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热
病因
症状
鉴别
预防
中医治疗
1、基本方药:蒿芩清胆汤加味:青蒿12克、竹茹15克、半夏10克、赤茯苓12克、黄芩10克、枳壳10克、陈皮10克、碧玉散20克(包)、大黄10克,本方适用于少阳热重兼痰湿之证。纳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l剂。
2、加减变化:呕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3~5克,每日3次;肢体痠痛者,加桑枝12克、薏苡仁15克、丝瓜络10克;湿热发黄,热重湿轻者,去陈皮、半夏,加茵陈25克;胸胁胀满者,加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
二、外敷药物
三、灌肠疗法
2、生大黄20克,青蒿15克,黄芩15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30分钟。
四、饮食疗法
2、蕹菜250克,洗净,切碎,荸荠10个洗净,去皮,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出锅前可加冰糖适量,1日分次食用,吃菜和荸荠,喝汤。适于口苦胸闷等症。
3、白萝卜1个、生姜10克,捣碎挤汁,加红糖开水冲服,适于呕吐甚者。
4、土豆100克、生姜10克,分别洗净,切碎,橘子1个去皮核,共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食前服饮1汤匙,适于口苦胸满,呕恶,食欲不振者。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少阳胆经热甚之证,热郁少阳半表半里,以致权机不利,必以清胆之剂泄其热而利其枢机。
二、胆病影响脾胃,化生湿热痰浊,少阳相火衰退易见呕逆吞酸等症;湿热留连易发黄疸,必辅以或加强辛开苦降芳化利湿退黄之品。
三、因胆热常可横逆于胃而形成胆胃不和之证,故治疗时,一则要注意胆胃并治提高疗效,二则要时时注意维护胃气,切勿过用苦寒,以免伤胃。
四、本证当与小柴胡汤证相鉴别,同为和解之剂,小柴胡和解少阳,主治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本证乃寒热如疟,口苦膈闷,治以清胆利湿。虽同配伍黄芩,但本证特取善从少阳胆经领邪外出之青蒿,功在清芬透络。同时也应与饮停胁下的旋复花汤证区别。
中药
针灸、取穴胆俞、阳陵泉、阴陵泉、期门、日月、内关、足三里、丰隆等,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次取3~5穴,每日1~2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
饮食
1.少吃油炸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例如香肠,腊肉,腌菜.
3.不吃海鲜:这些食物俗称“发物”.
4.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例如水果,冰淇淋,烧烤,火锅等.
护理
饮食保健
2、蕹菜250克,洗净,切碎,荸荠10个洗净,去皮,放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出锅前可加冰糖适量,1日分次食用,吃菜和荸荠,喝汤。适于口苦胸闷等症。
3、白萝卜1个、生姜10克,捣碎挤汁,加红糖开水冲服,适于呕吐甚者。
4、土豆100克、生姜10克,分别洗净,切碎,橘子1个去皮核,共用洁净纱布绞取汁液,食前服饮1汤匙,适于口苦胸满,呕恶,食欲不振者。
5、玉米须33克,蒲公英、茵陈蒿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黄疸者。
二、胆热吃哪些食物好
2、水果类:梨、批把、甘蔗、柿子、西瓜、桃、香蕉、青呆、桑椹。
3、蔬菜类:茄子、萝卜、冬瓜、丝瓜、青菜、菠菜、芹菜、马铃薯、苦瓜、莲藕、空心菜、番茄、笋、黄瓜、菱角、蘑菇、百合等。
三、胆热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例如香肠,腊肉,腌菜.
3.不吃海鲜:这些食物俗称“发物”.
4.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例如水果,冰淇淋,烧烤,火锅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