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肝胆湿热

湿热,病。指湿热蕴结的病。多由外感湿热,或嗜,过食肥甘辛辣,湿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运化失常,湿浊生,蕴而化热,阻遏而成。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发黄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弦数等。治宜清利湿热偏大,舌苔黄(后半部厚而腻),前半部分毛茸茸的。 睡醒口苦。外加吃饭时有时酸。 怕热。一热脸通红,发烫。 ......
目录

相关简介

偏大,舌苔黄(后半部厚而腻),前半部分毛茸茸的。肝胆湿热

睡醒口苦。外加吃饭时有时酸。

怕热。一热脸通红,发烫。

湿热是指由于湿热蕴结,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候。多因感受湿热,或嗜食肥甘,湿热生,或由纳运失常,湿浊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所致。由于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病范畴。湿热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发黄,阴部瘙痒及湿热蕴征象为审要点。

病因介绍

湿热湿热功能失常所致的病。常因感受湿热脾虚湿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影响功能所致。

中医病机

由于感受湿热,或嗜,过食肥甘辛辣,酿生湿热,或运化失常,湿浊生,蕴而化热,阻遏而成。属实证,脏腑同病,病位在,往往涉及

临床症状

肝胆湿热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之疼痛,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或溏,舌红苔黄腻弦数或弦滑。湿热湿热蕴,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搔痒等。

疾病治疗

湿热治法要利湿清热,清。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之性伤,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至功效,对于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湿热者,可用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消毒化裁。药用藿香调理。这些药物史利退黄、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品。

相关预防

祛除湿热食螺蚌肉。取田螺300克、蚌肉150克洗净,汤食。田螺清热利湿、利小便,蚌肉清热,常食有清热利湿及止痛之效。此外,食用佛手绿萼猪肝玫瑰豆腐等,有疏肝、补作用。

相关饮食

黄花菜瘦肉汤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食疗助治疗,可用: 

1.菜瘦肉汤:菜30克,瘦肉60克,汤服。可治急性黄疸炎,慢性乙型炎,中医辨证湿热者。 

2.菜粥: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适用于急性黄疸炎,慢湿热型。  

3.菜饮: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菜洗净加水适量汤,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炎、湿热急性黄疸炎。 

4.五汁饮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湿热型。  

5.菊饮:30克,菊花晶2匙。加水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炎、湿热

食用水果

选择一些凉性的水果食用可有效降肝火,如西瓜子、苹果、葡萄、草莓等,这些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各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且具有清热、宁、降的功效,肝火旺盛者食用这些水果对肝火旺盛的调理大有益处;在选用凉性水果的同时,肝火旺盛者还需要了解一下水果中那些属于热水果,如樱桃荔枝、桂子、石榴、菠萝等,这些水果肝火旺盛者尽量少吃最好不吃。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