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详细释义
mò :
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汁。~盒。~迹。~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3.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黑。~面(a.黑的脸色;b.指墨刑)。~镜。~绿。~菊。~晶(黑色的水晶)。
4. 贪污:贪~。~吏。
6. 姓。
7. 古同“默”,缄默。
名词性
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2、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4、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6、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7、通“莫”,又为姓氏。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楚词》十七卷有“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墨阳,剑名。”史书中也有莫(墨)姓有“雌雄墨阳剑;衍源钜鹿堂” 的宗祠通用联。可见,墨通莫,又为姓氏。
形容词性
1、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2、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3、通“默”。不语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部】 墨 ·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默。《說文》書墨也。《西京雜記》漢尚書令,僕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閒以黍燒烟,和松煤爲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烟墨。宋熙寧閒,張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謂之龍劑。《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爲第一,張遇墨次之,兗州朗墨又次之。
又《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凶。
又度名。《小爾雅》五尺爲墨,倍墨爲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氣色下也。《左傳·哀十三年》晉定公,吳夫差,會于黃池。司馬寅曰:肉食者無墨。
又闇昧也。《劉向·新序》師曠對晉平公曰:國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西京雜記》武帝鑿昆明池,悉灰墨,無復塊土。西域人曰:大刼將盡,則有刼燒。灰墨,其餘燼也。
又與默通。《史記·商君傳》武王諤諤以興,紂墨墨以亡。《前漢·竇嬰傳》嬰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六家:隂陽、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齊地。《史記·齊世家》樂毅下齊七十餘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漢之不其縣。
又墨山,在卽墨東北,墨水發源于此。《前漢·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輝縣西北。《九州要記》墨子居墨山,採茯苓餌之,五百歲不死。
又姑墨,國名。南與于闐接,又康居國有附墨城。見《前漢·西域傳》。
又姓。禹師墨如。見《王符潛夫論》。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集韻》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詐貌。
又軟弱貌。
又《集韻》莫佩切,音昧。諡法,貪以敗官,讒言敗善,曰墨。
漢典
考證:〔《禮·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註》凡卜,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拆以占吉凶。〕 謹照原文拆改坼。〔又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疆本節用,不可廢也。〕 謹照漢書司馬遷傳疆本改彊本。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墨
書墨也。从土从黑,黑亦聲。莫北切
(墨) 書墨也。聿下曰。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此云墨、書墨也。葢筆墨自古有之。不始於蒙恬也。箸於竹帛謂之書。竹木以桼。帛必以墨。用帛亦必不起於秦漢也。周人用璽書印章必施於帛。而不可施於竹木。然則古不專用竹木信矣。引申之爲晉於是始墨。肉食者無墨。爲貪以敗官爲墨。从土黑。小徐曰會意。大徐有黑亦聲三字。莫北切。一部。
字源演变
会意兼形声字。从土,从黑,黑亦声。古玺文的“墨”字,上方是“黑”字,下方是“土”,表明墨汁是用黑灰制成的。小篆的“墨”,字形和古玺文字形相近。楷书的“墨”,由小篆演化而来,形成了现在所使用的写法。“墨”指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说文》:“墨,书墨也。”《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增,望之如墨。”泛称黑色,引申为不洁之称,如“墨吏”指贪官。又引申指诗文或书画,如“文墨”。又引申为木工用以取直的墨线,如“绳墨”,由“绳墨”再引申泛指规矩、准则等。特指古代刺刻面额,染以黑色的刑罚,为古代五刑之一。又特指墨家,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
字形书法
音韵方言
音韵汇集
【墨】的韵书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
墨 | 广韵 | 曾 | 入 | 德 | 明 | 开 | 一 | 次浊 | 莫北切 | mək | 529.51 | ||
集韵 | 止 | 平 | 脂 | 明 | 开 | 三 | 次浊 | 旻悲切 | miI | 墨杘默诈皃 | 50.8.1 | ||
蟹 | 去 | 队 | 明 | 合 | 一 | 次浊 | 莫佩切 | muɒi | 532.1.5 | ||||
曾 | 入 | 德 | 明 | 开 | 一 | 次浊 | 密北切 | mək | 763.2.1 | ||||
韵略 | 入 | 德 | 密北切 | 7.1 | |||||||||
增韵 | 入 | 德 | 密北切 | 7.1 | |||||||||
中原 | 入去 | 齐微 | 明 | 次浊 | mui | 3.1 | |||||||
中州 | 入作去声 | 齐微 | 忙背切 | 6.2 | |||||||||
入作去声 | 皆来 | 叶卖 | 1.8 | ||||||||||
洪武 | 入 | 陌 | 明 | 莫 | 次浊 | 密北切 | mək | 65.1 |
【墨】的上古音
字头 | 声符 | 韵部 | 对应广韵小韵 | 拟音 | 注解 |
---|---|---|---|---|---|
墨 | 黑 | 职 | 墨 | mlɯːɡ |
【墨】的中古音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备注 |
魏 | 德 | ək | ||||
晋 | 德 | ək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德 | wək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北齐 | 德 | wək | |||
南北朝 | 齐梁陈北周隋 | 德 | wək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m | ək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m | ək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m | ək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m | ək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m | ək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m | ək |
方言用词
【墨】的闽语
区 | 片 | 小片 | 方言点 | 声母 | 韵母 | 调值 | 调类 | 备注 |
闽南区 | 泉漳片 | 南安(溪美镇) | b/b | ak/ik | 3/3 | 阳入/阳入 | ||
闽南区 | 泉漳片 | 漳州 | b | ak/ik | 12 | 阳入 | 文读,墨水。 | |
闽南区 | 泉漳片 | 厦门 | b | ak/ɪk | 5 | 阳入 | 文,白 | |
闽南区 | 泉漳片 | 漳浦 | b | ak/ɛk | 14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潮州(府城话) | b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潮州(汉语方音字汇) | b | ak | 4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揭阳(榕城话) | b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澄海 | b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汕头(汕头市区) | b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海丰(海城镇) | b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陆丰(内湖镇) | b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潮汕片 | 大埔元洲仔(香港新界福佬话) | m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雷州片 | 电白(霞洞镇黎话) | m | ak | 5 | 阳入 | ||
闽南区 | 雷州片 | 海康(雷城话) | b | ak | 2 | 阳入 | ||
莆仙区 | 仙游(城关话) | p | aʔ/ɛʔ | 4 | 阳入 | |||
莆仙区 | 莆田 | p | aʔ/ɛʔ | 4 | 阳入 | 墨西哥,白读。 | ||
闽东区 | 侯官片 | 古田 | m | øyk | 5 | 阳入 | ||
闽东区 | 侯官片 | 马祖 | m | øyk | 5 | 阳入 | ||
闽东区 | 侯官片 | 福州 | m | øyʔ | 4 | 阳入 | ||
闽东区 | 侯官片 | 福清 | m | øʔ | 5 | 阳入 | ||
闽东区 | 福宁片 | 柘荣 | m | œk/uk | 2 | 阳入 | ||
闽东区 | 福宁片 | 福安 | m | œk | 2 | 阳入 | ||
闽东区 | 福宁片 | 宁德 | m | œk | 5 | 阳入 | ||
闽北区 | 西北片 | 崇安(崇城镇城关话) | m | ie | 5 | 阳入 | ||
闽北区 | 西北片 | 石陂 | m | e | 42 | 阳平 | ||
闽北区 | 西北片 | 建阳(潭城镇城关话) | m | e | 4 | 阳入 | ||
闽北区 | 东南片 | 松溪 | m | œ | 41 | 阳入 | ||
闽北区 | 东南片 | 建瓯 | m | ɛ | 42 | 阳入 | ||
闽北区 | 东南片 | 建瓯(市志) | m | ɛ | 42 | 阳入 | ||
闽中区 | 沙县(城关话) | b | ai | 53 | 阳上 | |||
闽中区 | 明溪(城关话) | m | e | 54 | 阳去 | |||
闽中区 | 三明(三元话) | m | a | 353 | 阳上 | |||
广西闽语 | 平南(上渡雅埠)(广西汉语方言) | m | ak | 12 | 阳入 | |||
闽方言岛 | 中山(隆都)(珠江三角洲) | m | ɐk | 33 | 下阴入 | |||
闽方言岛 | 中山(隆都)(广东闽方言) | m | ak | 5 | 阳入 | |||
闽方言岛 | 中山(三乡) | m | ak | 53 | 阳入 | |||
海外闽语 | 曼谷(潮州话) | m | ak | 5 | 阳入 | |||
邵将过渡区 | 将乐(城关话) | m | a | 5 | 阳入 |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