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ukoencephalopathy,PML)是一种亚急性脱髓脑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接受脏器移植者或在某种疾病基础上已明由病毒感染起。疾病称: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瘫痪感觉障碍、其他症状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脱髓脑病,多数于某种严重疾......
目录

定义

疾病称: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瘫痪感觉障碍、其他症状

疾病概述

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一种罕见的亚急性脱髓脑病,多数于某种严重疾病基础上发生。是乳头多病毒(JCV)起的罕见的亚急性脱髓鞘疾病,常发生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病人,例如AIDS病、霍奇金病、淋巴病及各种癌症等。

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通常发生在原先患病、淋巴、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征(AIDS,艾滋病)、其他慢性疾病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的病人。

起病表现提示大脑半球多灶、不对称损害。缓慢发展的视觉缺陷(以同向偏盲为常见)、精神改变和运动症状。大部分病人起病后3~6个月死亡。液通常正常。电检查有弥漫或局灶异常。CT扫描在白质有不能增强的低密度灶。MRI更敏感示T2加权高信号改变。

PML总是发生于细胞免疫反应缺陷的病人。对PML病人脑组织用电子显微镜的研究,发现少支质细胞存在由大量乳头多病毒颗粒组成的包涵体。从PML病人脑组织先后分离到的病毒绝大多数为JC病毒。

病因

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为广泛脱髓鞘损害,要病变在大脑半球白质,可累及脑干小脑,罕见侵犯脊髓。肉眼可见大脑有不同程度萎缩,切面上有病灶大小与损害程度差较大。镜检可见要是脱髓鞘改变,以大脑半球白质最显著,呈多灶性脱髓鞘区。病灶区周围可见异常的少突神经质细胞,核巨大、深染,有嗜酸性包涵体。在大病灶中可见奇特的巨大星质细胞,多核呈有丝分裂相,核明显肿大,有包涵物,系乳头多病毒颗粒组成。病灶区缺乏管变化,无炎症反应。

症状体征

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是少见病,文献报告病例数尚不多,但遍布世界各地。40-60岁为高峰年龄段。单独发病者甚少,多数在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如慢性淋巴细胞病、淋巴肉瘤、结核、恶性肿移植或其他疾病使用免疫抑制,以及艾滋病患者最易致病。亚急性起病,神经系统症状在数天至数周发生,偏瘫、失语、视野缺损、皮质盲、共济失调构音障碍,智能进性下降至痴呆精神退缩呈精神紊乱状态,最终昏迷,并发症死亡。病程中极少有癫痫发作与小脑共济失调,一般病程3-6个月。

诊断检查

本病诊断据病人进性弥漫损害典型临床表现、EEG、JCV抗体水平增高及神经影像所见。确诊有赖于活检病理检查或CSF检出JCV-RNA。

鉴别诊断

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多发生于细胞免疫反应缺陷的病人,影像检查异常,以及亚急性发病,可与其他疾病相鉴

并发症

1、大脑半球病灶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可伴有精神障碍、智力低下,最终痴呆

2、并的原发病(病、淋巴、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艾滋病)表现。

治疗方案

PML缺乏有效治疗法,α-干扰素对自然杀伤细胞有即或作用,可试用于本病治疗。病程通常持续数月,80%的病人在9个月死亡。

早期应用阿糖胞苷可能有控制病情、抑制病毒的作用,量2mg/Kg,静滴注,每天1次,连用5天,每4周重复一次。阿昔洛韦可以试用,效果不肯定。其他抗病毒药疱疹净、阿糖腺苷等疗效更差。

预后

疾病晚期可出现意识障碍,多数病例于起病后6~12个月死亡。本病尚无确切有效治疗法,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防治并发症,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预防

1.积极治疗原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霍奇金病等,提高机体免疫力。

2.给予患者支持疗法,延长存活期。

3.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