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脾气虚

脾气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候。多因饮食不,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脾气虚”一词出于《》 ,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运化,是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未复,失于......
目录

基本内容

要病症

脾气不足,运化水谷微功能减弱,临床以腹胀,便溏,疲乏为要表现的。常见于泄泻脘痛、腹痛水肿痰饮、哮喘、痿小儿疳积,以及西医的慢性肠炎慢性肾炎慢性气管炎、气管哮喘等疾病。同居中焦,统称中气,故脾气属于中气不足范畴。

出处

脾气虚”一词出于《》,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运化,是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生化乏源,脾气

病理

面色恍白浮肿

表里,生理相,病则相联,运化,受纳,脾气升,胃气宜降,故脾气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为特点,而胃气虚以食少噫气恶心呕吐为特点。脾气进一步发展,可致脾阳不足,阴生,成为脾阳。临床表现在脾气基础上,兼见脘疼痛而喜喜温,肠鸣泄泻完谷不化吐清涎,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症。脾气亏虚,浊阴不降" target="_blank">清阳不升,甚至陷而不,可转化为脾气下陷,临床表现在脾气基础上,兼见久泻久痢肛、崩漏子宫垂、脐重坠等症。

近年来对脾气虚的病理生理基础作了较多研究,发现脾气往往出现消化腺反应低下,淀粉酶消化酶含量降低,木糖排泄率降低等现象。

临床表现

腹胀满,食后为甚,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淡苔白,缓软无力。这些表现体现了两个面的病理变化:一为脾脏运化功能的减弱,失健运,微不布,水湿生,故纳少腹胀,便溏;脾虚失运,水湿泛滥,故肢体浮肿。二为生化不足,四肢肉,脾气不足,肢体失养,故肢体倦怠;亏虚,中气不足,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不同年龄,脾气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婴幼儿童脾气,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呕吐,肚腹胀大,身体消瘦,面色萎黄;年老体弱或大病久病者见脾气,多表现为身体沉重,四肢无力,倦怠嗜卧,或消瘦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萎黄。

相似症候的辨别

脾虚的变化较多,不同病人表现差异很大。但作为气虚,不难与相鉴,后者各有独特的定位症状。比较相的是、肠两腑。由于气虚多归于气虚故多从治。因此,确定气虚,排除心脏脏气虚,则大多为脾气虚。

辨证注意点:首先是气虚。其次的功能减弱。如运化水谷功能减退可见纳少、脘腹胀满,食后尤甚,或见腹泻腹痛不甚,无秽臭),再发展下去可见消瘦,面色不华,或虚浮等气虚。再次,排除湿,如苔腻胖,丰等。

鉴别诊断

面色萎黄消瘦

脾气应注意与胃气

属土,同居中焦,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所以脾气虚与胃气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异常,两者同为虚证,皆可见到面色萎黄,倦怠懒言,淡苔白。

脾气,健运失职,以食后腹胀、大便溏薄、水肿为特点。有失健运的候:食少、腹胀、便溏。

胃气,受纳腐熟功能减弱,失和降以脘隐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呕恶为特征。

要点

⑴有饮食失调、劳倦、思虑伤,久病体虚之病理基础。

⑵有失健运的候:食少、腹胀、便溏。

⑶有气虚候:疲乏力、气短懒言、淡、无力

⑷可有水湿积聚候:浮肿、形体肥胖

病机分析

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停,故纳少,脘腹胀满;食后负担加重,故腹胀更甚;水湿不运,流注肠中,故大便溏薄;肉四肢,脾虚日久肢体失养,故倦乏力;中气不足故少气懒言;脾虚失运,水湿浸淫表,故面色(白光)白,浮肿;生化之源,脾气虚,日久可致营血亏虚,或两虚之肤失去的濡养和温煦,可致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淡苔白,浮弱,是脾气虚弱之象。

治疗方法

方药

1.基本方药

(1)君子汤党参12克,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各10克。适于脾虚

(2)白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100克;扁豆75克,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50克,各药共为细末,每次G克,水或枣汤送下。适于脾气虚而挟湿

2.加减变化:

闷胀痛,恶心呕吐者,于(1)中加木香、砂仁、藿香各8克;

泄泻而兼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于(1)加6克、干姜8克;

咳嗽涎较多且有呕恶、头晕者,于(1)中加竹茹壳各10克;

若久咳痰多而清稀,气短乏力者,于(1)中加紫菀、冬白前各10克;

若兼见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者,可于(2)中加苍术10克、车前子12克,泽泻10充、柴胡10克;

白带日久不止,尚可再加金樱子10克、芡实12克、龙牡各15克。

小儿疳积,服用(2),再加金30克,神曲、麦山楂各100克,为细末,每次服3克,1日3次。

食疗

(1)饼:白术120克、干姜金各60克、熟枣肉250克。将前三味轧细熟,共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炭干,晨起空,细嚼之。

(2)蜂蜜100~150毫升,隔水熟后,于食前空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薏米莲子粥: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30克、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4)山药扁豆糕:鲜山药200克、扁豆50克、陈皮3克、红枣肉500克。将山药去皮切成薄,再将枣肉切碎,共均匀后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5)大麦汤:羊肉100克、草果5个、大麦仁50克。羊肉后,与草果汤,过滤后用汤大麦仁,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食之。

施治要点:

(一)互为表里运化,受纳,降,燥湿相济,生化正常。故有曰:“宜升则健,宜降则和”。脾气不足,要在于益健脾运脾。临用药,以李东垣为代表,用参、芪补,二术健运,升柴陷,陈皮木香理气,用之适宜,效如桴鼓。另外,由于脾虚与水湿系密切,或脾虚失运,水湿停;或寒湿不健运,由此在治疗时,应结合病情,参以燥湿化湿.渗湿之品,以湿去而运显健。

(二)脾气虚弱常由饮食失调,或劳倦损伤,或吐泻太过所致,病属慢性,病程较长,且治疗后,愈而复发。难于巩固,因此在健脾化湿升阳治疗后,病情缓解,痛、泻。利已止,仍不可骤然停药,需常服用香砂之类药品,调理善后,以利脾气恢复。

(三)健脾理气之品,常为辛香性味,且具发行气之功,如木香、厚朴、积壳、陈皮等之类,一则可疏通气机,治疗气滞,另一则用之不当,又可辛,对胃气虑而气机不畅者,若单的使用此类药物,或用之太过,反使脾气进一步受损。因此,治疗由虚而痞满者,应以益健脾,适当配理气药,更不可滥用苦寒泻下,否则必然导致痞满加重,犯虚虚之戒。

针灸疗法

1.针刺:取、中脘、足三里、俞、俞、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对小儿疳积,用三棱点刺中指第一指掌面,以稍出或黄包粘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2.灸法:取中脘、足三里、俞、俞等。用艾条隔姜灸,日1次。

3.耳针:取交感、门、十二指肠。每次选2~3,隔日1次。

护理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2.饭前少用,吃饭要专,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部的保暖,必要时常在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宿。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

相关禁忌食物

性质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子、空菜、芹菜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肉、猪肉、甲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注意事项

脾气虚的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夜。

2、少吃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情。

4、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理减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女贞子

下一篇 脾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