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创伤性枢椎前滑脱

创伤性枢椎前滑是指枢椎双侧椎弓骨折,伴或不伴前滑。枢椎的骨折位是于1866年由Haughton在一被处绞刑的罪犯身上第一次发现并描述、实际上,这种损伤常表现为枢椎前位,因此更为适称应是“创伤性枢椎前滑(Traumaticspondy-lolisthesis of theaxis)”。疾病称:创伤性枢椎前滑所属部位:颈部就诊科室:外科症状体征:肩痛、其他症状枢椎的......
目录

定义

疾病称:创伤性枢椎前滑

所属部位:颈部

就诊科室:外科

症状体征:肩痛、其他症状

概述

枢椎的骨折位是于1866年由Haughton在一被处绞刑的罪犯身上第一次发现并描述、1931年Wood-Jones注意到在绞刑中将绞索的线结置于颏下总是造成同一种致命的枢椎骨折位(双侧椎弓骨折)。1965年,Schneider等人于汽车事故或其他突然减速的事故(如跳水时部触及池底)中发现了同样的损伤而第一次提出术语“Hangman骨折”并作为这种损伤的称谓,逐渐被众多作者所采用。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如Nijima认为这个术语不准确,因为“hang-man”的定义是“一个吊起另一个人的人”(即绞刑执者),照Garfin和Rothman的观点,这种损伤(Hangman骨折)是每位绞刑执者力争达到的一种情况,因而建议将其更为“hanged-man骨折”。实际上,这种损伤常表现为枢椎前位,因此更为适称应是“创伤性枢椎前滑(Traumaticspondy-lolisthesis of theaxis)”因为创伤的结果是枢椎的后结构发生骨折其定义为:枢椎双侧椎弓骨折,伴或不伴前滑。近来,有些作者以“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为题,报道了一些骨折线涉及椎体的枢椎骨折位。严格地说,这是枢椎椎体骨折,而非Hangman骨折

病因

(1)超伸展外力是枢椎峡部断裂的一个要的损伤机制;

(2)如同绞刑中使用颏下结的机制。已有大量的研究确定这种损伤,称为Hang-man骨折,有折发生在侧块最前面的部分,或进入椎弓,并有前纵韧带、椎间盘和后纵韧带的断裂。其损伤机制是过伸加上突然和猛烈的牵张暴力,造成颅颈分离,即枢椎椎体和颅寰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向上分离,后的枢椎后结构与C3的连结仍是完整的。常造成脊髓横断并立即死亡。但也有承受了这种损伤的一些报道,既使存在有短暂的神经症状,这个区被解释为载荷向和重量,以及施加时间不同所致。作为绞型犯,他必须被“颈部悬吊一直到死”,随着时间的延长,键的软组织达到衰竭负荷,起颅颈分离和死亡;

(3)在车祸或跳水事故中,损伤机制为过伸加轴向压缩暴力。伸展是由于身体前冲,前撞击在倾斜的车窗玻璃或游泳池底所致,也涉及了轴向的压力,可能还有旋转的成分。Rogers注意到相当多的附属于枢椎骨折的颈3椎体压缩性骨折,还有其他不能用一种简单的伸展机制来解释的损伤,他的患者中有1例伴有C7~T1关节骨折,这强烈提示轴压力相反,汽车事故或其他减速事故中是过伸伴轴向压缩暴力作用于枢椎;

(4)在少数情况下,屈损伤是Hangman骨折的原因。

症状

一直到1981年,才出现Hangman骨折分类的标准。首先是Francis等骨折移位、成角和韧带的不稳定情况将Hangman骨折分为5个等级。移位的测量是在侧位上C2、C3椎体后下缘分画垂线、测量垂线离;成角是C2、C3椎体后缘分画线,测量两线交角的度数。Ⅰ级骨折被认为是稳定的,Ⅱ~Ⅳ级骨折是不稳定的,Ⅴ级骨折意味着移位超过C3椎体矢状直径的一半或成角畸已造成至少一侧C2~3间隙大于正常颈椎间盘的高度。

同年,Effendi等骨折的稳定程度将其分为三型:Ⅰ型是稳定的骨折骨折线可以涉及椎弓的任何部位,C23椎体间结构是正常的;Ⅱ型骨折是不稳定的骨折,枢椎椎体显示屈或伸展的成角或明显的向前滑,C23椎体间结构已有损伤。Ⅲ型骨折是移位的骨折,枢椎椎体向前移位并有屈,C23小关节关节发生位或交锁。

1985年,Levine和Edwards骨折态和稳定程度结损伤机制将其52例创伤性枢椎滑的患者分为四型;Ⅰ型骨折有轻微的移位,韧带损伤轻微,是稳定的骨折,占28.8%;损伤机制是过伸加轴向载荷造成枢椎中弓在伸展位上断裂。Ⅱ型骨折有超过2mm的前移和显著的成角,是不稳定骨折,占55.8%;损伤机制是过伸和轴向载荷起中弓近乎垂直的骨折,随后突然的屈导致椎间盘的后部纤维伸展和椎体的前移和成角,C23椎间盘可因这种损伤机制中涉及的突然屈成分而断裂。ⅡA型骨折是Ⅱ型骨折的一种变型,C23间显示严重的成角和轻度的前移,骨折线通常不是垂直,而是从后上到前下斜通过枢椎椎弓,占5.8%。损伤机制是屈要成分并伴有牵成分的暴力。Ⅲ型骨折是双侧弓骨折伴后侧小关节突的损伤,通常伴有中弓骨折的严重移位和成角,及一侧或两侧的小关节位,占9.6%。损伤机制是屈暴力加轴向压缩。

尽管从解剖角度看创伤性枢椎前滑是十分危险的损伤,但神经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甚至有时令人难以置信。如Levine的52例中仅有4例伴颈脊髓损伤,而不相神经损伤如性颅伤有11例。Brashear的29例此类骨折患者,初期症状1例左上肢瘫痪,6小时后恢复;1例全身暂时性麻木;1例脊髓中央管综征;5周后仅残留左上肢无力;另有1例四肢瘫,25天后全身完全恢复。也有神经损害发生率相对较高的报道,Tan报道的一组31例患者中20例无症状,7例不完全四肢瘫(3例中央管综征),2例不完全的截瘫,2例Brown-Sequard综征;2例完全的膀胱功能障碍。Marar的15例中11例并发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其中6例24小时后即告恢复,5例时间稍长,但在3天~3个月也全获得恢复。此类损伤的神经损害发生率和损害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前骨折块向前移位产生中弓缺损并造成实际上椎管的扩大,脊髓也随之前移,而免受了寰椎后弓的压迫。但当骨折线涉及枢椎椎体时,枢椎椎体后下质仍留在原位,则出现了脊髓受压的危险。

最常见的诉是颈部疼痛和僵硬,其次是麻木和无力外伤史是明确的,常是车祸或坠落。另一临床特点是并有头和颌面部的损伤,位于前或下颏,多为皮肤挫伤。有时可有其他椎体和长有骨折

并发病症

可并发部软组织的损伤,其他椎体)和长骨折,其他部位骨折并右侧椎动静瘘。

检查

普通X线检查包括颈椎常规和断层创伤性枢椎前滑的诊断要依靠侧位。侧位可清楚地显示骨折线及移位的成角的情况。据此可作出骨折类型的影像诊断。在医师陪同保护指导下,谨慎地作颈椎伸、屈位拍,可进一步提供骨折稳定情况的信息。有时尚需作断层检查才能清楚显示骨折线。X线的典型表现是双侧枢椎椎弓骨折骨折线呈垂直或斜,枢椎椎体可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和成角畸。另需注意寰椎、下颈椎有无伴随骨折,对婴幼儿还需注意枢椎椎弓先天性缺损或软连结的可能。

检查其他损伤部位可了解有无多发伤的情况

CT检查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移位情况及与椎管的系。CT三维重建有肋于对骨折态的全面了解。MRI检查可了解脊髓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对整个损伤可有全面的评估,并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在整个颈椎骨折位中,创伤性枢椎前滑况占4%~7%,如缺乏准确的外伤史或对该损伤特点认识不足,会造成漏诊。有时损伤较为复杂,伴有多发伤,尤其是存在明显的致命性非颈部伤时更会医师的注意力,而造成颈椎伤被忽视。再次强调颈椎常规外伤颈部疼痛患者的重要性对怀疑诊断的患者,不要放过,反复检查直到肯定或排除诊断通过详尽的病史了解和体格检查,掌握暴力的作用点及向结影像检查,判断其损伤机制,并可导治疗案的选择诊断需包括:

(1)骨折的分类;

(2)有无神经损伤;

(3)有无伴随伤;

(4)是否为多发伤。

治疗

治疗法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的稳度程度,大多数创伤性枢椎前滑患者采用密切注的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仅有最小畸的坚固的性愈,不融的发生率很低。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头颈胸石膏石膏颈托,Halo支架和牵

对稳定的骨折(Levine-EdwardsⅠ型)可直接采用石膏固定12周拍复查获得性融后改用颈托固定6周对不稳定的骨折(Levine-EdwardsⅡ型)可复位,入院后床边拍,观察搬运途中有无移位,可从小重量始牵,起始2kg,渐加重到4~5kg,据损伤机制、移位和成角情况选择牵向及颈部位置,密切的X线复查了解牵效果,如发现牵后移位加重或过牵,须立即调整,减重量或改变牵向,观察到复位后,改中立位牵2kg维持3~6周,以制动和维持复位然后带Halo支架下地活动,注意在骨折初期Halo石膏并不能取得和维持复位,过早带Halo支架下地可能造成再移位,待伤后3个月期满后,骨折常能愈,尽管带有一个最初的间隙C23常自发融

对Levine-EdwardsⅡA型骨折的识是重要的此型骨折患者治疗后会造成C23分离和移位加重推荐的治疗是Halo支架制动并在影像监测下施轻度的加压,以取得和维持解剖复位。在X线显示已获得解剖复位后继续Halo支架制动12周,观察到骨折后,改用塑料颈托维持6周。

一些医师强烈地反对牵,尤其在影像检查提示C23的纤维环和韧带已有断裂的情况下,牵可能产生较大的过牵。但也有原始X线显示较大的C23分离而采用牵获得接触解剖复位的报告。显然,小心的,轻重量的牵可以在外固定前或手术前被采用,以改进复位解除肉痉挛和获得软组织的修复但必须在密切观察之下,一旦发现过牵,需立即停止。

手术治疗

显然,Levine-EdwardsⅢ型骨折是唯一需要手术治疗的Hangman骨折,因后的小关节骨折位若不予复位,可起待续的颈部疼痛。可后路手术复位及“∞”钢丝固定植术,然后Halo支架制动以获得植的融骨折的愈。C23前韧带和椎间盘的断裂,可造成该段的极度不稳,有时牵难以持续复位需手术固定,术式有后路椎弓固定术,C23槽植术,前路钢固定术。术后给予有效的外固定制动作为保护直到有性融的X线表现。

手术的的是减压、复位及提供稳定Matsumoto等报道1例涉及枢椎椎体的枢椎椎弓骨折患者,MRI提供脊髓压迫来自后——枕骨大孔和寰椎后弓颅骨治疗,几天后拍复查见未复位,而神经症状加重,枕骨大孔减压,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术,并予Halo支架制动,术后几天神经症状改善,术后12周X线显示牢固的融,此后改用颈托保护。此时复查MRI,提示高位颈脊髓已获减压,膜下间隙正常。

预防护理

创伤性枢椎前滑的预防,在汽车事故中安全带的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这种损伤,当然,对交通法规的遵守是最有益处的。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气血失调

下一篇 气阴两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