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腹膜后脓肿

腹膜脓肿的发生常继发于脏器、腹膜器官柱或第十二肋的感染、盆腔腹膜后腔脓肿、以及血症等疾病。脓肿可向上侵及纵隔、向下沿疝孔流入大腿,亦可穿破进入腔、肠道、胸膜气管,甚至成慢性持续性瘘管。一般继发于腹膜后脏器的炎症或穿孔尤其是腹膜后前间隙的消化道部分部分继发于源性感染少数发病原因不明 1.道穿孔 总管下2/3段位于腹膜后间隙结石嵌顿压迫总管壁导致其坏死或胆囊切除......
目录

发病原因

  一般继发于腹膜后脏器的炎症或穿孔尤其是腹膜后前间隙的消化道部分部分继发于源性感染少数发病原因不明

  1.道穿孔 总管下2/3段位于腹膜后间隙结石嵌顿压迫总管壁导致其坏死或胆囊切除总管探查取石时损伤总管可使胆汁漏出并源性腹膜脓肿

  2.十二指肠外伤或后壁溃疡穿孔 十二指肠大部分位于腹膜后位遭受损伤或溃疡穿孔后如诊断治疗延误大量消化液可积聚腹膜后间隙并继发感染腹膜脓肿手术探查对十二指肠损伤的漏诊以及对十二指肠破裂手术处理不当可十二指肠瘘并导致腹膜后间隙的严重感染此外镜检查或插管时(包括流)也有可能造成十二指肠后侧的微创尤其镜检查时难免要发生扭转压迫等现象更易造成十二指肠不同程度的创伤十二指肠液就有可能渗漏到腹膜后导致腹膜后间隙感染

  3.结肠炎损伤穿孔 升结肠和降结肠位于腹膜后其炎症外伤穿孔均可腹膜后感染并常腹膜脓肿

  4.阑尾炎 尤其阑尾位于回结肠系膜后或盲肠后位者阑尾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治阑尾周围脓肿继而扩腹膜脓肿

  5.周炎脓肿外伤尿外渗腹膜后感染继而腹膜脓肿

  6.急性坏死性腺炎 腺及腺周围组织坏死继发感染后极易向周侵犯可到达网膜肠系膜部双侧周间隙结肠后区骼窝乃至整个腹膜后间隙是腹膜脓肿最常见原因之一雷道雄等报告在1993~2000年收治B超或CT检查实的腹膜脓肿约23例其中急性坏死性腺炎18例约占78.3%

  致病菌多来自大肠和泌尿系要为大肠杆菌变杆菌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感染

  (二)发病机

  由于腹膜后间隙的解剖特点腹膜后感染和化脓易于扩而且抵抗细菌的能力较腹膜腔为差是腹膜脓肿发生的生理因素腹膜后间隙感染的途径归纳起来要有3条

  1.直接侵入 如肾痈表面脓肿等直接侵入腹膜后间隙的周围组织导致的脓肿

  2.周围组织器官感染的蔓延如直肠感染致的直肠间隙脓肿可以沿腹膜后间隙向上蔓延。

  3.和淋巴途径扩腹膜后间隙的感染如血症但很少见。

症状

症状有:发热寒战盗汗部两侧或部疼痛。

其他有恶心呕吐厌食体重减轻全身衰竭等。有些患者除全身衰竭外很少有其他症状

体征常见发热(38~39℃)、动过速及部多数(28%)有局限性轻压痛,部分(38%)可触到有触痛的包块(有时需直肠盆检查才能触到)。一般无强直。有时出现肋骨椎体区触痛、胁部肿胀阴囊肿胀柱侧凸。脓肿肋角膨隆,有触痛,痉挛;如累及时,有椎侧弯与同侧病变髋关节旋和伸直痛感。白细胞增高,重者可有中毒颗粒及贫血。少见的表现有窦道、下气肿、脓肿破溃进入腔、小肠结肠阴道胸膜、纵隔、气管心包管,并出现相应表现。

诊断

1.病史提问

应询问有无前述相脏器或部位病史或外伤史,有无发生血症病因。不明原因的寒战、高热、出汗、软弱及体重减轻等全身中毒症状。最突出的症状部或痛,直接与脓肿部位有,有时弯大腿或向健侧卧位疼痛可减轻。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2.体检发现

体温呈稽留热,体检时可呈被动屈位。部触诊、肛门或阴道指诊可扪到触痛肿块壁一般无强直。如有脓肿,则肋角膨隆有触痛,痉挛,部皮肤有凹陷性水肿。如累及,则有柱弯和病变同侧大腿屈,伸直时有痛感。偶可见流窦道、下气肿。感染弥漫而严重时,则张明显,甚至发生志错乱、嗜睡、黄疸休克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记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常明显增高。尿常规正常,但脓肿时可有脓尿、蛋白尿菌尿。X线部平可在受累侧显示一软组织块影,影模糊不清和边缘模糊,有时见脓肿处有液平,柱弯麻痹。也可见椎或肋骨破坏,横抬高,胸腔积液。钡餐检查可发现钡外流入脓腔,从而发现瘘管或窦道。B超及CT检查可明确发现腹膜后积液,必要时可在B超定位或导下细针穿刺抽液,可明确诊断。

检查诊断

1、尿常规正常,但脓肿时可有脓尿、蛋白尿菌尿

2、白细胞记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常明显增高,也是腹膜脓肿要做的检查。

3、B超及CT检查可明确发现腹膜后积液,必要时可在B超定位或导下细针穿刺抽液,可明确诊断。

4、X线部平可在受累侧显示一软组织块影,影模糊不清和边缘模糊,有时见脓肿处有液平,柱弯麻痹。也可见椎或肋骨破坏,横抬高,胸腔积液。钡餐检查可发现钡外流入脓腔,从而发现瘘管或窦道。

治疗措施

键在于早期诊断,疑诊期间,一面应进加强养支持治疗,另一面加强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同时完善各项检查。一旦明确诊断,即应外科切流术,彻底清创,充分流,并放置导管,必要时放置双腔管进持续冲洗流。术前及术后均应注意调整水电解质失调,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

  腹膜脓肿的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原发疾病,充分有效的脓肿,足量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治疗,加强全身养支持。   1.治疗原发疾病。   2.充分有效的脓肿流 由于腹膜后发生感染脓肿后,脓腔常有大量的坏死组织,而且腹膜后间隙为一巨大潜在性腔隙,组织疏松无明显的间隔,感染极易扩,如不进有效流或仅用抗生素治疗,病死率有时可高达100%因此,一旦明确诊断后须尽早于脓肿低位处进通畅流。式可选择在B超或CT导下穿刺置管流,也可以手术切探查流,应视病人的全身状况、脓肿的部位大小和范围而定。   3.手术切流   (1)流:传统的途径流适用于首次手术的病例,如阑尾炎、十二指肠结肠损伤穿孔起的腹膜脓肿消化道穿孔流或造瘘手术,并同时行脓肿流,一般多管流。   (2)腹膜后途径流:因该途径具有避免对腔的污染,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快,手术直接到达腹膜后间隙,操作便符低位捷径的原则,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因此,国外一些者认为,脓肿未破入腔时,应避免流,最好采用腹膜后途径流。术中须疏通各脓肿间隙对蔓延至沟区等部位的脓肿亦应作切实有效的流。   4.B超或CT导下入路穿刺置管流 与手术流相比有创伤小、失量少、仅用局麻B超导下入路穿刺置管流可床边进等诸多优点,尤其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流的病人,可首先选择穿刺置管流。其治疗效果与脓肿及其病灶的特性有,单发、单房、脓液较稀薄者疗效好脓液有半固体状坏死组织流可能不彻底须反复冲洗。也有人提出,脓液黏稠、脓液有半固体状坏死组织者不适宜该法流。对多发性脓肿或反复穿刺置管流效果不佳者,应及时改部切多管流   5.据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6.养支持治疗 因腹膜后感染可麻痹,致使肠功能障碍,影响进食。而且腹膜脓肿常被延误诊断,长时间的感染和消耗可导致患者贫血低蛋白血症、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因此,应加强养支持治疗,以利于改善患者的养状况和免疫力、促进组织、控制和使感染局限。肠功能障碍恢复前采用肠外养支持,感染控制肠功能障碍恢复后过渡至肠养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八风穴

下一篇 八会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