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食管息肉

食管息肉食管良性肿中居第2位,其发生率仅次于食管平滑,由于食管息肉体由数量不等的纤维组织,脂肪组织以及来自食管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基质构成,表面覆盖有正常的食管黏膜,容易继发溃疡和出体的纤维成分或为疏松纤维组织,或为致密纤维组织,故又有称纤维纤维脂肪、黏液纤维、或有蒂脂肪称,Bematz等认为将食管息肉为“纤维脂肪”(fibrolipoma)较为适......
目录

病因病理

食管息肉好发于颈段食管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组织,其原因仍不清楚,病变多在颈段食管接近气管环状软或环的水平,Postlethwait和Lowe(1991)从文献中收集的59例食管息肉中,除1例息肉起源于食管的上胸段,5例起源于中胸段及6例起源于下胸段之外,其余47例(80%)均发生于颈段食管

食管息肉一般为单发,食管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息肉的病例极为少见,食管息肉都比较长,其长度可达10~20cm,有的病人的食管息肉可以从颈段食管向下延长到贲门部乃至

食管息肉属于腔型良性病变,起初为很小或者直径不足1cm的黏膜生长缓慢,以后在其生长过程中,因受食管肉的顺序性收缩(蠕动)的塑作用或铸型 作用的影响,其外多呈柱状或长条状,常有细而长的蒂,因此可在食管上,下滑动,息肉的蒂多在环水平,有时,病人因食管反流而将息肉食管呕吐到下部,口腔口腔外,之后又能将其吞入到食管,如果息肉呕至咽喉部后不能还纳,便会导致病人窒息或造成缺氧,随着食管息肉的逐渐发展与增 大,有的病人的食管腔明显扩张,容易误诊为食管失弛缓症或贲门痉挛,但食管息肉不会造成食管腔的梗阻。

在显微镜下,典型的食管息肉纤维组织构成,表面覆盖食管鳞状上皮组织,并可见溃疡,糜烂或侵蚀,息肉中的纤维组织成分可为疏松的黏液纤维,亦可为 致密的纤维;其的脂肪组织成分有时比较丰富,有时则很少,若息肉纤维组织成分较多,其病理诊断应诊断为纤维;若息肉的构成成分以脂肪组织, 宜诊断为脂肪, 有的食管息肉被诊断为错构要诊断依据是息肉有腺样成分,个食管息肉有明显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因此诊断为嗜酸性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食管息肉样恶性肿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其病理特征是在良性息肉端可以找到鳞癌细胞。

症状体征

食管息肉生长缓慢,病人的临床症状出现较晚。症状困难。据文献报道,约56%的食管息肉病人有困难症状,其严重程度与食管管腔的梗阻程度有密切系。其他常见症状有进食后呕吐食管反流、体重减轻消瘦,许多病人还诉有胸骨后疼痛不适。如果息肉很大,可以压迫气管咳嗽呼吸困难、哮喘甚至窒息,但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很少见。当肿块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病人出现食管梗阻或大部分食管腔梗阻的症状要表现为困难、呕吐或反流。由于食物长期刺激息肉或者息肉发生恶变,息肉表面常有溃疡成,呕血或黑便。有的病人自觉上部有程度不一的疼痛,个病人有较为剧烈的胸痛,类似绞痛。

食管息肉特有的临床症状是病人可因阵发性咳嗽呕吐而将息肉呕至下部或口腔,或者息肉定期在口腔出现,病人自觉部有异物感或感觉到部(口腔)有肿物。据文献报道,约40%食管息肉病人有这种症状。很多病人试图咬断突入到口腔的肿物,有的病人由于年迈与牙齿落而无法将呕至口腔食管息肉咬断。随着吞动作,病人能将突入到口腔的肿物有重新吞食管。有的病人在感觉到口咽部有肿物时,可自用手指将其推入到食管。因有蒂的食管息肉可以在颈段食管口腔之间往返活动,上述临床表现多为一过性,临床查体多无阳性发现。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这种病人时,应考虑到食管息肉的可能,及时进相应的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并进治疗,要高度警惕食管息肉导致气管梗阻及窒息的危险性。

并发症

1.食管息肉可以发生溃疡、堵塞食管腔或发生恶变,个病人的食管息肉呕吐口腔后不能还纳食管而突然堵塞咽喉部,可导致病人窒息死亡。

2.个食管息肉病人可以并有肥大性关节病。手术摘除息肉之后,并的肥大性关节病的症状随之消退或缓解,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常规液检查无特殊改变。

其他助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 此项检查对食管息肉的诊断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有时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如果息肉较大,在做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时可见食管有一长条状、香肠状或棒状充盈缺损阴影,表面光滑,下缘呈,略有分,阴影(息肉)可随吞动作而在食管上、下移动,钡在其两侧有分流现象;有时钡可以完全环绕息肉,因此在食管钡餐造影检查过程中不容易发现息肉食管壁上的附着处(蒂);食管腔有不同程度的扩张或明显扩张,但食管扩张的程度往往不均匀,管壁光滑,食管黏膜皱襞变平坦或消失。因息肉堵塞食管腔及食管有食物残渣滞留,加之食管腔扩张,有时将食管息肉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或贲门狭窄,甚至将食管的肿物误诊为食管异物。一旦将食管息肉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2.镜检查 纤维食管镜检查对食管息肉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此项检查,一般能明确诊断,并有可能发现息肉蒂的部位,有助于治疗。有的病例在做镜检查时不易发现息肉的蒂部。因食管息肉食管的位置往往与食管纵轴平,表面为正常的食管黏膜,在息肉表面咬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也往往报告为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因此要加以注意,以免延误诊断与治疗。

3.其他检查 有的体积巨大的食管息肉病人的X线胸部正位上,可以看到纵隔阴影增宽的征象。食管CT扫描可以显示食管息肉的轮廓、大小以及与食管壁的系,同时通过观察肿物的组织密度,可以判断其性质。

疾病诊断

食管息肉的诊断要依据X线吞钡造影和食管镜检查,临床病程长,症状较轻和全身症状少,养状况良好等能帮助诊断。

食管息肉食管扩张的病人应与贲门失弛缓症相鉴;食管的某些息肉样恶性肿相鉴,如食管肉瘤,假性肉瘤(pseudosarcoma),食管鳞癌等,食管钡餐造影检查与镜检查时其大体外观类似息肉,需要与食管良性息肉相鉴

治疗方案

确诊的食管息肉病人若无手术忌,应进手术切除。

据近年文献报道,约1/3的颈段食管息肉食管镜在直视下用圈套器切除,息肉蒂部用电凝止,或食管镜电灼息肉蒂部后再将息肉完整摘除。Patle等(1984)认为食管息肉的蒂部含有较大的滋养动脉,不宜用镜摘除此类息肉,一旦在摘除后蒂部管发生大出,电凝止控制出

发生于食管上段或中段的息肉,可息肉的具体部位颈部切或剖胸切息肉食管后切食管腔,从息肉蒂部完整切除息肉,蒂部用结扎法或缝扎后妥善止,之后再缝食管壁的切

许多作者认为,如食管息肉的直径小于2cm,可镜用圈套器将其摘除;如息肉的长度大于8 cm或者息肉呈卵,则须颈部切颈段食管腔后摘除息肉。因大部分食管息肉的蒂位于颈段食管颈部切可以一次摘除息肉及其蒂部。手术后可以完全缓解病人的困难。

治疗预后

食管息肉的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无手术死亡的病例报道,术后息肉复发的病例罕见。Duke报道1例46岁的男性颈段食管息肉镜摘除术后7年复查,病理活检实为食管脂肪肉瘤

饮食保健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症状咨询医生,理膳食,保养全面而均衡。

饮食宜清淡,戒除烟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风燥

下一篇 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