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肠系膜上静成(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症状和体征,常规检查不易明确诊断,多数患者在出现腹膜炎甚至剖后始作出诊断,往往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手术取栓、切除坏死肠管的同时,积极的抗凝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栓再发的有效措施。(一)发病原因肠系膜上静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前者原因不明,发病率......
目录

病因介绍

(一)发病原因

肠系膜上静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前者原因不明,发病率占10%~20%,这些病人中有曾患过周围炎如游走性炎等,后者常继发于:

硬化外压迫起门静液淤滞;

感染如化脓性阑尾炎,盆腔炎等;

③某些液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避孕药等所致的高凝状态;

外伤或手术所致的创伤,病情严重,往往伴有休克

腔恶性肿直接压迫阻断肠系膜流;

⑥先天性凝功能异常,如遗传性抗酶Ⅲ缺陷症,遗传性蛋白质C缺陷症,遗传性蛋白质S缺陷症等,此种多见于年轻患者,既往有深成病史。

(二)发病机

成后,栓可向远近端蔓延,在受累肠区的静回流完全受阻时,肠管充水肿,浆膜下呈点状出,逐渐扩状出,直至肠管的出性坏死,大量性液体从肠壁和肠系膜渗出至肠腔和腔,导致容量减少,液浓缩,功能衰竭等,且静急性塞尚可反射性动脉的痉挛和加速成,加速肠坏死过程,成多数只累及一段空肠回肠,较少造成全小肠坏死,但栓易再成,因此易复发,有时须多次手术治疗。

预防方法

其预后稍好于因动脉塞所致肠梗死者。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在广泛成之前早期手术处理。

并发症

肠管坏死为本病的严重并发症。栓可向远近端蔓延。在受累肠区的静回流完全受阻时肠管充水肿,浆膜下呈点状出,逐渐扩状出、直至肠管的出性坏死大量性液体从肠壁和肠系膜渗出至肠腔和腔,导致容量减少,液浓缩、功能衰竭等。且静急性塞尚可反射性动脉的痉挛和加速成加速肠坏死过程成多数只累及一段空肠回肠,较少造成全小肠坏死。但栓易再成因此易复发,有时须多次手术治疗。

常见症状

起病缓慢,从数天到数周不等,临床表现似急性肠系膜,且表现与症状不相对应。

1.全疼痛

早期仅有轻度腹痛部不适,便秘腹泻,约27%患者腹痛可能超过30天以上,部检查,虽有剧烈的腹痛,但体征轻微。

2.全腹膜

随着病情的进展,静液回流受阻,肠功能严重障碍,突然发生剧烈腹痛,伴有呕吐,可有腹泻便,便较动脉塞更为多见,体检:可出现明显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体温升高,腔穿刺可抽出性液体。

相关检查

1.常规

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

2.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升高,提示液浓缩。

3.清磷酸盐,淀粉酶酐磷酸激酶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4.清乳酸盐测定 阳性率可达85.1%~91.4%,但往往出现在动脉性缺和肠坏死后,对本症早期诊断帮助不大。

5.分析

PH下降,SB下降,BE呈负值,二氧化碳结力下降,提示有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

6.X线检查

(1)部平:显示大小肠液平面。

(2)CT扫描:可显示门静系统的成,正确率在90%以上。

(3)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动脉造影只能提供本病的间接征象,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的静相对诊断具有较大意义,少数患者可以显示门静肠系膜上静成,而大部分则表现为静相延迟或无静相。

7.彩色多普勒

可早期发现肠系膜栓,特是门静栓时阳性率可达100%,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易受肠体的干扰,对检查者的技术和验要求较高。

8.腔穿刺

可有性液体抽出。

诊断标准

有下列情况者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1.病史

常有门静流淤滞,高凝或管损伤的诱因,如硬化高压,充衰,蛋白质C和S缺乏,凝因子异常,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妊娠,长期避孕药,切除术后,脱水等。

2.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出现症状与体征不符的症状,即严重剧烈的腹痛而体征轻微;伴有频繁呕吐性便等。

3.助检查

CT和选择性肠系膜管造影示在成时显示静流回流受阻,可帮助排除肠系膜动脉阻塞性疾病。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急性腺炎,肠套叠消化道穿孔等疾病相鉴

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溶栓与抗凝:急性肠系膜成一旦诊断确立,应立即给予抗凝治疗。发病时间少于1周的同时给予溶栓治疗,超过1周则以抗凝为成早期做保守治疗,肝素(2.5~4.0)×104U/d,或皮下给予;尿激酶(60~120)×104U/d或去纤酶10U/d静滴注,可取得良好效果。对保守治疗者,抗凝治疗时间应控制在2周以,溶栓时间5~7天。用药期间要监测患者的和活化部分凝激酶时间,使其控制在用药前2~2.5倍之间。所有患者停用肝素后,继续华法林3个月,有高凝状态者则需终生抗凝。  

(2)补充容量:输和平衡液,纠正存在的严重容量不足。  

(3)肠减压。  

(4)抗感染:给予大量广谱抗生素,并持续用至术后。  

保守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症状和体征变化,若患者无明显缓解或出现肠坏死表现,应立即急诊手术探查。  

2.手术治疗  

(1)切除坏死肠管:和动脉塞不同,成更常发生于外周的属支而非干,因此通常较短段肠管被累及,故一般可切除失活的肠管和端端一期。为减少毒素的吸收,术中可首先切除坏死肠管。  

急性肠系膜上静成的肠坏死为性梗死,坏死段与正常段之间有中间过渡带,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在过渡带中仍有动脉搏动存在。因此,术中单纯依靠肠系膜动脉搏动的有无,来决定肠管的取舍并不可靠。在受累小肠长度不足1/2时,可将受累小肠及其系膜全部切除。而当小肠坏死超过1/2以上时,则须慎重对待,准确地判断肠管生机,尽量保留可能存活的肠管。小肠广泛切除的预后极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潜在生机的肠管,可将生机可疑的肠管暂时保留,术后24~72h再次剖,将有坏死的部分予以切除。  

(2)静取栓:成的延伸常超过肉眼可见的梗死区,肠系膜上静干和门静常都有栓存在,而后者是术后再发肠坏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肠切除后,除了将系膜残端栓完全清除外,还需在肠系膜上静或门静做切,将其栓取出。  

(3)术中抗凝:急诊手术者,手术中即应肝素抗凝,持续至术后6~8周。Abdu等人复习了大量文献后注意到,肠切除加抗凝治疗者生存率为80%,而单作肠切除者生存率为50%。  

预后相关

其预后稍好于因动脉塞所致肠梗死者。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在广泛成之前早期手术处理。套叠、消化道穿孔等疾病相鉴

护理方法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冷刺激,注意保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积滞

下一篇 五输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