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肝虚

在五属木,为阴中之阳,通于春;在体筋,开窍,其华在爪,在液为泪;藏魂,在志为怒;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与少阳相互属,互为表里体阴用阳属阴,故言体阴。之功能疏泄,以为用,性喜条达而升,相火,故言用阳。体阴与用阳之间即相互为用,又相互影响,揭示了疏泄之间的在联系,即藏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的功能表现。在五属木,位为东,季......
目录

病因病机

1.肝阴

肝阴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2.肝血

同源,不足,导致不化,从而导致肝血不足;亏虚,生化乏源从而导致亏虚;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过多,或生不足等均可导致肝血虚。

3.肝气

病机多为情志内伤,耗伤肝气;久病体弱,他脏伤;劳逸失调,损伤肝气;用药不当,攻伐无度等所致。

临床表现

1.肝阴

症见头晕耳鸣,两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热或颧红,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等。

2.肝血

临床表现以筋、爪甲、两肤等失濡养而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爪甲干枯脆薄;视物模糊眼花、视力减退,甚至盲,眩晕耳鸣;面、色淡,苔白、细等血虚症状。兼有虚烦多梦,易惊善恐,月经不调等症。

3.肝气

筋,为罢极之本,肝气虚则筋不能动,可见疲乏无力、易于疲劳等表现;肝气虚则疏泄不及,屈意难伸,从而出现肝经所过部位不适,见胸胁满闷、少坠胀、喜太息;肝气虚疏泄失常,失于对情志的调畅则见抑郁或烦躁等,失于对经水的调则可见月经不调等。

辩证施治

1.肝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胁痛,嗳吞酸吐苦,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干涩或舌红少津,弦细数。

治以滋阴清热,疏肝理气一贯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温热病后,头晕耳鸣,两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热或颧红,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细数。

治以滋阴,育阴潜阳大补阴加减。

(3)不足,水不涵木:头眩晕,两干涩,视力减退,膝酸软,自汗盗汗干,光少苔,细。

治则滋补左归加减。

2.肝血

治则养肝四物汤

常用中药: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枸杞子、阿胶、龟知母等。若兼头痛者,可加川芎菊花蔓荆子;若兼气虚者,症见疲乏力,气短懒言者,可加人参黄芪白术等;若兼失眠者,可加酸枣仁何首乌珍珠母

3.肝气

治则:补益肝气。临床用药可选黄芪党参、山萸肉、续断菟丝子肉苁蓉等。为刚脏,最忌烈,故制应忌而求润,临床具体论治时可参以甘柔酸养之品,使补中带滋、温中有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娘娘菜

下一篇 肝血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