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白塞病

肠白塞病(Behcet‘sdisease)1937年由土其皮肤科医生最早提出,是一种全身性、慢性、管炎症性疾病,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也可累及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附睾器官。该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眼、中枢神经及大管受累者预后不佳。白塞病肠道溃疡者又称为肠白塞病为白塞病的特殊类型。......
目录

概述

白塞病肠道溃疡者又称为肠白塞病(intestinal Behcet’s disease)为白塞病的特殊类型。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有病毒,细菌,变态反应,自家免疫,社会环境因素等说,从免疫角度上来看,本病患者纵隔充造影可见胸腺增大,病理组织发现胸腺淋巴滤的百分率高达71%,在末梢,中性白细胞的游走功能亢进,中性白细胞溶酶体酶活性亢进,出现免疫复体,抑制性T细胞缺乏。

(二)发病机

对包括白塞病在的炎症性肠疾病,使用鲁米诺对末梢的中性白细胞进PMA刺激,对伴随其吞噬作用发出的光子量进发光研究,结果在白塞病者活性有意义地升高,此时,由于发生活性氧,起包括皮细胞在组织损害。

病理上把白塞病肠溃疡分为坏死型,肿型以及混型,坏死型为急性,亚急性病变,肿型为慢性病变,混型介于二者之间,镜下可见肠黏膜水肿,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组织的肠淋巴管扩张,肠的管病变为伴随溃疡出现的管炎性变化,要表现为膜的肥厚,以黏膜下组织管,特是静为明显,这种管的病变与溃疡的大小无,受时间推移的影响,急性期溃疡(坏死型)的管病变比慢性期溃疡肿型)管炎性病变为轻,溃疡越深,管病变越明显,而无溃疡的肠黏膜,多见不到明显管炎性变化,这种管病变与结核,克罗恩病溃疡结肠炎的管病变基本上无太大差异。

症状

临床表现症状有:口腔黏膜的反复发作性溃疡;结红斑样皮疹,皮下栓性炎,毛囊炎样皮疹,针刺试验阳性等皮肤症状;反复发作性眼前房积脓性虹膜炎,网膜膜炎;外阴部溃疡,此外,往往并有关节炎,附睾炎以及消化道,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症状作为该病的副症状,病程中4个症状全部出现者为该病的完全型,病程中出现3个症状,或是出现2个症状加上2个副症状,或是眼的症状再加上一个其他的症状者为该病的不完全型,脏系统损害的不同而分为管型,神经型,肠型等。

1.症状表现

(1)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发作数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缘,,软等处出现多个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mm,有的以疱疹起病,7~14天后自消退,不留痕迹,亦有少数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有瘢痕者,溃疡此起彼伏,本症状几见于所有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它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必需症状

(2)皮肤病变:皮损发生率高,可达80%~98%,表现多种多样,有性红斑,疱疹丘疹痤疮样皮疹,红斑,环红斑,坏死性结核疹样损害,大疱性坏死性管炎,脓皮病等,患者可有1种或1种以上的皮损,特有诊断价值的皮肤体征是结红斑样皮损和对微小创伤针刺)后的炎症反应。

(3)眼炎:最为常见的眼部病变是葡萄膜炎或称色素膜炎,也有因管炎而造成的网膜炎,上述情况的反复发作,可以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男性患者有眼炎者多于女性。

(4)复发性外阴溃疡:与口腔溃疡性状基本相似,只是出现的次数较少,数亦少,常见的是女性患者的大,小阴,其次为阴道,男性的阴囊阴茎,也可以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约75%患者有此症状溃疡深大,疼痛剧,愈慢。

2.肠道病变特点白塞病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者占21.5%~60%,出现肠道病变患者的好发年龄为20~50岁,男女比为1.4∶1,半数以上是不完全型,症状右下腹痛部包块,部胀满,嗳呕吐腹泻便血等,严重者表现为肠出麻痹肠穿孔,瘘管成等,本病溃疡罹患部位从食管大肠全消化道都可见到,浦山等对719例白塞病患者的分析,其中十二指肠溃疡13例(1.8%),回肠末端多发性溃疡18例(2.5%),便血5例(0.7%),计36例(5%),王宏晋对89例白塞病分析,消化系受累者28例(31.5%),其中口腔溃疡最常见28例(31.5%),食管3例(3.4%),1例(1.1%),十二指肠1例(1.1%),回盲部4例(4.5%),横结肠2例(2.2%),直肠3例(3.4%),肛门7例(7.9%),马场等分析手术的肠型白塞病131例,病变在回肠末端和盲肠的为105例(80.2%),提出该部位为好发部位,白鸟报告手术的66例患者,病变在小肠者为36.4%,小肠结肠者45.6%,结肠者16.6%,十二指肠者1.5%,这些手术的病例半数以上是因为大量便血,或者表现为症,穿孔,肠梗阻及当作阑尾炎进的紧急手术,手术病例的40%发现肠溃疡穿孔,手术后复发,瘘管成,伤等需再次手术者占33.9%,病程常反复缓解和复发交替,迁延不愈。

3.其他系统性症状关节病多见,少数有关节肿,以膝关节受累多见,部分患者在疾病活动时出现发热,以低热多见,时有高热,可有乏力,痛,头晕症状,部分患者因局部管炎脏病变,大动脉受累时可出现狭窄或动脉管受累则表现为咯血气短栓塞等症状神经系统可出现炎,脑干损害,良性高压,脊髓损害和周围神经病变。

检查

白塞病无特异检查,有时有轻度球蛋白升高,沉轻,中度增快,约40%抗PPD抗体增高,白细胞抗原HLA-B51可阳性。

1.针刺反应 是本病前惟一的特异性较强的试验,患者在接受静穿刺,注射或皮注射后24~48h于针刺局部出现脓疱毛囊炎,周边红晕,称之为针刺阳性反应。

2.镜表现 白塞病的肠管溃疡好发于回盲部,结肠镜检查最有意义(图1),溃疡多发生于肠系膜附着的对侧,呈,小而深的溃疡,有多发及穿孔的倾向,仔细观察,小肠镜对发现小肠溃疡有帮助,小肠溃疡大肠溃疡的外观态不同,小肠溃疡小而深,常多发,黏膜向溃疡集中,溃疡的周边隆起不明显,溃疡为边缘非常清楚的凿出样的急性溃疡,在溃疡底部不附有白苔,大多在2cm以下,亦有直径大到2~3cm者;镜可见对向溃疡部的黏膜明显集中,溃疡周边成明显隆起,为环堤状,溃疡呈不规则的下陷,看上去很似Borrmann 2型或Borrmann 3型癌的态,单凭溃疡态与回盲部单纯溃疡难以区分。

3.X线检查 常在回盲部发现黏膜集中的溃疡龛影(图2),病变部肠管的黏膜可出现狭窄以及小肠结肠的张力增加等。

诊断

诊断标准

肠型白塞病通常先出现白塞病的症状口腔黏膜溃疡及外阴部溃疡最为常见,以后再出现肠道病变,消化道因多发性溃疡而出现腹痛症状就诊,肠道病变的诊断要依靠镜和钡灌肠检查,镜见到肠管黏膜特在回盲部有边缘清楚的或近似的单个或多个溃疡,为其特征性改变,溃疡底部大多覆以黄白苔,由于肠管变溃疡的观察往往不太容易,X线检查常在回盲部发现黏膜集中的溃疡龛影,肠型白塞病半数以上的病例不出现眼症状,所以在诊断时要详细地询问病史,对于少数患者最初以肠道溃疡起病,往往难以确诊。

诊断

1.单纯性溃疡 原因不明,好发回盲部的或卵溃疡组织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缺乏白塞病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等临床特异性表现。

2.非特异性溃疡结肠溃疡是从直肠始向上发展可至全结肠,且有连续性,表浅性,弥漫性,非特异性等特点,黏膜充水肿,慢性者可有假性息肉成,肠腺隐窝底部聚集大量中性粒细胞,成特征性的小隐窝脓肿以及隐窝脓肿破溃成黏膜糜烂或浅溃疡,一般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隐窝脓肿是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较有意义的特征。

3.克罗恩病好发于回盲部,为性病变,典型者黏膜有“铺路石”征象,全肠壁均有炎性改变是其特征性表现,肠壁或肠系膜淋巴结可见有典型的肿改变,中是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及纤维结构,无干样坏死,具有诊断意义,可口腔溃疡,眼炎,皮肤红斑等肠外表现,但外阴溃疡罕见。

4.肠结肠结核多继发于放性结核;病变要涉及回盲部,有时累及邻近结肠,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缺乏白塞病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等临床特异性表现,对鉴有困难者,建议先抗结核治疗观察疗效,有手术适应者可手术探查,病变肠段与肠系膜淋巴结病理组织发现干样坏死性肿可获确诊。

5.急性阑尾急性腹痛起病,常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压痛限于麦氏点,象白细胞计数增高显著,一般无白塞病的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等临床表现可资鉴,有时需剖探查才能明确诊断。

6.其他 还应和淀粉样变病,缺肠炎结肠憩室炎等鉴

治疗

药物治疗:

(1)氨基水杨酸:柳氮磺吡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文献报告单用柳氮磺吡啶(SASP)大多数患者可控制症状。该药服后大部分到达结肠肠菌分解为美沙拉秦(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前者是要有效成分,滞留在结肠与肠上皮接触而发挥抗炎作用。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生四烯酸代谢的一个或多个步骤,而抑制前列腺成,清除氧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用药法4g/d,分4次服;用药3~4周症状缓解后可逐渐减量,然后改为维持量2g/d分次服,维持3个月至1年。副作用为两类,一是量相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可逆性男性不育等,餐后服药可减轻消化道副作用。另一类副作用属于过敏,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因此,服药期间必须定期复查象,一旦出现此类副作用应改用其他药物。近年已研制成5-ASA的特殊制,如采用高分子材料膜包裹5-ASA微粒制成的缓释或控释,使能到达远端回肠结肠发挥药效,此类制统称为美沙拉嗪(mesalazine),这类制结肠细菌作用打断偶氮键释出5-ASA。5-ASA新型制疗效与柳氮磺吡啶相仿,副作用明显减少,但价格昂贵为其缺点,适用于对柳氮磺吡啶不能耐受者。   

(2)糖皮质激素:皮质激素一般在炎症明显时或对氨基水杨酸疗效不佳者使用。基本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肠白塞病和抑制免疫反应。一般在急性期泼尼松(Prednisolone)服40~60mg/d,炎症控制后逐渐减量到10~15mg/d,注意减药速度不要太快以防反跳,减量期间加用氨基水杨酸逐渐接替激素治疗。长期使用对出现眼症者会促使其恶化。   

(3)免疫抑制药免疫抑制药试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加用这类药物后可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甚至停用,可选择以下免疫抑制药中的一种:环磷酰胺(CTX)每天50~100mg,硫唑嘌呤(AZP)50~100mg或巯嘌呤(6-MP)30~50mg,使用时要注意其副作用。   

(4)其他药物:眼症出现时可应用秋水仙碱(colchicine)每天0.5~1.0mg,口腔溃疡可使用激素软膏涂布,此外还可以试用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临床评价不一。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发生肠穿孔的病例应紧急手术,腹痛明显、部扪及包块以及溃疡较深,通过科保守治疗无效者也张手术切除。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因而适应的掌握应该慎重。手术一般为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复发多在回肠侧,因而有人提出回肠的切除应该充分。

预后:本病为全身性疾病,缓解和复发反复出现,应很好地掌握末梢白细胞、沉、C-反应蛋白、针刺反应等全身炎症状态。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反复肠溃疡、穿孔,以及术后肠溃疡复发、出现吸收不良、并感染等预后不良,病死率约10。

护理

注意休息、劳逸结,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

饮食面要做到规律、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选择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各种新鲜蔬菜、瓜果富含维生素养价值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肝经

下一篇 足三阳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