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肺两虚
基本内容
脾气虚与肺气虚兼并存在,临床以咳痰清稀,倦怠乏力,腹胀便溏为主要表现的证。广义的脾肺两虚,包括脾肺气虚及脾肺阴虚两种类型,但由于脾、肺生理特点所致,临床所见的脾肺两虚多为脾肺气虚。本证常见于久嗽、哮喘、肺痨,以及西医的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病因
引起脾肺气虚的原因很多,凡能导致肺气不足,或脾气亏虚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脾肺气虚的致病原因。年老体弱,肺气不足,或久病咳喘,耗伤肺气,肺气先虚,不能助脾运化水谷精微,久而聚湿为痰饮;或肺气虚,通调水道失司,不湿困脾,健运失职,皆可为肺虚及脾,而成脾肺两虚证。若饮食不节,脾气受损,或劳倦内伤,脾气亏虚,则不能生化水谷精微以养肺,所谓“土不生金”,致脾肺两虚;同时脾运不健,水湿易于停聚,而为痰湿阻肺,此皆为脾虚及肺,而成脾肺两虚。因此,脾肺两虚有肺虚及脾、脾虚及肺之不同。
临床表现
脾肺气虚的临床表现包括肺气虚与脾气虚两个方面。肺气不足可见久咳不止,气短而喘;水津不布,聚湿生痰,痰多色白而清稀。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可见食欲不振,腹胀便溏,面浮肢肿。故脾肺气虚常有声低懒言,疲倦乏力,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弱等功能活动低下之象。
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