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病因
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在数天内缓慢发生,可有乏力和腹部不适的前驱症状。
(1)腹痛: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腹痛,较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轻,疼痛的程度、性质和部位各不相同,20%~25%患者无腹痛。
(2)腹胀和胃肠出血:无明显原因的腹胀和胃肠出血,可能是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及肠坏死的早期表现。
2.肠坏死表现
肠梗死有突发的严重腹痛、呕吐、急骤血压下降和脉速。常见发热,水泻或肉眼血便,肠鸣音减弱,以后则消失。腹部有局部或广泛触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提示全层肠壁坏死,预后不良。
检查
有内脏循环下降的疾病,如果出现不能解释的腹部症状与体征,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
1.病史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者有下列病史时,应为高危人群:①急性心肌梗死伴有休克、充血性心衰、心律不齐;②烧伤伴有血容量减少;③脓肿、胰腺炎;④失血性休克;⑤正在使用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药和洋地黄类具有收缩内脏血管功能的药物时。
2.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的剧烈腹部绞痛,伴水泻或血便,发热、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体征有局部或广泛性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3.辅助检查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改善心脏功能:首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慎用血管收缩药物和洋地黄类药物,采用血管舒张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解除血管痉挛。
(2)扩张血管:经动脉造影导管,输入罂粟碱可有效地扩张血管,改善血供。同时观察全身和局部的临床症状,必要时再次动脉造影,观察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情况。
(3)积极治疗原发病。
2.手术治疗
患者若病情不能缓解,且出现白细胞增高、胃肠道出血、肠腔内积气等时,则需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手术目的在于判断受累肠管活力和切除可能坏死的肠段。术中可见坏死肠管色泽灰暗、肠腔扩张、肠壁水肿、蠕动消失等。若坏死肠管界限清楚,可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否则外置坏死肠管。
3.术后处理
术后予预防感染、抗凝及支持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