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胆管扩张症

管扩张症为较常见的先天性道畸,1723年Vater首例报道,1852年Douglas对其症状病理牲作了详细介绍。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通过道造影发现扩张病变可以发生在道的任何部位,据其部位、态、数等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病变部的囊状扩张和远端管的相对狭窄所起的胆汁流不畅甚或阻塞是导致并发症的源。要并发症有复发性上管炎、胆汁......
目录

疾病概述

1723年Vater首例报道,1852年Douglas对其症状病理牲作了详细介绍。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加深,通过道造影发现扩张病变可以发生在道的任何部位,据其部位、态、数等有多种类型,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疾病病因

  有病因说众多,至今尚未定论。多数认为是先天性疾病,亦有认为有获得性因素参与成。说有三种:

  1.先天性异常

  认为在胚胎发育期,原始管细胞增殖为一索状实体以后,再逐渐空化、贯通,如某部分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则在空化再贯通时过度空化而成扩张。

  有些者认为,管扩张症的成需有先天性和获得性因素的共同参与。胚胎时期管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过度空成。所造成的管壁发育薄弱是先天因素,再加后天的获得性因素,如继发于腺炎或壶部炎症的总管末端梗阻,及随之而来发生的压力增高,最终将导致管扩张的产生。

  2.流导常

  认为由于胚胎期,总管与管未能正常分离,两者的交接处乏特(Vater)壶部较远管共同通道过长,并且管与总管的江角度近乎直角相交,因此的部位不在十二指肠乳头,而在十指肠壁外局部。无括约存在,从而失去括约功能,致使液与胆汁相互返流。当液分泌过多而压力增高,使管发生扩张。近年展逆管造影实,有流流高达90~100%,且发现扩张淀粉酶含量增高这一事实。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液进入道后,淀粉酶蛋白酶弹力蛋白酶的活性增强,这可能是管损伤的要原因。

  3.病毒感染

  认为新生儿炎和管扩张症是病因,是系炎症感染的结果。在病毒感染之后,肝脏发生巨细胞变性,管上皮损坏,导致管腔塞(锁)或管壁薄弱(管扩张),但前支持此说者已见减少。

临床表现

多数病例的首次症状发生于1~3岁,但最后确诊则往往要迟得多。囊状型在1岁以发病几占1/4,其临床症状块为,而梭状型多在1岁以后发病,以腹痛黄疸

部肿块、腹痛黄疸,被认为是管扩张症的典三联症状块位于右上,在肋缘下,巨大者可占全右,肿块光滑、球,可有明显的囊肿弹性感,当囊充满胆汁时,可呈实体感,好似肿。但常有体积大小改变,在感染、疼痛、黄疸发作期,肿块增大,症状缓解后肿块又可略为缩小。

小的囊肿,由于位置很深,不易扪到。腹痛发生于上中部或右上部,疼痛的性质和程度不一,有时呈持续性胀痛,有时是绞痛,病者常取屈膝俯卧体位,并拒食以减轻症状

腹痛发作提示道出梗阻,共通管压上升,胆汁可以相互逆流,管炎或腺炎的症状,因而临床上常伴发热,有时也有恶心呕吐

症状发作时常伴有、尿淀粉酶值的增高。黄疸多为间歇性,常是幼儿的症状黄疸的深度与道梗阻的程度有直接系。轻者临床上可无黄疸,但随感染、疼痛出现以后,则可暂时出现黄疸,粪色变淡或灰白,尿色较深。以上症状均为间歇性。由于管远端出不通畅,逆流可致临床症发作。当胆汁能顺利排流时,症状即减轻或消失。间隔发作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发作频繁,有些长期无症状

典型的三联症状,以往曾认为是管扩张症的必有症状,实则不然。在早期病例较少同时出现三大症状。由于获早期诊断者日众,发现梭状扩张者增多,有三联症者尚不足10%.多数病例仅有一种或两种症状。据各家报道在60~70%病例部可扪及肿块,60~90%病例有黄疸,虽然黄疸很明显是梗阻性的,但事实上许多病人被诊断为炎,反复发作始被确诊。腹痛也缺少典型的表现,因此易误诊为其它部情况。、外多发性管扩张,一般出现症状较晚,直至囊肿感染时才出现症状

疾病检查

1.生物化检查 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在腹痛发作时应视为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

  2.B型超声显像检查

  3.穿刺道造影(PTC)检查

  4.窥镜逆管造影(ERCP) 检查

  5.肠钡餐检查

  6.术中道造影

  以上各种检查法在临诊时,一般首先进超声检查和生化测定。如临床上扪及块,则诊断即可确立。如临床未能扪及肿块,而超声检查疑似诊断,则需进ERCP检查。如若受器械与年龄所限,则进PTC检查必要时再以其他检查法。

并发症状

  病变部的囊状扩张和远端管的相对狭窄,所起的胆汁流不畅,甚或阻塞是导致并发症的源。要并发症有:

  1.复发性上管炎

  2.胆汁硬变

  3.管穿孔或破裂

  4.复发性腺炎

  5.结石成和管壁癌变

疾病治疗

症状发作期的治疗,采取食2~3天,以减少胆汁液的分泌,缓解压力。应用解痉以缓解疼痛,抗生素3~5天以预防和控制感染,以及相应的对症治疗,常能达到缓解症状的。鉴于其频繁的发作和各种并发症,宜及时进手术治疗。

  1.外流术

  应用于个重症病例,如严重的阻塞性黄疸硬变,重症道感染,自发性管穿孔者,待病情改善后再作二期处理。

  2.囊肿与肠道间流术

  如囊肿十二指肠术,因有较多的并发症,管炎的反复发作、狭窄、结石成等,以后转而采用囊肿空肠Roux-en-Y式术,并在肠襟上设计各种式样的防逆流操作,但仍存在流问题,因而术后还是发生管炎或腺炎症状,甚至需要再次手术,且术后发生囊壁癌变者屡有报道。所以前已很少采用。

  3.管扩张部切除道重建术

  张具有治意义的切除管扩张部位以及道重建的法,从而达到去除病灶,使分流的的。可采用生理性道重建术,将空肠间置于管与十二指肠之间,或加用防返流瓣,或采用空肠Roux-en-Y式术、十二指肠术等,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要的是必须够大,以保胆汁充分流。

  至于管扩张的治疗,继发于管扩张者,其柱状扩张,术后往往可恢复正常。如系囊状扩张则为混型,流后,不论多大,仍有管淤、感染以致结石或癌变,故有限局性囊状扩张者,多数人张应部分和切除术。

  管扩张症治术后,既使达到了液和胆汁分流的的,但部分病例仍常出现腹痛淀粉酶增高等管炎或腺炎的临床表现,此与管扩张和态异常有症状食、抗炎、解痉、利后可缓解,随着时间推移,发作间隔逐渐延长。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中恶

下一篇 中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