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气囊肿

气囊肿(pneumatosiscystoidsintestinalis,PCI)又称为囊样肠积,是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性囊。气囊肿囊样肠积临床要发病在小肠结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网膜韧带和其他部位。症状便血腹痛。消化气囊肿(pneumatosiscystoidsintestinalis,PCI)又称为囊样肠积,是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囊肿,它可累......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囊样肠积

疾病概述

临床要发病在小肠结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网膜韧带和其他部位。症状便血腹痛

疾病分类

消化

疾病描述

气囊肿(pneumatosiscystoidsintestinalis,PCI)又称为囊样肠积,是肠道的黏膜下或浆膜下出现囊肿,它可累及从食管直肠的全部或部分肠道,但临床要发病在小肠结肠,亦可发生于肠系膜网膜韧带和其他部位。可导致腹胀腹泻腹痛症状病因不清,比较罕见。

症状体征

本病自觉症状轻,含糊,可能长期没有得到治疗。多数气囊肿是继发于溃疡幽门梗阻、炎症性肠病、肠道肿以及慢性肠梗阻等,其症状要为原发疾病的表现。少数特发性气囊肿症,在疾病某一时期可出现症状,也有偶然在体检或其他疾病的相检查时发现者,症状便血腹痛
1.便血多见沫状便,黏膜下肿样隆起的病变部的黏膜菲薄发生出
2.腹痛多在下部或左季肋部,疼痛程度轻。
3.其他还可出现腹胀便秘腹泻、体重下降和里急后重。如肠肿位于小肠而广泛,可发生吸收不良综征。

疾病病因

气囊肿可分为特发性、继发性和接触性。
1.特发性既往无基础病,找不到原因。
2.继发性占大多数,继发于以下情况:
(1)消化管狭窄如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肠梗阻假性肠梗阻等。
(2)气管哮喘等阻塞性肺病
(3)系统性硬化管疾病。
(4)脏器移植等有使用免疫抑制药或皮质激素治疗病史。
(5)上、下消化道镜检查后(无论有无活检)。
(6)其他:包括长期液透析、肿化疗、钡灌肠检查、服用乳果糖等。
3.接触三氯乙烯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为一种有机溶,是强清洗要用于机械金属部件、密仪器的油污清洁。长期暴在三氯乙烯环境中,吸入过量可致本病,TCE代谢后脏排泄,尿中可检测到三氯化物。现认为气囊肿与长期暴在三氯乙烯中有。已有多篇接触三氯乙烯而气囊肿的文献报道,多见于日本于诱发气囊肿机制尚不清楚。

病理生理

PCI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说如下。
1.机械梗阻说较占优势,囊体可来自:
(1)肠梗阻时,腔压力升高,黏膜可有微细破损,体得以进入黏膜的淋巴间隙而气囊肿;沈维才等报道国一组46例PCI中36例(78%)患有十二指肠溃疡,且30例幽门梗阻(65%),支持此说。
(2)阻塞性肿等伴有剧烈的咳嗽疾病,使压力增高。破裂,体通过纵隔沿大管周围的筋膜腹膜,再沿肠系膜管到达肠壁。已有人动物模拟试验获得成功。
2.养失调与化反应说有者认为气囊肿是淋巴管扩张。正常淋巴液中含有碱性碳酸盐,当其与肠腔发酵的酸性产物接触时,即分解出二氧化碳,后者又被中的氮所取代,以致气囊的氮含量占70%以上。已知用白米喂养的猪可发生气囊肿,以素食为幽门梗阻的患者较易发生本病,故发病可能与养失调有。亦有者提出机械性理论不能解释空淋巴管积蓄之过程,而养缺乏理论不能说明空淋巴管如何排出,因此认为机械性梗阻与养不良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始能产生。
3.细菌说认为产细菌进入肠壁的黏膜下层起肠道气囊肿病,在豚肠壁注入产的革兰阴性杆菌发生气囊肿病。婴儿死于本病者,在其囊肿可培养出此菌,吸氧治疗后气囊肿可消失,提示发病可能与产的厌氧菌有
4.病理态及发病部位病变肠管可见在或密集囊状、葡萄状隆起,表面略显苍白而透明囊性病变,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通常是软的多发黏膜下病变突入肠腔。针刺破囊可见囊塌陷。显微镜检见囊壁系薄层结缔组织,囊表面覆有单层扁平或立上皮,并有多核巨细胞,囊肿周围组织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并有结缔组织增生和巨细胞性成。
据发病部位可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大肠型好发部位在乙状结肠附近,升结肠和横结肠有时也可见到,但直肠不发病。与三氯乙烯相气囊肿全部为大肠型,小肠型多与消化管狭窄有,最多见于幽门梗阻

诊断检查

诊断:由于症状无特异性,诊断要依赖部平、钡灌肠、结肠镜检查。确定TCE性气囊肿须满足以下条件:
1.长期暴在三氯乙烯环境中。
2.尿中可检测到三氯化物。
3.气囊肿为大肠型。气囊肿症常被伴发疾病的表现所掩盖,很少单独做出诊断,多在手术或特殊检查中发现。因此,必须提高对本症的警惕性,凡有消化道梗阻、炎症性肠病应注意本症存在。X线检查发现下有游离体,又无腹膜炎体征,应考虑本症的可能。若发现间有间位肠征提示PCI。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多为黄稀便,可有少量红白细胞或脓细胞,提示肠道炎症存在。
2.TCE性气囊肿尿中可检测到三氯化物。
其他助检查:
1.影像检查
(1)部平:2/3的患者可以通过诊断。采取卧位及直立位平,摄前宜清洁灌肠。当气囊小、数量又少时,多无特征性表现。若气囊大而多,尤其位于浆膜下,则可见:
①充的边缘可见聚簇或波浪状的连续囊状透光区,大小不等,自粟粒至葡萄大小,直径通常1~2cm。
气囊破裂时,立位可见下游离体,发生率在小肠型约为15%,结肠型约为2%。
③间位肠征(Chilaiditi’ssign)是体积于横底之间,使升高,底下降,造成相当大的间隙,充的肠易上升而进入间隙成间位肠气囊肿的肠更易成间位,使肠壁的囊状透光区显示更清晰,此征出现对该病诊断帮助甚大。
(2)钡灌肠:可明确气囊肿的分布部位及范围,表现为在充钡肠腔边缘有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成成簇分布,位于肠壁各层,其透光度不同于息肉和肿,如气囊在浆膜下,透光区常位于充钡肠腔轮廓之外缘。若气囊凸入肠腔之,则在肠腔边缘可见较透亮的息肉样的充盈缺损。
(3)部超声:表现为在增厚的肠壁中可见多发和固定的线状或不规则高回声区。若应用高频超声探头则更加有利于诊断。
(4)部CT:可显示黏膜下或浆膜下多个囊样透光区,有助于与部、盆腔其他疾病鉴。如应用螺旋CT多层次扫描,并服造影可提高PCI的诊断率。
2.结肠镜检查结肠镜可以明确病变性质。可见多个囊状、葡萄状隆起,表面略显苍白而透明囊性病变,大小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厘米。通常是软的多发黏膜下病变突入肠腔,色可以发白或发蓝,触之软弱而具弹性,活检钳或穿刺针刺破时可以因流从气囊流出产生尖锐的“嘶”的声音,而后气囊塌陷。伴随感染时囊肿表面及周围黏膜可以出现炎性反应,表现不同程度的充水肿、糜烂等。

鉴别诊断

1.肠源性囊肿该病往往发生在回肠远端,位于肠壁,多见于儿童,且一般为单发肿物。
2.结肠息肉和恶性肿要依靠X线钡餐和镜检查。X线钡检查时,息肉或肿起的充盈缺损不因钡充盈量的多少而发生大小和态的改变,且其密度较气囊肿所致充盈缺损为高。结肠镜及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肠淋巴管手术探查外观相似,惟囊含有液体。

治疗方案

1.病因治疗针对其致病原因,如肿、慢性气管炎、肠梗阻等进相C应的针对性治疗,是治愈的键。
2.改善养据报道,加强养并补充维生素B类药物,可使症状缓解甚至消失,有较好的疗效。
3.氧疗给患者连续高浓度的氧(70%~75%)吸入,可使氧分压升高,而置换气囊体,从而使囊肿消失。
4.中药治疗应用大量三七(3~4.5g/d)及云南白药(0.6g,服,每6小时1次),可能使病变缓慢,这可能是由于大量三七云南白药有活化瘀之功效。有人用龟土茯苓不食草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5.药物灌肠有报道,以浓云南白药灌肠,或以浓(1~2管,1次/d)保留灌肠,15天为一疗程,休息10天可再进下一疗程,治疗半年可痊愈,也有单用浓水灌场,1000ml/d,持续3个月后治愈的报道,认为可能与中所含鞣酸的收敛作用有
6.纤维结肠镜下治疗发现气囊肿后,先用活检钳将气囊肿夹破,然后将镜微波治疗仪的同轴电缆通过镜活检孔插入,电极头伸出活检孔3~4cm,并接触囊肿凝固。微波输出功率可用40w,每次2~3s,治疗后局部黏膜呈灰白色凝固。此法具有组织损伤小、简便、安全等优点。
7.外科治疗对反复出或不全梗阻的病例,有人张可手术切除病变的肠段。但应注意,不要用电切,以免气囊体爆炸。

预防预后


预后:继发性气囊肿症要是针对原发性疾病进治疗,原发性疾病治愈,则气囊肿随之消失。手术治疗,囊肿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预防:尚无相资料。

并发症状

约3%的病例发生并发症,要有肠扭转肠梗阻肠套叠肠出肠穿孔

流行病学

在我国多发生于新疆青海等地。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0~60岁之间较多见。男女之比3∶1~4∶1。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阳跷脉

下一篇 阳维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