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硇砂

硇砂 要用于消积软坚,破瘀结。治症瘕痃癣,噎反胃痰饮喉痹,积痢,息肉赘,疔疮,瘰疬,肿,恶疮。本品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白色或淡灰。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呈贝壳状。硬度1.5~2。比重1.52。 拼音:NaoSha 其它称:北砂、赤砂、黄砂 :Sal-Ammoniac 分类: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 采收:全年可采 加工:除去杂质沙石 化成......
目录

矿物

  本品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白色或淡灰。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呈贝壳状。硬度1.5~2。比重1.52。

  拼音:NaoSha

  其它称:北砂、赤砂、黄砂

  :Sal-Ammoniac

  分类: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

  采收:全年可采

  加工:除去杂质沙石

  化成份:白硇砂要含氯化铵(NH4CI);据分析含:NH4+33.06%,CI-66.02%,Fe+++0.005%,水不溶物0.19%,SO4-0.15%,Ca++0.14%,Mg++0.01%

中药属性

入药部位

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采得后,除去杂质沙石等。或由人工成。

性味归经

性味:咸苦辛,温,有毒。

归经:入

用法用量

均为1~3分。外用适量,研末或水化,点患处。

/宜人群

体虚无积热者及孕妇忌服。

炮制

除去杂质,打成碎块。制硇砂:取硇砂碎块,置沸水中溶化,澄清,除去残渣,倾入磁盆中,加隔水加热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干即成。

地理分布

山喷附近的升华物。亦为燃烧的煤层中的升华产物。鸟粪沉积中也有。产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功能

消积软坚,破瘀

症瘕痃癖,噎反胃痰饮喉痹,积痢,息肉赘,疔疮,瘰疬,肿,恶疮

中药材·版本一

  【拼音】NáoShā

  【紫硇砂、白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砂、淡硇砂

  【来源】药材有紫硇砂和白硇砂两种。紫硇砂紫色食盐,白硇砂为含氯化铵类的一种矿石,通常称硇砂者一般指紫硇砂而言。全年可采,去杂质。白硇砂如由人工成,其法:1.以氢氯酸与铵或铵的化物作用而得;2.在氨水中加(大部分为氯化亚)而得;3.索尔夫制碱法之副产品;4.以氨水作用于氯化钙而得。

  【性状】

  紫硇砂(碱硇砂、红硇砂、藏砂):为块状结晶体,多数呈立,大小不等,有棱角或凹凸不平,有明显不规则小孔。表面暗紫色或紫红色,稍有光泽,附有少量黄白色硫磺粉末。质重,以手摸之有凉感。坚而脆,断面平滑光亮。臭浓,味咸,可溶于水。

  白硇砂(淡硇砂):为白色结晶体,呈粒状,不规则状或粉末状,有光泽。易溶于水。臭微,味咸而苦。

  【炮制】白硇砂:砸成小块,置沸水中溶化,沉淀后去沉渣,倒入瓷盆中加,隔水加热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呈白色结晶状,干即得。(每白硇砂100斤,用50斤。)

  【性味】咸、苦、辛,温。

  【功能治】

  紫硇砂:软件,消积,瘀消肿。用于,癌肿;外用治胬肉,疮毒

  白硇砂化痰。用于咳嗽多。

  【用法用量】均为1~3分。外用适量,研末或水化,点患处。

  【注意】体虚无积热者及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中药材·版本二

  【出处】《唐本草》

  【拼音】NáoShā

  【】北砂(《四声本草》),亦砂、黄砂(《石药尔雅》),狄盐(《日华子本草》),砂(《本草图》),白硇砂(《中药志》)。

  【来源】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采得后,除去杂质沙石等。或由人工成。

  【原态】等轴晶系。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白色或淡灰。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呈贝壳状。硬度1.5~2。比重1.52。性脆。多产于山熔,有时与石炭、石盐伴生,当石炭燃烧时也可产生,成壳皮状覆于石表面。

  【生境分布】产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性状】为白色结晶体,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有的稍带淡黄色。质较脆,易碎,用指甲即可刮下白色粉末,断面显束针状纹理,有光泽。臭微,用舔之,味咸苦而刺。以块整,色白、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热之不熔融而挥。可溶于水,水溶液显铵盐与氯化物之各种反应。

  【化成份】

  白硇砂要含氯化铵

  纯氯化铵为无色结晶。近代硇砂,常用人工制作,纯度可以极高。紫硇砂要含氯化钠

  【炮制

  硇砂:除去杂质,打成碎块。制硇砂:取硇砂碎块,置沸水中溶化,澄清,除去残渣,倾入磁盆中,加隔水加热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干即成。(每硇砂100斤,用50斤)

  ①《日华子本草》:凡修制硇砂,用黄石灰作柜,赤使用,并无毒

  ②《本草衍义》:硇砂,用须水飞过,入磁器中,于重汤中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去其尘秽。

  ③《纲》:硇砂,今时人多用水飞净,干如霜,刮下用之。

  【性味

  咸苦辛,温,有毒。

  ①《药性论》:味酸咸,有大毒

  ②《唐本草》:味咸苦辛,温,有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酸,暖,无毒

  【归经

  入

  ①《药解》:入足太阴太阴

  ②《本草求真》:专入肠、

  ③《本草再新》:入盱、

  【功能治】

  消积软坚,破瘀结。治症瘕痃癣,噎反胃痰饮喉痹,积痢,息肉赘,疔疮,瘰疬,肿,恶疮。

  ①《唐本草》:积聚,破结,烂眙,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

  ②《本草拾遗》:妇人丈夫羸瘦积病,不调,肠鸣,食次不消,脚疼冷,痃癖痰饮中结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

  ③《日华子本草》:补水藏,暖子宫,消冷癖瘀血,宿食不消,痃癖崩带下,恶疮息肉,食肉饱胀,夜多小便,女人疼,丈夫胯酸重,四肢不任。

  ④《本草衍义》:他药,治

  ⑤王好古:消肉积。

  ⑥《纲》:治噎症瘕,积痢,哽,除赞。

  【用法用量】服:入,1~3分。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注意】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①《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能腐坏人肠

  ②《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③《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④《日华子本草》:畏-切酸。

  【附

  ①治妇人食黡久不消,令人瘦弱食少:硇砂(细研)、青礞石硫黄(细研)、京山棱(微,锉)、干漆(捣碎,令烟出)、穿山甲令黄焦)各半两,巴豆三十枚(去皮,黄色)。上药,捣罗为末,用软饭和如小豆大。每服,空生姜橘皮汤下五。(《圣惠硇砂

  ②治痃癖屎一令黄,以水二升,五、六沸,极热滤取汁,置碗中,急纳硇砂一小两,乃盖头宿,明日平旦温为两服,稍晚眼,无所忌。(《外台秘要》)

  ③治虚中有积,肋胁胀痛:附子半两(),硇砂一钱(汤),丁香一钱(不见),干姜一钱半。上为细末,旋入硇砂,研和,用稀面糊为,如梧桐子大。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生姜汤下,不拘时候。(《魏氏家藏》硇附

  ④治脏积冷,疼痛,面青足冷:硇砂二两,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上先以一小盏,础砂十佘沸,候消化,澄滤取清,去砂石后,却入铫子,与桃仁膏旋旋添,约入一大盏已来,成膏,用讲末和,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下二十。(《圣惠》)

  ⑤治积痢:硇砂一分,朱砂一分(并研极细)。另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于银石器重汤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止将一七粒与前二味同研极匀,再熔蜡匮药,旋绿豆大。每服三至五。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亦白痢乌梅汤;服时须极空。服毕一时,可吃食,临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服,不发日晚间服。(《本事灵砂

  ⑥治翻吐食,十五噎,呕逆不止,疼痛,粥药不下:附子一枚(重七钱者,剜脐作一窍,入细硇砂一分在填满,将附子碎末塞,用生面作饼裹之,如有剩着附子末,更以一饼裹之,慢,令面焦黄为度,去面不用,只用硇砂附子为末),木香三钱,丁香三钱(二味同为末)。上件一处拌匀,面和为,每一两作二十,捏作饼子。每服一饼,用生姜一块,如大拇指大,切作二破,置药在湿纸裹令香熟,和姜细嚼,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硇附饼子)

  ⑦治膀胱疝气,外肿胀,痛不可忍:乳香(乳钵坐水益中研),硇砂)各三钱,黄蜡一两。上乳香研细,硇砂同研匀,熔蜡和,分作一百单八,以线穿之,一夕,次日用蛤粉为衣。旋取一粒,用乳香汤吞下。(《本事》念珠

  ⑧治妇人月水不通,脐积聚,或时疼痛,不思饮食:硇砂二两(于净生,用酸浆水二碗旋旋添,以慢浆水为度),干漆一两(捣碎,令烟出),桂一两,没药一两,琥珀一两。上药,捣罗为末,入硇砂都研令匀,用糯米软饭和,如梧桐于大。每于食前,以温下二十。(《圣惠硇砂

  ⑨治眼生肤,明:龙半分,硇砂一大豆大,蕤仁三颗(汤浸,去赤皮),出子鸡子壳一枚(以干砂土磨鸡子壳上斑点令滑为度,去鸡子膜,用文令干熟,研如粉)。上件同研令细,用牛和,铜箸搅匀,以瓷瓶盛。日三、四度,取少许点之。(《圣惠膏)

  ⑩治积年瘀肉障:琥珀半两,真珠末一两,珊瑚半两,朱砂半两,硇砂(白者)半两,马消半两,乌贼半两(先于粗石磨去其涩,用好者一钱)。上药,都入新钵,研三日,令极细。每日三、五度点之。(《圣惠琥珀

  ⑾治息肉硇砂一钱,轻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黄三分。上共为末,勤点上,日用五、六次,自然渐化为水。(《外科正宗》硇砂

  ⑿治面上硇砂硼砂铁锈麝香等分。研、搽三次。(《集效》)

  ⒀治割甲侵肉,久不瘥:硇砂、矾石。为末裹之。(《外台》)

  ⒁治疔疮硇砂雄黄天南星砒霜等分麝香少许。上研为细末,用竹针针用药,到黄水出,疮已。(《宣明论硇砂

  ⒂治发背对口疔疮痰核块,破烂恶疮,肿毒,能化腐消坚,生:鲜桃枝柳枝桑枝槐枝各五,大山栀八十个,头发一两二钱,象皮各六钱。用麻油四斤,煤枯去渣,再至滴水成珠,后加一斤半成膏,加入真硇砂三钱,血竭一钱,儿茶二钱,三味预研细,共搅极匀,出,听用。(《饲鹤亭集硇砂膏)

  ⒃治肿毒,并治瘰疬,点落虑等:硇砂(生用)一钱,石矿灰一两(黄色),丁香三钱(黄色),黄半斤(生用),碱一斤(淋水五碗)。上四味研为极细末,次将碱水作一碗,成膏,待冷,以前末入膏子和匀,藏磁器中。(《疡医硇砂膏)

  ⒄治瘰疬久不瘥:硇砂一分,斑猫三七枚(以糯米米黄为度,去头、翅、足),干漆半两(捣碎,黄色),水马三七枚(去足。黄),白芷半两,滑石一两,桂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每服,空以粥饮调下一钱,晚食前再服。(《圣惠硇砂

  ⒅治喉痹热痛沙参砂(研)、硇砂(研)、人参玄参丹参。上六味等分,捣研为末,炼蜜鸡头实大。食后临卧含一化之。(《圣济总录》二砂

  ⒆治头偏痛:硇砂一分(细研),豉一分(入汤少许浸令软)。上药,都捣和为,如皂荚子大,以绵裹,出一头。头左边痛,将药纳左边中,如右边痛,即纳右边中。(《圣惠》)

  ⒇治蝎毒:硇砂和水涂上。(《千金》)

  (21)治蚰蜒入硇砂(研)、胆矾(研)各一分。上二味研细,用鸡翎管子吹一许入。(《圣济总录》硇砂

  【各家论述】

  ①张元素:硇砂,破坚癖,不可独用,须入群队药中用之。

  ②《纲》:硇砂,大热有毒之物,噎反胃、积块症之病,用之则有功。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气郁结,遂成有,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其性善烂金银铜,庖人硬肉,入硇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张杲《洞要诀》云,北砂秉阴石之。含阳毒之,能化五金八石,去秽益阳,其功甚著,力并硫黄。独孤滔《房鉴源》云,硇砂性有大毒,为五金之贼,有沉冷之疾则可服之,疾减便止。多服则成拥塞肿。二说甚明,而唐宋医,乃有单服之法,盖欲得其助阳以纵欲,而不虞其损阴以发祸也。

  ③《本草疏》:硇砂,乃卤液所结,秉阴毒之,含阳毒之。其味极咸极苦极辛,温有毒,其积聚宿冷者,以咸能入软坚,辛能结,温能除冷故也,积聚则痛自止,自下。因以致顽痰壅结,则咳嗽作,故暂用以之。柔金化石之性,故能烂胎及去恶肉也。金石见之即化,其能生好乎?此前人之误。惟去恶疮息肉、胬肉,是其所长,亦须与真牛黄、龙华、象牙末等同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食管

  将紫硇砂放入瓷器研成细末(避金属),加水沸,过滤取汁,加(1斤汁加1斤)再,先武、后文,直至干,得灰黄色结晶粉末。每次2~5分,最大量每次不超过8分,日服3次。治22例近期痊愈3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7例。其中一例3个月后钡餐检查食管正常。

  ②治疗鼻咽

  将硇砂用水溶化成饱和液,过滤;取滤液400毫升,加200毫升,用炭制成硇砂粉,瓶装备用。另取天葵子1斤研末,加入10斤高梁浸1星期制成天葵。用时先以冲服硇砂粉,每日3次,每次3~4分;同时服用天葵1两。试治2例,其中1例服药1周后,肿块缩小1/2,其他症状亦见减轻。此外,还有以硇砂,加用草药,或配放疗、化疗等治疗鼻咽癌30例,也有一定近期效果。

  ③治疗慢性鼻炎

  将硇抄用热水溶解,用活性炭色,制得纯品结晶,配成5~7.5%的注射液,作局部注射。治疗时先以1%地卡因棉表面麻醉,然后于每侧下甲注入硇砂液1毫升。每周1次,6次为一疗程。观察70例,结果治愈(自觉通气好,甲恢复正常大小)12例,好转(自觉通气好,甲稍缩小,偶用收缩药)51例,无效6例,加重1例。用药后除5出现头昏头痛,1例打喷嚏流清涕外,余无不良反应。

  ④治疗鸡眼

  用硇砂2克溶于2%普鲁卡因2毫升中。密备用(不得超过2天,最好用时配制)。先将患处用75%消毒,再以三棱针蘸药液2滴滴于鸡眼,即将三棱针向中点直刺,达基底部见为止(速度要快),最后用绊创膏盖,3、4天后除去。不愈者10天后再治疗。观察100例,痊愈88例,好转12例(多因故中断治疗)。治愈者最少治疗1次,最多5次,一般2~3次。据观察,病块小(直径在0.5厘米以下)、病程短者,多1次可愈;病块较大(直径在0.5厘米以上)者,常须多次治疗可治愈。

  【备注】硇砂药材,除上述正品外,市场上使用较广、较久的,尚有一种紫硇砂,又称红硇砂,为含有少量硫和锂的石盐晶体。多呈立,有棱角或凹凸不平,表面暗红色或紫红色,质重。臭浓,昧咸。热之不挥而残留。

中药材·版本三

  【出处】

  出自《唐本草》。

  1.《抱朴子》:伏硇药甚多,牡蛎、海螵蛸、晚蚕沙羊骨、河豚、鱼胶鱼腥草、萝卜、独帚、卷柏羊蹄商陆冬瓜、羊踯躅、苍耳乌梅

  2.《药性论》:硇砂能销五金八石,腐坏人肠,中者研绿豆汁,次一、二升解之。

  3.《唐本草》:硇砂柔金银,可为焊药。朴消,光净者良。驴马药亦用之。

  4.《纲》:硇砂消石之类,乃卤液所结,出于青海,附盐而成质,人采

  【拼音】NáoShā

  【英文】SalAmmoniac

  【】北砂、赤砂、黄砂、狄盐、砂、透将军、戎硇、白硇砂、淡硇砂硇砂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卤化物类矿物硇砂的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SalAmmoniac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质沙石等。或由人工成。

  【原态】等轴晶系。晶体一般呈柱状、纤维状及粒状。白色或淡灰。条痕为白色。玻璃光泽。透明或微透明。断呈贝壳状。硬度1.5-2。比重1.52。性脆。多产于山熔,有时与石炭、石盐伴生,当石炭燃烧时也可产生,成壳皮状覆于石表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山喷附近的升华物。亦为燃烧的煤层中的升华产物。鸟粪沉积中也有。

  资源分布:产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性状】

  性状鉴呈不规则扁块状晶体,上表面粗糙,呈粗晶粒状或乳状凸起,白色、淡灰白色。底面不平坦,多呈致密细粒状;淡黄色至黄色(硫黄)。条痕白色。体轻,质脆,易砸碎。断面纤维状。玻璃光泽。具硫黄,味咸而苦,有强烈刺感。易溶于水,在乙醇中略溶。以块整、色白、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透射偏光镜下:呈等粒状,无色透明。折光率N=1.638,中正突起。正交偏光间全黑,为均质体

  【化成份】白硇砂要含氯化铵(NH4Cl);据分析含NH4+33.06%,Cl-69.02%,尚含Fe3+0.005%,水不溶物0.19%,SO2-/40.15%,Ca2+0.14%,Mg2+0.01%。

  【鉴】(1)取本品少许,加10%的氢氧化钠试液,加热,即分解,发生臭;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能使硝酸亚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检查铵盐)(2)取本品约0.1g,加入5ml水,使溶解,滤过。滤液加硝酸使成酸性后,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检查氯化物)

  【炮制

  硇砂:除去杂质,打成碎块。制硇砂:取硇砂碎块,置沸水中溶化,澄清,除去残渣,倾入磁盆中,加隔水加热发,随时将液面的白色浮霜捞出,置白纸上,干即成。(每硇砂100斤,用50斤)1.《日华子本草》:凡修制硇砂,用黄石灰作柜,赤使用,并无毒

  2.《本草衍义》:硇砂,用须水飞过,入磁器中,于重汤小其器,使自干,杀其毒,去其尘秽。

  3.《纲》:硇砂,今时入多用水飞净,干如霜,刮下用之。

  【性味】咸;苦辛;温;有毒

  【归经

  【功能治】消积软坚;破瘀结;化腐生;祛利尿症瘕痃癖;噎反胃痰饮喉痹;积痢;息肉赘;疗疮;瘰疬;肿;恶疮

  【用法用量】服:入,1-3分。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或入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注意】

  体虚无实邪积聚及孕妇忌服。

  1.《药性论》:畏浆水。忌羊血。能腐坏人肠

  2.《唐本草》:有毒,不宜多服。

  3.《本草拾遗》:有暴热,损发。

  4.《日华子本草》:畏一切酸。

  【附】①治妇人食症久不消,令人瘦弱食少:硇砂(细研)、青礞石硫黄(细研)、京山棱(微,锉)、干漆(捣碎,令烟出)、穿山甲(令黄焦)各半两,巴豆三十枚(去皮,黄色)。上药,捣罗为末,用软饭和如小豆大。每服,空生姜橘皮汤下五。(《圣惠硇砂)②治痃细:屎一令黄,以水二升,五、六沸,极热滤取汁,置碗中,急纳硇砂一小两,乃盖头宿,明日平旦温为两服,稍晚服,无所忌。(《外台秘要》)③治虚中有积,肋胁胀痛:附子半两(),硇砂一钱(汤),丁香一钱(不见),干姜一钱半。上为细末,旋入硇砂,研和,用稀面糊为,如梧桐子大。每服十粒,加至二十粒,生姜汤下,不拘时候。(《魏氏家藏》硇附)④治脏积冷,疼痛,面青足冷:硇砂二两,桃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如膏)。上先以一小盏,硇砂十余沸,候消化,澄滤取清,去砂石后,却入铫子,与桃仁膏旋旋添,约入一大盏已来,成膏,用蒸饼末和,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下二十。(《圣惠》)⑤治积痢:硇砂一分,朱砂一分(并研极细)。另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于银石器重汤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止将一七粒与前二味同研极匀,再熔蜡匮药,旋绿豆大。每服三至五。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赤自痢,乌梅汤;服时须极空。服毕一时,可吃食,临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服,不发日晚间服。(《本事》灵秒)②治翻吐食,十五噎,呕逆不止,疼痛,粥药不下:附子一枚(重七钱者,剜脐作一窍,入研细硇砂一分在填满,将附子碎末塞,用生面作饼裹之,如有剩着附子末,更以一饼裹之,慢,令面焦黄为度,去面不用,只用硇砂附子为末),木香三钱,丁香三钱(二味同为末)。上件一处拌匀,面和为,每一两作二十,捏作饼子。每服一饼,用生姜一块,如大拇指大,切作二破,置药在湿纸裹令香熟,和姜细嚼,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硇附饼子)⑦治膀胱疝气,外肿胀,痛不可忍:乳香(乳钵坐水盆中研),硇砂()各三钱,黄蜡一两。上乳香研细,硇砂同研匀,熔蜡和,分作一百单八,以线穿之,一夕,次日用蛤粉为衣。旋取一粒,用乳香汤吞下。(《本事》念珠)⑧治妇人月水不通,脐积聚,或时疼痛,不思饮食:硇砂二两(于净生,用酸浆水二碗旋旋添,以慢浆水为度),干漆一两(捣碎,令烟出),桂一两,没药一两,琥珀一两。上药,捣罗为末,入硇砂都研令匀,用糯米软饭和,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下二十。(《圣惠硇砂)⑨治眼生肤,明:龙半分,硇砂一大豆大,蕤仁三颗(汤浸,去赤皮),出于鸡子壳一枚(以干砂土磨鸡子壳上斑点令滑为度,去鸡子膜,用文令干熟,研如粉)。上件同研令细,用中和,铜箸搅匀,以瓷瓶盛。日三、四度,取少许点之。(《圣惠膏)⑩治积年瘀肉障:琥珀半两,真珠末一两,珊瑚半两,朱砂半两,硇砂(白者)半两,马消半两,乌贼半两(先于粗石磨去其涩,用好者一钱)。上药,都人新钵,研三日,令极细。每日三、五度点之。(《圣惠琥珀)11.治生患肉:硇砂一钱,轻粉三分,冰片五厘,雄黄三分。上共为末,勤点上,日用五、六次,自然惭化为水。(《外科正宗》硇砂)12.治面上硇砂硼砂铁锈麝香等分。研、搽三次。(《集效》)13.治割甲侵肉,久不瘥、硇砂、矾石。为末裹之。(《外台》)14.治疔疮硇砂雄黄天南星砒霜等分麝香少许。上研为细末。用竹针针用药,到黄水出,疮已。(《宣明论硇砂)15.治发背对口疔疮痰核块,破烂恶疮,肿毒,能化腐消坚,生:鲜桃枝柳枝桑枝槐枝各五,大山栀八十个,头发一两二钱,象皮各六钱。用麻油四斤,煠枯去渣,再至滴水成珠,后加一斤半成膏,加入真硇砂三钱,血竭一钱,儿茶二钱,三味预研纲,共搅极匀,出,听用。(《饲鹤亭集硇砂膏)16.治肿毒,并治瘰疬,点落等:硇砂(生用)一钱,石矿灰一两(黄色),丁香三钱(黄色),黄半斤(生用),碱一斤(淋水五碗)。上四味研为极细末,次将碱水作一碗,成膏,待冷,以前末入膏子和匀,藏磁器中。(《疡医硇砂膏)17.治瘰疬久不瘥:硇砂一分,斑猫三七枚(以糯米米黄为度,去头、翅、足),干漆半两(捣碎,黄色),水马三七枚(去足,黄),白芷半两,滑石一两,桂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每服,空以粥饮调下一钱,晚食前再服。(《圣惠硇砂)18.治喉痹热痛沙参砂(研)、硇沙(研)、人参玄参丹参。上六味等分,捣研为末,炼蜜鸡头实大。食后临卧含一化之。(《圣济总录》二砂)19.治头偏痛:硇砂一分(纲研),豉一分(入汤少许浸令软)。上药,都捣和为,如皂荚子大,以绵裹,出一头。头左边病,将药纳左边中,如右边痛,即纳右边中。(《圣惠》)20、治蝎毒:硇砂和水涂上。(《千金》)21.治蚰蜒入硇砂(研)、胆矾(研)各一分。上二味研细,用鸡翎管子吹一许入。(《圣济总录》硇砂)

  【各家论述】

  1.张元素:硇砂,破坚癖,不可独用,须入群队药中用之。

  2.《纲》:硇砂,大热有毒之物,噎反胃、积块症之病,用之则有功。盖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气郁结,遂成有,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此物化消,岂能去之。其性善烂金银铜,愿入硬肉,入硇砂少许即烂,可以类推矣。张杲《洞要诀》云,北砂秉阴石之。含阳毒之,能化五金八石,去秽益阳,其功甚着,力并硫黄。独弧滔《房鉴源》云,硇砂性有大毒,为五金之贼,有沉冷之疾则可服之,疾减便止。多服则成拥塞肿。二说甚明,而唐宋医,乃有单服之法,盖欲得其助阳以纵欲,而不虞其损阴以发祸也。

  3.《本草疏》:硇砂,乃卤液所结,秉阴毒之,含阳毒之。其味极咸极苦极辛,温有毒,其积聚宿冷者,以咸能入软坚,辛能结,温能除冷故也。积聚则痛自止,自下。因以致顽痰壅结,则咳嗽作,故暂用以之。柔金化石之性,故能烂胎及去恶肉也。金石见之即化,其能生好乎此前人之误。惟去恶疮息肉、胬肉,是其所长,亦须与真牛黄、龙华、象牙末等同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食管癌:将紫硇砂放人瓷器研成细末(避金属),加水沸,过滤取汁,加(1斤汁加1斤)再,先武、后文,直至干,得灰黄色结晶粉末。每次2-5分,最大量每次不超过8分,日服3次。治22例近期痊愈3例,明显好转8例,好转7例。其中一例3个月后钡餐检查食管正常。

  2.治疗鼻咽癌:将硇砂用水溶化成饱和液,过滤;取滤液400ml,加200ml,用炭制成硇砂粉,瓶装备用。另取天葵子1斤研末,加入10斤高梁浸1星期制成天葵。用时先以冲服硇砂粉,每曰3次,每次3-4分;同时服用天葵1两。试治2例,其中1例服药1周后,肿块缩小1/2,其他症状亦见减轻。此外,还有以硇砂,加用草药,或配放疗、化疗等治疗鼻咽癌30例,也有一定近期效果。

  3.治疗慢性鼻炎:将硇砂用热水溶解,用活性炭色,制得纯品结晶,配成5-7.5%的注射液,作局部注射。治疗时先以1%怒地卡因棉表面麻醉,然后于每侧下甲注八硇砂液1ml。每周1次,6次为一疗程。观察70例,结果治愈(自觉通气好,甲恢复正常大小)12例,好转(自觉通气好,甲稍缩小,偶用收缩药)51例,无效6例,加重1例。用药后除5出现头昏头痛,1例打喷嚏流清涕外,余无不良反应。

  4.治疗鸡眼:用硇砂2g溶于2%普鲁卡因2ml中,密备用(不得超过2天,最好用时配制)。先将患处用75%消毒,再以三棱针蘸药液2滴滴于鸡眼,即将三棱针向中点直刺,达基底部见为止(速度要快),最后用绊创膏盖,3、4天后除去。不愈者10天后再治疗。观察100例,痊愈88例,好转12例(多因故中断治疗)。治愈者最少治疗1次,最多5次,一般2-3次。据观察,病块小(直径在0.5cm以下)、病程短者,多1次可愈;病块较大(直径在0.5cm以上)者,常须多次治疗可治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十二经筋

下一篇 经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