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食管黏膜损伤

食管黏膜损伤是常见的食管创伤之一,大多数因伤情不严重而疏忽。临床上可以自愈,较少发生感染。食管黏膜损伤多由进食粗糙干硬食物或误尖锐异物擦伤食管黏膜起,也可因饮或食物过热损伤食管黏膜,食管镜及镜检查,食管扩张术,甚至放置管亦可造成食管黏膜损伤。黏膜损伤轻微时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轻微损伤常表现为:下食物时胸骨后疼痛烧灼感;进食刺激性食物、热食及干硬的食物时加重,疼痛可向部左侧肩......
目录

病因

食管黏膜损伤多由进食粗糙干硬食物或误尖锐异物擦伤食管黏膜起,也可因饮或食物过热损伤食管黏膜,食管镜及镜检查,食管扩张术,甚至放置管亦可造成食管黏膜损伤。

临床表现

黏膜损伤轻微时症状较轻甚至无明显症状,轻微损伤常表现为:下食物时胸骨后疼痛烧灼感;进食刺激性食物、热食及干硬的食物时加重,疼痛可向部左侧肩放射;如无严重感染上述症状多在3~5天后即可消失,但少数病人并发感染成黏膜下脓肿则有高热,胸骨后剧痛,甚至不能进食。需待脓肿破裂,排脓后症状减轻或消失。黏膜损伤并发感染可成黏膜下脓肿

黏膜损伤也可表现为黏膜下肿,使食管黏膜的表层与固有层整个剥离呈管筒状,自口腔吐出,似一带状物垂吊于角,并与部相连,称为“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亦有称为“表层剥食管炎”、“创伤性剥食管炎”。

其发生机制可能是食管黏膜损伤后,黏膜层与固有层之间管断裂,发生肿。由于积不断增加及扩展而致食管黏膜呈管型剥。这时由于重力作用,液下坠,食管下端承受力较大,若稍加刺激如呕吐等即可使黏膜破裂,如病人出现呕吐之黏膜管型,即随之而翻转由口腔出,剥管状物由鳞状上皮构成无炎症及坏死,此类病人多于进食后不久先感胸部发闷阻塞或疼痛,以后出现呕吐,吐出大量鲜红液,同时有白色管状膜样物吐出,与底相连,长短不一,牵拉有剧痛。

并发病症

食管黏膜损伤并发感染,可成黏膜下脓肿

检查

1.食管X线吞钡检查

对一般的黏膜损伤诊断帮助不大,但可排除异物或其他食管疾病。对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吞钡检查可见“双腔食管”。

2.食管镜检查

对有异物存在者可食管镜检查,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同时取出异物。

诊断

据病史和临床症状容易作出食管黏膜损伤诊断。对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口腔检查可见有白色管状膜样物与部相连。X线吞钡检查可见“双腔食管”即可确立诊断。

治疗

轻度黏膜损伤多不需特殊治疗而痊愈,有明显症状但能进食者可食流质或软食,并服用消炎止痛,抗酸收敛等药物,如氢氧化铝复方氢氧化铝舒平),颠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等。若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可给适当的抗生素。对不能进食者可暂给饲高养饮料或静输液,以便损伤的食管黏膜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食管黏膜管型剥脱症的治疗,可在外剪断吐出之管型黏膜再将断端吞入以保护食管创面。切忌用力牵拉出之管型黏膜,以免剥面扩大。出较多者可给输药物及全身使用抗生素服液状石蜡(石蜡油)等润滑及碱式碳酸铋等收敛和保护黏膜药物,病人应暂时食,由静输液及补充维生素等。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较好。食管黏膜表层剥后剥食管黏膜可很快再生,不留瘢痕。但若发生感染波及层时则有可能起瘢痕狭窄。

预防

1.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进餐时不打闹喧哗,避免干硬食物或尖锐异物吞时擦伤食管黏膜。

2.避免医源性损伤

避免在做食管镜或镜检查时发生医源性食管黏膜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和幼童。

饮食保健

平时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粥,清汤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牛心补

下一篇 风湿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