键。特要戒除烟。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扁豆、薏苡仁等。

2.食疗

(1)乳鸽乳鸽、山药茯苓枸杞、桂莲子、红枣、薏苡仁。老3个小时。功效:养健脾、补、益、祛湿

(2)茯苓蛇仔煲土茯苓水蛇仔、红枣两粒、姜1。做法:水蛇切段,洗干净,水(用热水稍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再把红枣、姜水蛇段和土茯苓全部放入盅,猛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3)鲤鱼竹笋汤鲤鱼1条,鲜竹笋,西瓜皮,眉豆,生姜、红枣各适量。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水浸1天;鲤鱼去鳃、脏、不去鳞,洗净略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水锅,武沸后,文堡2小时,加盐调味供用。功效:祛湿降浊,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少、压。竹笋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

(4)绿豆冬瓜绿豆100克,冬瓜(连皮500克)。将绿豆用凉水浸泡2小时,冬瓜(连皮)切块,放入2生姜加水沸,改用文继续煲至熟烂为度。食用时除去姜,加入盐调味。

(5)煲猪肚白茅玉米须、红枣、猪小肚。特色:祛湿消肿。操作:将猪小肚洗净切块,用盐、生粉拌擦,再冲洗干净。先放入水锅15分钟,取出在清水中冲洗。红枣去核后,与白茅玉米须一起洗净,用清水稍浸泡刻,再与猪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沸后,改用小煲2个小时,可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生油。

(6)车前车前草100克,加水800毫升,沸15分钟,取汁饮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