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郁

肠郁是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使肠道运化失常。以腹痛腹泻便秘为常见表现的郁病类疾病。本病类似西医所说肠道神经症、肠道易激惹征、肠功能紊乱等。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为多见,矢或排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排便习惯改变,可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带粘液,但无便,多伴有食欲不振,嗳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体检可无阳性发现,或于左下有轻压痛,或可扪及......
目录

概述

肠郁属于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

病因

精神因素

研究认为,本病症状发作或加重均与情绪紧张有焦虑、抑郁、激动、恐惧等情绪不安因素刺激机体,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从而结肠小肠的运动功能改变及分泌功能的失调。

遗传因素

肠易激综症有明显的家族集聚倾向。国外33%的患者有家族史,国与此接近,而且同一家族中肠易激综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雷同。

感染因素

约1/4肠易激综症患者的症状起自肠炎痢疾其它直接影响肠功能的疾病。研究认为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因素可起肠粘膜下巨细胞或者其它炎性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能起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生肠易激综症。

饮食因素

食物本身并不起肠易激综症。肠易激综症患者可因乳糖酶缺乏发生乳糖类消化不良,很多病人可因进食或刺激性食物发作,可能对某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致使肠腔扩张和肠蠕动正常功能发生紊乱而发病。

神经分泌因素

研究表明,便秘型肠易激综症与碱能神经异常有,而腹泻型则与上腺能神经异常有

症状

要表现为腹痛不适,多为胀痛或呈痉挛痛,部位以左少为多见,矢或排便后腹痛可减轻或缓解。排便习惯改变,可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粪便带粘液,但无便,多伴有食欲不振,嗳腹胀,肠鸣,消化不良等症。体检可无阳性发现,或于左下有轻压痛,或可扪及条索状肠管。

检查

(1)实验室检查:IBS粪便病原体检查阴性,常规检查正常,但可有粘液。

(2)X线钡灌肠检查:可见肠管激惹现象、肠腔变狭窄,结肠袋增加明显。

(3)结肠镜检查:肠粘膜肉眼观察及组织活检均无异常。但患者检查时往往可见肠痉挛,并因此而导致腹痛腹胀,进镜困难。

(4)结肠动力检查:可见结肠压力波和电图异常,但特异性差,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检查指标,通常用于排除性诊断或助性诊断中,前临床对本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指标。

鉴别

本病常有精神因素为景,病情与情志变化密切相,多种检查无质性改变。常伴见失眠、忧虑、头痛精神神经过敏症状。而肠癌、休息痢大瘕泄、肠痨、伏梁、奇恒痢、胀等有相应特征性改变可资鉴

治疗

治疗原则:肠易激综征存在异质性,应遵个体化原则,采取理、饮食、药物等综性疗法。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仅限于对症处理,应用药物在于特异性减轻某种症状,不作为首选,更应避免长期应用。便秘型患者应增加体力活动,以利肠蠕动恢复。部分患者短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复发,临床上应注意观察和避免诱因,防止反复发作。本病属功能性病变,通常短期疗效较好,但容易反复发作,因此临床应注意找发病诱因,针对病因采取措施,预防复发。采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治疗,疗效往往优于单纯西医对症治疗。

预防

1. 调整态,保持良好的情绪。

2. 积极防治感染性肠炎,防止迁延不愈成慢性反复发作性腹泻

3. 注意饮食调护:便秘型患者注意多进食含粗纤维较多的食品及能够软化大便的饮食;腹泻型患者据不同型选择适宜食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等食品。

4. 注意生活起居,加强体育锻炼,改善植物神经功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扭转综合征

下一篇 肝经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