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肝阴虚

肝阴虚,病,又称肝阴不足。指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导致的阴液亏虚而热上扰候。症见头晕耳鸣,两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热或颧红,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治宜滋阴养肝肝阴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属木,疏泄,调畅气机和......
目录

病因介绍

肝阴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属木,疏泄,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和。若失疏泄可以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或恼怒亦可导致疏泄失常,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不足。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损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中医讲“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即能生能化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属木,属水,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及症候分析

常见的临床表现要是头晕耳鸣,两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热或颧红,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症。

肝脏者,在体筋,其华在爪;在窍为,在液为泪;体阴而用阳。故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则导致头晕耳鸣,两干涩,视力减退;络脉失养,虚火灼则胁肋隐隐灼痛;筋失养,动,故手足蠕动;阴亏津液不能上乘,则口干干少津;阴虚不能制阳,虚火上炎,故面部热或颧红;虚热,则五心烦热、潮红;阴虚阴,则为盗汗舌红少津,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扰之征。

辨证施治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1)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胁痛,嗳吞酸吐苦,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干涩或舌红少津,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一贯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1)候病起温热病后,头晕耳鸣,两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热或颧红,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细数。

(2)治则滋阴,育阴潜阳

(3)大补阴加减。

3.不足,水不涵木

(1)候头眩晕,两干涩,视力减退,膝酸软,自汗盗汗干,光少苔,细。

(2)治则滋补

(3)左归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有一定的诱因所致。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起的气滞瘀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施治。

调护措施

1.保持情舒畅,精神愉快;

2.少食辛辣及热性食物,如辣椒、大料、牛羊肉

3.忌烟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4.可以适当吃一些滋阴润燥之品如:肉、猪肉牛奶、甲龟肉干贝海参蛤蜊蚌肉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阳上亢

下一篇 肝阴不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