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是指胆囊壁向腔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包括息肉和非息肉,因在临床上和影像检查上很难明确其性质,故又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胆囊息肉病理上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以良性息肉更为多见。良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息肉、腺增生和组织异位性息肉等。其中胆囊腺瘤息肉是潜在的癌前病变,与胆囊癌的发生有。与......
目录

主要病因

胆囊息肉病因较复杂,可能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固醇代谢紊乱有肥胖、吸烟、高脂血症、高胰岛血症硬化上消化道和道的解剖异常,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临床表现

胆囊息肉大部分患者无不适表现,往往是在健康检查或人群普查时部B超才偶然发现。有症状者最常见的症状为上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若病变位于胆囊颈部,可影响胆囊的排空,常餐后发生右上疼痛或绞痛,尤其在脂餐后。并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者,腹痛较明显。罕见的症状阻塞性黄疸道出急性胆囊炎、腺炎等,与胆囊颈部的息肉阻塞胆囊管或息肉落嵌顿于壶部有

检查项目

1.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对胆囊息肉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首先诊断法。超声下表现为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强回声团,后无声影的。

2.镜超声

图像更清晰,对息肉的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判定息肉的良恶性。

3.CT增强扫描

胆囊息肉有助于与胆囊癌的鉴诊断。

4.超声导下皮细针穿刺活检

固醇息肉胆囊黏膜面的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胆囊黏膜的增生,多同时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胆囊壁的局限性良性增生性病变。胆囊腺瘤息肉胆囊上皮的乳头状增生或结状幽门腺增生,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

鉴别诊断

胆囊息肉由于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要依赖于影像检查。少数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一些早期胆囊癌亦表现为息肉式,应注意鉴镜超声、CT增强扫描、超声导下皮细针穿刺活检、肿分子标记物检查有助于确诊并鉴良恶性。

治疗方法

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大部分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胆囊结石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胆囊息肉(5)伴随临床症状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结石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超声探查。

2.手术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息肉可能性大,以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息肉,应常规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冻切,以明确病理。如为癌性息肉,肿局限于黏膜时可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侵及层,就需要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预防性手术切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柠条子

下一篇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