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大肠液亏

。指大肠津液不足之病。与阴不足或热病伤津大肠液亏是指体津液不足,不能儒润大肠所表现的候。多因久病热病伤阴,或素体阴亏,或妇女产后阴亏等因素起。中文称:大肠液亏 英文称: fluid insufficiency of large intestine 定义:大肠津液不足,肠失濡润,大便结的病理变化。 应用科:中医(一级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科);病机(三级......
目录

简介

中文称:大肠液亏

英文称: fluid insufficiency of large intestine

定义:大肠津液不足,肠失濡润,大便结的病理变化。

应用科:中医(一级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科);病机(三级科)

症状

便秘结干,难以排出,数日一口干,或伴有口臭头晕等症。舌苔舌质少津,细涩。

病机分析

津液不足,肠失儒润,故粪便秘结干难出,数日甚至十余日一津液不得上充则口咽,浊不泄而上干故口臭头晕热阴亏,故舌苔舌质少津,细涩。

辨别

与若干便秘要辨来,如气虚便秘,以气虚无力为特征;血虚便秘,以产后或失后多见;胃阴,则必伴见干呕呢逆,饥不欲食,降苔利等症;阳虚便秘,多见年高肾阳亏虚用E便无力为特征。而本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津液不足之特征。

辨证注意

①大便干结难解;②口干津液亏虚之症;③常发生于阴液耗损疾病的后期。

病案举例

病案一

李某某,女,35岁,干部。1979年6月26日初诊。

病史:自述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干已9年,6至7日大便一次,每次大便呈羊粪样,有时腹痛腹胀,自觉手足心热,小便微黄,曾用“大黄、朴硝、番泻”等攻下药物及西药“果导”等缓泻药物均无效,故求余诊治。

检查: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微黄,脉象虚数。

辨证血虚津枯,传导失司。

治则:养生津,润肠通便。

当归30g 生地20g 玄参15g 麦冬15g 沙参10g

肉苁蓉15g 郁李仁15g 全栝楼30g 枸杞子10g 秦艽9g

皮15g 甘草3g

400ml,分2次服。

7月8日复诊:患者服上5,五心烦热已退,大便润滑畅通,腹痛止,食欲增进。舌质苔少脉象细数无力。考虑阴仍虚,以前加糖力参9g ,继服5而愈。

病案二

某,男,63岁。患者平素嗜食炸辛辣之品,近2年来常便秘,服用“泻药”或用才能畅排大便。近2各月便秘加重,每周排便1次,量少质硬,排便艰辛,有时致肛裂出。诊见:伴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干,细数。检查部无异常体征。纤维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大肠异常。诊断为单纯性便秘属阴津亏大肠涩。

:生地黄30g 麻仁30g 黄芪30g 熟地20g 麦冬15g

玉竹20g 郁李仁15g 柏子仁15g 苦杏仁15g 玄参15g

壳15g 川厚朴15g 木香10g(后下)。

每天1,水服。服药1周,大便较易排出,3天1。再以原加减治疗半月,大便始转为软条状,口干减轻。继用汤、沙参麦冬汤、地黄汤等加减调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柠条根

下一篇 柠条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