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道血管畸形

肠道管畸(vascular malformation of intestine)包括动静管扩张、发育不良等,是起急性或慢性消化道出的原因之一,常是管本身异常,也可是某一系统性病症或某一综征的表现之一。(一)发病原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好发于空肠盲肠及右半结肠,儿童、青壮年管畸以空回肠多见,而中老年管畸结肠、尤其以右半结肠多见。患者的......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好发于空肠盲肠及右半结肠,儿童、青壮年管畸以空回肠多见,而中老年管畸结肠、尤其以右半结肠多见。患者的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和继发性贫血

(二)发病机

先天性动静,其病理变化为黏膜下动静间交通,静动脉化,静壁增厚、扩张、扭硬化。多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周围管疾病和动脉狭窄;后天性为继发于某些疾病,如门静高压症肠病,老年人黏膜下静壁退性变伴慢性便秘,使穿于肠壁层的黏膜下静肉收缩反复受压迫,导致静腔压力增高,静扩张,毛细管前括约功能减退,动静直接沟通,成功能性动静瘘。小肠管畸结肠管畸常相伴随发生。

症状

1.管病变的病程长短不一,多数较长,长者可达几十年。

2.出式多样,可急性大量出,反复间断出和慢性少量出

3.多数出为自限性或药物、输等可暂时停止,血红蛋白也可恢复正常。

4.未出时几无阳性症状和体征。

检查

反复间断出和慢性少量出者,中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下降;大便潜实验阳性。

1.选择性肠道管造影1960年以来选择性或高选择性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要手段,其诊断率可达75%~90%,管造影中管畸可分为3型:Ⅰ型为动-静或黏膜下发育不良;Ⅱ型为管错构;Ⅲ型为出毛细管扩张症(如系遗传因素所致,则称为遗传性出毛细管扩张症,也称Osler-Weber-Rendu综征),管造影后的要征象有:

(1)异常增多的管丛,结构紊乱。

(2)末梢蜘蛛状扩张及迂

(3)动脉期静早显影,呈“双轨”征,提示动-静间有分流存在。

(4)出期可见造影外溢积聚在肠腔

(5)静期显示肠系膜缘一侧的肠壁扩张,迂

2.镜检查1970年以后,随着镜的发展及操作者技术的提高,电子镜,小肠镜,结肠镜等镜检查已成为诊断管畸的首选法,近年来展的镜检查对小肠管畸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但管畸镜下可分为:

(1)局限性型(Ⅰ型):呈局限型管扩张,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楚,包括区域管扩张 (Ⅰa)和蜘蛛管扩张(Ⅰb)。

(2)弥漫型(Ⅱ型):管扩张呈弥漫性,范围广,色鲜红,与正常黏膜分界较模糊。

(3)样型(Ⅲ型):呈紫红色或灰蓝色团块,稍隆起于黏膜面,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清楚。

3.核素显影 以99mTc-红细胞放射性核素扫描对肠道管畸所致的活动性出的定位诊断较为敏感,但不能定性诊断,只可作为管造影及镜诊断的法。

4.手术探查 对肠道管畸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有提议对50岁以下反复出者应尽早手术,可采用术中镜和(或)术中管造影来帮助找病灶。

鉴别

要是和其他消化道出的疾病相鉴

1.消化性溃疡 本病为慢性、周期性发作的疾病,常表现为律性疼痛,伴反酸、嗳,多于秋冬、春季发作,钡餐、镜及管造影检查等可与管畸

2.消化道肿胃癌小肠淋巴、结直肠癌等,亦可表现为消化道出,出量可大可小,依肿部位、大小、性质而定。还常有食欲不振消瘦腹痛腹胀等表现。X线钡餐检查、镜加活检检查及管造影可确诊,必要时可探查。

3.、肠息肉 亦可仅有消化道出而无其他临床表现。镜加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及X线钡餐检查可与管畸

4.硬化食管张破裂出管畸表现为急性大量上消化道出时应与硬化食管张破裂所致消化道大出相鉴硬化多有炎、吸虫病、酗等诱因,且有凝机制障碍、黄疸食欲不振功能损害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功能异常、凝机制障碍等。钡餐或镜检查可发现食管下段和(或)张等可与管畸

5.急性黏膜病变 本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如外伤、药物刺激、各种应激状态等,多为急性起病。急诊镜检查多可确立诊断,易与管畸

6.其他 管畸时尚需与溃疡结肠炎、克罗恩病肠结核等疾病相鉴据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镜、管造影等一般可发现明确的病变。

并发症

消化道出和继发性贫血

治疗

(一)治疗

症状管畸无需治疗,对于有出的患者,常规治疗与上、消化道出的治疗相同。此外,还可镜下治疗、手术治疗、导管治疗及激素疗法。

1.镜下治疗 对于镜可以到达的部位可以镜下电凝、激光及注射硬化等治疗。

2.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镜下治疗多次而无效的出患者,以及危及生命的大量出患者。应尽量避免盲的手术治疗,因术后再出的发生率并未降。

3.导管治疗 是在管造影发现病灶的基础上,导管灌注药物(如垂体后素、特利加压素、凝酶或氨甲环酸等)及将明胶海绵剪成2mm左右的小块与造影导管注入病变的供动脉,以达到止的效果,但有可能发生肠缺、肠坏死等并发症,故对肠管的管栓塞应持慎重态度。若是终末支管,应忌栓塞治疗。

4.激素疗法 近来有者应用激素-孕酮治疗肠道管畸并出者,取得一定疗效,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电镜研究显示,激素可恢复异常皮细胞的完整性;另外,对微环状态及凝机制也可能有一定的改善。

(二)预后

术中如能发现活动出灶,切除病灶所在肠段,出则能立即停止,但必须仔细、全面检查全部肠管,以免遗漏。即使如此在病灶切除后仍有再发生出的报道,多是因为手术时其余的病灶尚未发生出而未被检出。肠管畸病例手术后出复发率7%~90%,术后出复发率相差如此大,与出定位是否准确,病灶切除是否彻底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足少阳胆经

下一篇 肠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