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粘山药

粘山药,又近光薯蓣,是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富含淀粉。,稍扭,表面被微毛茸,处较多。期夏季。生于海拔700-3200m的山谷、山坡灌丛中或林缘湿地。缠绕草质藤本。,或有分枝,垂直生长,断面白色,富粘性。左旋,无毛或初有疏柔毛,老后近无毛。纸质,卵状心形心形,长5~10cm,宽4~11cm,先端尾尖或骤狭渐尖,下面有疏毛或无毛,7~9细脉网状;叶柄长......
目录

形态特征

粘山药缠绕草质藤本。,或有分枝,垂直生长,断面白色,富粘性。左旋,无毛或初有疏柔毛,老后近无毛。纸质,卵状心形心形,长5~10cm,宽4~11cm,先端尾尖或骤狭渐尖,下面有疏毛或无毛,7~9细脉网状;叶柄长2~9cm。

单性,雌雄异株雄花2~6朵组成小聚伞花序,少数单生,若干小花序再排成穗状花序,长3~12cm,常2~3个着生于腋,被疏柔毛或无毛;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急尖花被6,狭卵形,尖锐或钝,有红褐色斑点,雄蕊6,丝与花药等长,花药着,向;雌花序穗状,长4~14cm,苞片三角状披针花被卵形或长,有红棕色斑点,花柱基部略膨大,柱头3裂。

蒴果三棱状倒卵形三棱状长,长2~2.5cm,宽1~1.8cm,全缘或浅波状,排列紧密。种子生于中轴中下部,具膜质翅,向蒴果端延伸成宽翅。期6~8月,果期7~10月。

分布范围

分布

分布于中国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

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

主要价值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subcalva Prain的干块根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呈长,直或稍弯,长15cm~40cm,直径1.5cm~6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具多数须根须根除去后留下的棕色斑点,有纵沟及纵皱纹。质脆,坚实,易折断,断面红棕色(新鲜时白色),颗粒状,粉性。微弱,味淡微甘。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性味和功用】:甘,平。归健脾湿,补。用于脾虚泄泻糖尿病,结核,慢性炎,血虚弱伤损,跌打损伤。常用量15g~30g。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功用】:归健脾湿,补。用于脾虚泄泻糖尿病,结核,慢性炎,血虚弱伤损,跌打损伤。常用量15g~30g。外用适量捣烂患处

性味】:甘,平

【英文植物志】:24:285

山药栽培

1. 品种选择

要种植的山药品种有细毛长山药、二毛山药日本山药3个品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都属于普通山药长柱变种。日本山药是一个适应性强、品质好、产量高、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2 .土壤选择和刨沟

种植山药,应该选择肥沃、疏松、排灌便的壤土或轻壤土,忌盐碱和粘土地,而且土体构型要均匀一致,至少1--1.2m土层不能有粘土、土沙粒等夹层。否则会影响块茎的外观,对品质也有影响。刨沟应该在冬春农闲季100cm等或60-- 80cm的大小,采取“三翻一松”(即翻土3锹,第4 锹土只松不翻)的法。沟深要达到100--120cm,有条件的可采取机械刨沟。

3. 种苗的制备

粘山药种苗制备法有3种:一是使用山药栽子,取块茎的一,长约20--40cm;二是使用山药段子,将块茎8--10cm分切成段:三是使用山药零余子。选用种苗以零余子育苗较好,其次是栽种1--2a的山 药栽子,超过3a的不能用。用山药块茎作种苗是比较 先进的栽培法,既解决山药块茎数量不够,且产量 高,又能防治品种退化。分切山药段子,一般栽种时边切边种,用300倍液多菌灵药浸泡1--2min,晾干后即可播种。细毛长山药和二毛山药可提前30d切段,两端切处粘一层草木灰石灰,以减少病菌的侵染。

4 .整畦,灌墒

山药沟刨出的土分层捣碎,捡除砖头石块,然后回填,做成低于地表10cm的沟畦,只留耕层的熟化土,以备栽种时覆土用。沟畦做好后,应该先趟平后 灌水,水下渗后,即可栽种。

5 .种植

山药的种植,因各地候条件而有差异,一般要求地表5cm地温稳定超过9--10℃即可种植。有条件的也可使用地膜覆盖。一般的法是:山药沟浇透水后, 将种苗纵向平放在预先准备好的10cm深的深畦中央,株25cm左右,密度为4000--4500株/667平米,然 后覆土5cm,在山药的两侧20cm处施肥。一般施土杂 肥3000kg/667平米以上,尿素10--15kg/667平米,硫酸钾40--50kg/667平米,过磷酸钙60--75kg/667平米,腐熟棉籽饼30--40kg/667平米,施肥后,上面再覆土5cm,使之成 一小高垄。

6. 科管理

6.1 高架栽培

山药出苗后几天就甩条,不能直立生长,因此需 要支架扶蔓。一般选用1.5m左右的小杆作支架最好。

6.2 浇水、排水及换水

粘山药山药性喜晴朗的天、较低的空湿度和较高的土壤温度,一生需浇水5--7次。在浇足底墒水的情况下,第一水一般于基本齐苗时浇灌,以促进出苗和发,第二水宁早勿晚,不等头水见干即浇,以后据降雨情况,每隔15d浇水1次。伏雨季,每次大的降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和进涝浇园换水,的是为了降低地温,补充土壤,防治发病和死苗。

6.3 施肥

山药需肥量大,―般山药产量为2000--2500kg/667平米, 需纯N 10.7kg、P205 7.3kg、K20 8.7kg,其比例为 1.5:1.0:1.2。据有研究数据表 明,氮磷钾比例以1.5:1.0:3.0的 产量最高,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可在期进1次追肥,此时即 将进入块茎膨大期,可结浇水追 施尿素15kg、硫酸钾15--20kg,生长后期可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防早衰。

6.4 中耕除草

山药出苗期遇雨,易造成土壤结,影响出苗,应立即松土破。每次浇水和降水后,都应进浅耕,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促进块茎膨大。在山药的生产过程中,应及时除草。出苗前,可用地落胺或乙草胺进土壤性除草。出苗前,可用盖草能或威霸防除各种杂草。

6.5 防治病虫

病害要有褐斑病和病。 褐斑病要危害叶片,防治要是避免间郁高温,注意排涝,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要危 害叶片及藤,防治法是实轮作,及时消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洒50%的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虫害要有山药峰,要啃食肉,把叶片吃成网状,造成严重减产。防治法是用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如敌杀死、百树得等) 喷雾。

6.6 收刨和贮藏

山药遇霜就会枯死,一 般正常收获期是在霜降至封冻前, 零余子的收获一般比块茎早收30d, 收刨的山药,冬季贮藏在地窖中, 温度以4--7℃为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经别

下一篇 十二经动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