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鸟巢菌

属伞菌(Agaricales)的1。本真菌无柄,直径1厘米,多聚生。包被1至多层。造胞组织发育呈蜂窝型,成熟时成由几层壁包围的坚硬蜡质小包。有担孢子孢子平滑,无色,厚壁,常为大型。每个杯状子实体中成几个小包,象鸟蛋,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种类一般有:白毛红蛋巢菌 Nidu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隆纹黑蛋巢 Cyathus striatus Will......
目录

概述

种类一般有:白毛红蛋巢菌 Nidu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

隆纹黑蛋巢 Cyathus striatus Willd.ex Pers.

子实体地上生或生在有机物上。

通常包括鸟巢菌科和弹球菌科,但也有人把后者提升为鸟巢菌科有小包数个,扁,厚壁,离生或由菌丝索固定在包被。弹球菌科只有1个小包,球型,壁薄,成熟时弹出。

1.每担子果有产孢腔数个,组织成一个小包,成熟时因包被的外翻而弹出。

鸟巢菌--弹球菌科(Sphaerobolaceae)弹球菌属(Sphaerobolus) 2.每担子果有产孢腔数个,壁厚而硬,后因腔间组织解体而分离成为小包,包被杯盖膜

状似有卵的鸟巢-----鸟巢菌科(Nidulariaceae)。它包括:#.小包无菌丝带------------------鸟巢菌属(Nidula)。

小包有菌丝带,子实体陀螺,有盖膜,它包括:

1’子实体杯状,包被仅一层,小包有厚而白色的套膜

---------盆菌属(Crucibulum)。

2’子实体吊钟或高脚杯;包被有三层;小包的套膜薄,灰色黑色

------黑蛋鸟巢菌属(Cyathus)。

鸟巢菌·中药材

【拼音】Niǎo Cháo Jū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鸟巢菌科真菌粪生黑蛋巢菌和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1.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 [Nidularia stercorea Schw.]2.Cyathus striatus (Huds.ex Pers.) Willd.[Peziza striata Hud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态】

1.粪生黑巢菌 包被杯状,高5-15mm。外向表层密被灰色淡黄褐色毛绒,有时呈深棕色向表层平滑,深灰色、黑色,包被底部具多个黑色粒状包,称小包。小包扁,直径约1-2mm,下部中央各有菌丝索固定于杯底部。孢子生于小包孢子至广,壁厚,近透明无色。(22-38)μm×(18-38)μm。

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直径6-8mm,高7-12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毛绒,毛落后,出明显的纵条纹。表面灰褐色。平滑,也具平的纵列条纹。小包扁,坚硬,直径1.5-2mm,多数相堆叠,黑色,外表有一层色淡而薄的外膜,壁的外层由色泽深褐的菌丝组成,其内壁即子实层。小包的一端各有一条菌丝索系于杯之底部。菌丝索长。随雨的袭击,乘水势而跃出,系于相应的基物上,孢子至卵,透明无色。壁厚,直径(15-22)μm×(8-12)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草秆、堆肥粪土等有机肥料堆上。秋季习见。

2.生于枯、落或朽木上。夏、秋季多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西南及吉林、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

性状鉴 1.粪生黑蛋巢菌 包被,高5-15mm,直径3-5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淡黄色或灰色粗毛,有时毛全并呈深褐色,无纵纹。侧光滑,深灰褐色至近黑色。杯底有数个小包,黑色,扁,直径约2mm,壁的外层由褐色粗丝组成。

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高7-12mm,直径6-8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至深棕黄色粗毛,毛落后,上部纵条纹明显可见。灰色褐色,具明显的平纵纹。小包扁,直径1.5-2mm,黑色,其表面有一层淡色而薄的外膜,无粗丝组成的外壁。

【化成份】子实体含隆纹菌素(striatin)A、B、C,隆纹菌醛(striatal)A、B。另外从培养中的子实体中还分离出算盘子酮(glochidone),算盘子酮醇(glochidonol),算盘子二醇(glochidiol),算盘子二醇二乙酸酯(glochidiol diacetate),鸟巢菌酸(cyathic acid),隆纹菌酸(striatic acid),鸟巢菌酮酸(cy-athadonic acid),表隆纹菌酸(epistriatic acid),五味子酮醇(schizandronol),7α-羟基五味子酮醇(7α-hydroxy schizandronol),五味子酮醇-8,13β-环氧化物(schizandronol-8,13β-oxide)。

性味】微苦;性温

【功能治】健止痛。胃气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服:汤,9-15g;研末,6-9g。

【摘录】《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原气

下一篇 肾动静脉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