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楠藤

楠藤:Mussaenda erosa Champ.),是属攀援灌木,高3米;小无毛。对生,纸质,长卵形至长。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生,花序梗较长,疏生;苞片线状披针花萼花叶或短尖,基部骤窄;花冠黄色浆果近球或阔部有萼檐落后的环状疤痕。期4-7月,果期9-12月。产于广东香港、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海南和台......
目录

形态特征

楠藤攀援灌木,高3米;小无毛。对生,纸质,长卵形至长,长6-12厘米,宽3.5-5厘米,端短尖至长渐尖,基部楔形,嫩仅上面沿上略被毛,下面有稀疏的贴伏毛,老则两面无毛;侧脉4-6对;叶柄长1-1.5厘米;托叶长三角,长约8毫米,无毛或有短硬毛,深2裂。

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生,花序梗较长,疏生;苞片线状披针,长3-4毫米,几无毛;花梗短;花萼,长3-3.5毫米,无毛,萼裂线状披针,长2-2.5毫米,基部被稀疏的短硬毛;花叶,长4-6厘米,宽3-4厘米,有纵5-7条,或短尖,基部骤窄,柄长0.9-1厘米,无毛;花冠黄色花冠管外面有柔毛,面密被棒状毛,花冠卵形,长约5毫米,宽与长近相等,端锐尖,面有黄色突。

浆果近球或阔,长10-13毫米,直径8-10毫米,无毛,部有萼檐落后的环状疤痕,果柄长3-4毫米。期4-7月,果期9-12月。

(注:楠藤图册资料来源)

生长环境

常攀援于疏林乔木树冠上。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广东香港、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福建海南台湾。国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和琉球群岛。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主要价值

(大):微甘,凉。清热热解毒。用于疥疮,热积,疮疡肿毒,烧、烫伤

海南民间常用于治猪的各种炎症。

栽培技术

土壤

大田栽培应选择在不积水、不淹水的砂质、砂壤质土上栽培,既要求土壤具有一定的通透性,又要求土壤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还要求土壤有一定的排灌条件。

整地

每亩撒施1500-2000千克圈粪后耕翻耙细掏厢,掏厢1.7米厢,其中厢面宽1.2米,沟宽0.5米,要求中沟深0.25米以上,边沟深0.3米以上,并好排水

追肥

旱施提苗肥,移栽后7-10天,应及时施提苗肥,提苗肥用1%尿素水溶液或清粪水浇施。传统种苗待新萌发培土后再提苗。若栽苗时未施底肥,可于此阶段在沟补施,肥料应以有机肥或有机复肥为

中耕锄草及追肥,一般栽后1个月需结中耕锄草追肥1次。此次追肥每亩施尿素20千克或复肥、尿素等量混肥30千克,可在间均匀撒施后混土或沟蕹施,蕹施时肥料不能接触苗肥料苗7厘米以上)传统苗栽培法此阶段应及时培土

中耕追肥和培土,栽后45-60天,苗高30厘米后应及时追肥和培土,促使迅速进入旺长阶段。法是 轻松表土后在间铺上圈肥 (1000千克/667平米)或撒施有机复肥(80千克/667平米),清理条沟泥土将肥料和苗下部盖住即可。

移植

楠藤属阳性植物无论地植或盆栽都需置于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环境中。当幼苗长出3--5对子时,即可进上盆或装袋。盆土或袋装土以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沙质壤土为最佳,移植后要立即浇透水以便定根。因移植时部损伤,为调水分平衡,减少发,需要对苗木进或摘。温度在20℃~30℃时生长较快土壤常保持湿润每月可追施一次腐熟肥。

以后随着苗木的生长,为了促使植株矮化、丰满,需要进反复的摘处理。生长过程中可对过长疏剪,还可以据造型需要牵定型,同时对枯、老、过密、徒长、病虫等及时剪除,以改善通透光条件。后要及时剪除残,以减少养分消耗,促其再度生长期要给予充足光照,控制水分,炎夏要面洒水以降低温。勤中耕除杂草,以改善土壤状况。

苗期

蕾期喷施朵壮蒂灵,色艳丽,期延长,还要勤施薄肥,亦可采取外即面追肥,注意加强N、P、K肥的管理。每次除蕾后,要浇足水,一周后可施淡肥水,并适当增施P、K肥,以促生新梢繁茂。苗期注意多施磷、钾肥,蕾期要勤施薄肥,亦可采取面追肥。

越冬

成年植株期可增施2次磷肥。后需及时修剪以控制条蔓生。冬季温低于0℃时植株易产生落现象若长期的低温则易造成地上部干枯死亡。故南地栽植或北盆栽在冬季都应注意保温以保植株安全越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胃食管反流

下一篇 胃溃疡出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