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门静高压性胃病(PHG)的发病率占硬化患者的50%~80%。临床多数患者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可致休克,并可诱发脑病、感染、征等并症。1985年,McCormack等总结了硬化患者黏膜的特殊的镜及组织特征,指出这种黏膜损害病理改变要为黏膜及黏膜下管扩张,不是炎症性损害,并命为充胃病(congestive gastropa......
目录

概述

1985年,McCormack等总结了硬化患者黏膜的特殊的镜及组织特征,指出这种黏膜损害病理改变要为黏膜及黏膜下管扩张,不是炎症性损害,并命为充胃病(congestive gastropathy,CG),后改为门静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

发病原因

1.黏膜环障碍

压升高后流动力变化,黏膜下管扩张,动-静交通,静毛细张,静,黏膜下流增加,黏膜供减少,造成缺、缺氧。

2.功能状态

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有18.6%发生急性黏膜病变并出,重度功能不全者则发生率更高。

3.胆汁反流

高压症时肠道淤和高泌素血症,抑制缩胆囊素和促液素对幽门括约和Oddi括约的调,使之松弛,胆汁十二指肠容反流入胆汁反流性胃炎

4.内毒血症

高压症患者往往并发内毒血症功能失代偿者更常见,如急性衰、脑病

5.感染

黏膜上皮细胞如存在乙病毒,因成抗原-抗体复物并沉积在微皮细胞中,起炎症反应,破坏黏膜屏障。

6.应激反应

危重患者包括重症肝脏患者往往发生应激反应,肠黏膜流减少,缺缺氧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发病机制

1.黏膜环障碍 正常黏膜能将H 浓缩100万倍,使壁之间维持很高的H 浓度梯度,黏膜依靠丰富的流以清除进入壁的H 。门压升高后流动力变化,黏膜下管扩张,动-静交通,静毛细张,静,黏膜下流增加,黏膜供却减少造成缺缺氧。Womack等实验研究和Nishiwaki对硬化患者和对照者的研究均实这种变化。黏膜缺缺氧,通透性增加,发生水肿、出;H 逆扩增加,壁pH值下降;黏膜生成与分泌黏液的作用减低,正常富含硫酸黏多糖的黏液能对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缺时可以耗尽,失去其屏障作用;黏膜缺造成代谢障碍,氧化磷酸化减少,能量缺乏,同时维生素缺乏,清蛋白减少,黏膜抵抗力下降,黏膜上皮细胞新生减少而毁坏增多,不能维持其完整性。

近来一些者注意到,食管硬化治疗后,高压性黏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表1)。可能是由于硬化治疗后食管阻力增加,改变流动力,使黏膜下管更加扩张,流增加,黏膜流进一步减少所致。

2.功能状态 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者18.6%发生急性黏膜病变并出,重度功能不全者达55.5%。Sato报道24例硬化病例,结果相似。功能不全时,代谢能力降低,如组胺在肝脏的灭活减少,门和末梢液中组胺含量增加,促使酸分泌,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起作用,缺而又有酸时,可增强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损伤黏膜,导致溃疡成;硬化患者泌素浓度高于对照组;浆肠抑肽基础浓度稍低于对照组,进食后明显高于对照组;Orcoff等在实验性硬化动物中发现,肠道分泌一种肠相激素,促使酸分泌。高压患者溃疡发生率高,要与高泌素血症泌素具有生理活性的残段(G4,G5)肝脏清除,硬化时清除减少,同时生长抑素及高糖素失去对泌素的负性调作用,且可减缓的运动使排空时间延长,加重黏膜损伤,而且生长抑素减少流量,高糖素增加局部代谢和耗氧量,更降低黏膜的防御能力。

3.胆汁反流 高压症时,肠道淤和高泌素血症,抑制缩胆囊素和促液素对幽门括约和Oddi括约的调,使之松弛,胆汁十二指肠容反流入胆汁反流性胃炎。黄自平在57例高压症病例中发现13例,陈胜坚等13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起者8%。十二指肠容含盐、溶血卵磷脂和胰酶,反流入损伤黏膜,改变黏液层的特性,使上皮细胞解体,增加H 逆扩。牛磺酸能抑制Na ,K -ATP酶的活性,阻碍细胞代谢,当浓度达8mmol时,可完全抑制Na ,K -ATP酶的活性。酸又有助盐吸收,加速黏膜损伤乃至细胞崩溃。

4.内毒血症 高压症患者往往并发内毒血症功能失代偿者更常见,如急性衰时66%~100%并发内毒血症;出现脑病者并发率约93%;肠出者并发率53.8%。反之,内毒血症患者中并发肠出者约48.5%,多可达77.8%。Clemente 7例硬化黏膜病变者,LALT检查6例阳性。实际上,内毒素可干扰每个细胞,激起细胞反应,造成细胞代谢紊乱乃至破坏;内毒素除了直接作用致病外,内毒血症时,体产生很多可溶性调物质起重要的作用。如内毒素可致活补体系统,C3和C5酶裂解后成C3a和C5a能使毛细管通透性增加和平滑收缩;内毒素还促使生四烯酸的代谢,代谢产物中包括具有强烈管收缩的栓素等,均有重要的致病作用。

5.感染 胃炎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Morris和Nieholson给黏膜正常和空容pH<2的志愿者服幽门螺杆菌,起了严重上腹痛组织实为急性胃炎容pH值上升,并用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治愈。黄自平等给42例高压患者镜检查,发现18例急性黏膜糜烂,幽门螺杆菌检出率72.88%。但幽门螺杆菌感染仅与炎症活动性相,与急性黏膜糜烂之有无并不相。路润萍对26例黏膜病变患者做窦部黏膜活检,3例发现幽门螺杆菌,明显低于非硬化消化性溃疡。然而,Mc Cormick等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病变有。因而,还需要继续研究。

我国硬化患者多继发于乙型炎,Kirk曾指出黏膜急性溃疡的发生似乎与HBsAg阳性有,彭晓君实,黏膜上皮细胞存在乙病毒,因成抗原-抗体复物并沉积在微皮细胞中,起炎症反应,破坏黏膜屏障。

6.应激反应 危重患者包括重症肝脏患者往往发生应激反应,肠黏膜流减少,缺缺氧及其继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造成黏膜完整性破坏,起急性肠黏膜病变,原有消化性溃疡者迅速恶化。硬化高压症时,急性肠黏膜病变的发生率高,应激反应起一定的致病作用。

综上所述,高压性肠黏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但要是由于流动力改变,黏膜流减少,黏膜上皮细胞毁坏增多和修复能力降低,屏障作用受损,易受各种致病因素的攻击所致。

临床表现

PHG多数为轻型,临床无特异症状,往往在镜检查时发现。重型PHG临床表现要为上消化道出。多数为少量呕血、黑便,可伴有贫血,少数出现上消化道大出,可致休克,并可诱发脑病、感染、征等并症。出后再出率很高。

疾病检查

1.实验室检查

硬化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多数为正常细胞性或小细胞性贫血,偶见巨细胞性贫血。晚期可能出现红细胞生成抑制现象,亢时细胞减少,并促使出。出、凝时间延长,酶原时间延长。出明显而广泛时,应注意DIC,如计数减少或进性减少,纤维蛋白原<1~1.25g/L,FDP>600mg/L,3P试验阳性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者,可确立诊断;如酶原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明显缩短,而计数正常,3P试验阴性者,为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出之后可能出现氨升高,水与电解质紊乱以及功能减退。

硬化失代偿期,固醇酯低于正常,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白/球蛋白倒置,转氨酶轻度升高。部分炎后硬化病例还可检出乙或丙病毒清标志。内毒血症试验阳性。

2.其他助检查

(1)镜检查要表现为黏膜红斑、黏膜出现白黄色细网状结构,将红色或淡红色水肿黏膜间隔成蛇皮状,即所谓蛇皮征或马赛克征,为本病特征性表现,严重的可见到樱桃红斑点及点状出

(2)超声壁弥漫增厚,有明显小静扩张为其特点。

(3)组织特征黏膜下静扩张,无或仅有轻微炎性细胞浸润为其特征性表现。其他还有黏膜下小动静壁增厚,静动脉化。黏膜横断面毛细管面积较正常增大。黏膜毛细发育不良,在裸,表面无上皮组织覆盖。黏膜小动脉变直,螺旋度减轻。

疾病诊断

要依靠镜作出诊断,镜下表现出广泛黏膜红斑、马赛克征,黏膜特底部出现在红点或多发的重染红点及自发性出,多能确诊。镜活检因取材小且表浅,除有一定程度的充外,多无明显异常。

鉴别诊断

1.管扩张症(GAVE)

镜下表现为窦部点状或条纹状出血红斑,因而较易与PHG混淆。但以下几点可供鉴参考:GAVE不一定伴有门静高压;在镜下表现为窦黏膜较密集点状或纵红斑,从始向幽门区集中,不同于PHG要表现为底、体的马赛克征和猩红热样疹;与PHG相比,GAVE者有明显的消化道出贫血;GAVE相的黏膜异常和消化道出镜下电凝术或窦切除术有较好的疗效,而PHG则需要药物或门静减压术治疗。GAVE在超声镜下窦部壁厚度小于1cm,黏膜或黏膜下呈海绵状,而PHG的整个壁弥漫增厚,有明显的小静扩张。

2.其他

必须排除如幽门螺杆菌(Hp)相胃炎胃炎黏膜糜烂、药物相胃炎胆汁胃炎等。

疾病治疗

1.药物治疗

(1)普萘洛尔得安)普萘洛尔能通过收缩脏小动脉起的门静流减少和门静压力下降,可获得控制出、改善镜下黏膜病变及防止再出的效果。PHG长期应用普萘洛尔治疗者,若中断药物常可导致再出,应起重视。

(2)加压素(管加压素)成的管加压素衍生物特利加压素(三甘氨酸赖氨酸加压素)有明显减少流量、降低门静压作用,副作用少,虽使黏膜流量明显降低,但氧饱和度下降轻微。

(3)生长抑素(施他宁)及其类似物肽(善宁)可降低楔压和黏膜流量,可用于PHG出的治疗。生长抑素、肽作用机制以间接作用为,它们拮抗高糖素等管扩张物质,改善硬化门静高压时的高动力环状态而起作用。

2.介入治疗

(1)颈静门体分流术(TIPS)适用于药物及镜不能控制的食管张破裂出难治性腹水。由于TIPPS术既能持久地降低门静压力,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与传统的门体分流术相比,TIPS术指征宽,ChildC级患者也适用。对药物疗效差,反复出的患者,可选择TIPS。

(2)动脉栓塞术(TSAE)动脉栓塞可减少流量,改善门静流动力,使黏膜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氧饱和度轻度升高,PHG明显改善,可用于PHG出的止和预防治疗,特适用于巨功能亢进的PHG患者。

3.外科手术

门体分流术能有效降低门静压力,对于由PHG起的上消化道出有肯定的疗效。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门体分流术后镜随访,多数患者黏膜恢复正常态。门体分流治疗PHG安全、有效,能迅速、持久地止,手术并发症要是脑病

预后表现

PHG治疗后再出与否和硬化失代偿情况有,因而决定预后的键,在于原发病能否改善或消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牛白藤根

下一篇 盲肠扭转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