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钙乳症
病因
肾钙乳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认为积水型肾钙乳症的形成与炎症、梗阻有关。囊肿型肾钙乳症位于肾盏憩室或肾实质囊肿内,由于囊内液体长期存留、浓缩后形成钙乳。积水型肾钙乳症的形成也具有同样的机理,炎症和梗阻使肾单位分泌、重吸收发生障碍,肾盏内长期潴留的尿液逐渐浓缩,使含钙、磷盐晶体物质呈饱和状态,沉淀下来形成钙乳,并逐渐浓缩形成钙乳颗粒。
临床表现
检查
1.B超
2.KUB平片
(1)立位片可显示钙乳平面,表现为盘状或半圆形密度增高影(盘征或新月征);个别钙乳液面上有粗大钙乳颗粒凸起时,如“盘中盛果”征。
(2)仰卧摄片表现为团状的颗粒性或不均匀性高密度影。边缘较模糊(麻饼征)。这些征象的出现及钙乳的体位性动态变化是肾钙乳的特征性影像表现,是诊断肾钙乳的可靠依据。其典型程度与钙乳颗粒数量、大小、成分、肾积水程度、肾囊肿大小都有一定关系。
3.CT检查
当B超和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时,双肾CT扫描对辅助诊断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仰卧位及俯卧位的扫描片上可见到钙乳微粒形成的半月形阴影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鉴别诊断
病人可有肾区疼痛及绞痛发作,同时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KUB平片及IVU可见结石阴影。但无论是单发还是多发结石,阴影的形态不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分布与肾钙乳有明显的区别,后者多呈“芝麻”样分布。
由于肾盏颈部狭窄而致肾盏积水,可合并多发微小结石。其临床表现与肾钙乳相似,很难鉴别。在X线片上,改变体位时,形态虽也可随体位而有变化,但结石的颗粒比肾钙乳大。
治疗
1.对症处理
合并感染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囊肿型肾钙乳可选择囊肿去顶术和囊肿切除术,如为肾盏憩室内囊肿或多发性囊肿型肾钙乳不能顺利切除囊肿时,可行肾部分切除术;对于积水型肾钙乳,首先要找出积水的原因,在治疗肾钙乳症的同时解除梗阻,避免术后再次复发。
2.手术治疗
对无症状病灶<2.5cm者,或高龄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可随访观察不急于手术治疗;对有症状或病灶>2.5cm者,如无心血管病及出血倾向等手术禁忌证应及早手术治疗,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可发展病灶将不断增大会挤压正常肾盏及肾实质。
症状明显、经常合并感染的肾钙乳症患者原则上都应手术治疗。将憩室的顶部打开,吸净憩室内的钙乳。尽力寻找憩室的颈部,用电刀电灼颈部或用可吸收缝线缝合颈部使之闭合。大的憩室可用带蒂的大网膜填塞,以免局部形成无效腔。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