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感染
疾病简述
一般来说,泌尿系统感染多与卫生不良有关,大约50%的女性至少患过一次泌尿系统感染,20%的女性则有多重感染——许多女性一年患1—2次,是很常有的事。通常在阴道时,这些细菌无大碍,问题开始于它们进入尿道时。那些患尿道感染的妇女,其体内结构和其他女性并无两样。就某些不明原因,某些女性较易受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泌尿、男生殖系统炎症称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致病菌是泌尿、男生殖系感染的先决条件,当泌尿、男生殖系统存在病理基础时,既减弱了机体的防御机制,而易于诱发感染。
还有一些女性泌尿系统感染是在性交中受到挫伤的结果;男性也会得此病,但较为罕见,男性泌尿系统感染通常是由性病所引起。非特异性尿道炎及淋病两种性病最常引起尿道和膀胱炎症。
疾病分类
疾病描述
疾病病因
泌尿系统感染多指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妊娠期由于特殊的生理环境,易患泌尿系统感染,原因有:
1、妊娠期肾脏对葡萄糖、氨基酸及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过滤增多,所以尿液中这些物质含量增加,为细菌生长提供了物质条件。
2、妊娠期输尿管增粗、变长并屈曲,蠕动减少,排尿后输尿管中仍留有一些尿液,使细菌有繁殖的条件。
3、排尿时由于膀胱收缩,使膀胱内压增大,可致部分尿液逆流而进入输尿管中,又不易排回膀胱,导致上行性感染。
4、临产时,由于胎头挤压,使膀恍底部充血、水肿,极易导致局部损伤和感染。
5、孕妇不注意性生活卫生,分泌物增多,不注意清洗大小阴唇及阴道前庭部,极易污染尿道口。
6、性别 女性尿道较短,性交时容易引起上行感染。妊娠期尿液排出滞缓也易形成感染。
临床表现
1.新生儿多为血行感染,男多于女,症状不典型。应注意有无发热或体温过低、哭闹、吐泻、黄疸、拒奶、体重不增、烦躁、抽搐及泌尿道畸形等情况。
2.婴儿发病率较高,女多于男。常有高热、寒战、面色灰白、恶心、频繁呕吐、惊厥、尿频、尿痛或腹痛、尿液混浊。注意外阴部卫生情况和男婴的包皮过长。
3.学龄前后患儿,应注意寒战、发热,单侧或双侧腰痛或叩击痛,尿频、尿痛、尿急、血尿、排尿困难以及遗尿症。
4.慢性或反复发作者,应注意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久病者注意肾功能不全表现。
5.通常症状:(1)排尿异常 :尿路感染常见的排尿异常是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见到尿失禁和尿潴留。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可有多尿,后期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尿液异常:尿路感染可引起尿液的异常改变,常见的有细菌尿、脓尿、血尿和气尿等。
(3)腰痛 :腰痛是临床常见症状,肾脏及肾周围疾病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肾脏包膜、肾盂、输尿管受刺激或张力增高时,均可使腰部产生疼痛感觉,下尿路感染一般不会引起腰痛。肾及肾周围炎症,如肾脓肿、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急性肾盂肾炎,常引起腰部持续剧烈胀痛,慢性肾盂肾炎引起的腰痛常为酸痛。
诊断检查
1.新生儿多为血行感染,男多于女,症状不典型。应注意有无发热或体温过低、哭闹、吐泻、黄疸、拒奶、体重不增、烦躁、抽搐及泌尿道畸形等情况。
2.婴儿发病率较高,女多于男。常有高热、寒战、面色灰白、恶心、频繁呕吐、惊厥、尿频、尿痛或腹痛、尿液混浊。注意外阴部卫生情况和男婴的包皮过长。
3.学龄前后患儿,应注意寒战、发热,单侧或双侧腰痛或叩击痛,尿频、尿痛、尿急、血尿、排尿困难以及遗尿症。
4.慢性或反复发作者,应注意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久病者注意肾功能不全表现。
检验血、尿常规。尿细菌镜检(中段尿一滴,不离心,滴于玻璃片上,烘干,亚甲蓝或革兰染色,油镜下每视野见一个或更多细菌,表示尿内细菌>10万/ml)。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男性尿细菌计数>1万菌落/ml;女性尿>10万菌落/ml,80%为真性细菌尿;女性1万~10万菌落/ml为可疑)。尿浓缩功能试验。必要时进行有关的肾功能检查。
6.肾超声波检查,必要时行肾图、CT或磁共振、肾扫描、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
鉴别诊断
1、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炎初期可有轻微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中红细胞增多,有少数白细胞,但多有管型及蛋白尿,且多伴浮肿及高血压、尿培养阴性有助鉴别。
2、肾结核 多见于年长儿。有结核接触史及结核感染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如病变累及膀胱可出现血尿、脓尿及尿路刺激症状,尿液中可查到结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出现破坏性病变。
1.新生儿多为血行感染,男多于女,症状不典型。应注意有无发热或体温过低、哭闹、吐泻、黄疸、拒奶、体重不增、烦躁、抽搐及泌尿道畸形等情况。
2.婴儿发病率较高,女多于男。常有高热、寒战、面色灰白、恶心、频繁呕吐、惊厥、尿频、尿痛或腹痛、尿液混浊。注意外阴部卫生情况和男婴的包皮过长。 3.学龄前后患儿,应注意寒战、发热,单侧或双侧腰痛或叩击痛,尿频、尿痛、尿急、血尿、排尿困难以及遗尿症。
4.慢性或反复发作者,应注意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久病者注意肾功能不全表现。
检验血、尿常规。尿细菌镜检(中段尿一滴,不离心,滴于玻璃片上,烘干,亚甲蓝或革兰染色,油镜下每视野见一个或更多细菌,表示尿内细菌>10万/ml)。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男性尿细菌计数>1万菌落/ml;女性尿>10万菌落/ml,80%为真性细菌尿;女性1万~10万菌落/ml为可疑)。尿浓缩功能试验。必要时进行有关的肾功能检查。
疾病治疗
治疗方案
1.抗菌药物治疗 应早期用药,彻底治疗。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也可先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选用喹诺酮类、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待检验结果报告后再行调整。疗程:基于多数再发病例是由于再感染所致,故近年对尿路感染的治疗多采用短程疗法。急性感染抗生素的选用对感染菌敏感者,不发热者疗程5d、伴发热者疗程10d就可使绝大多数病例得到控制。痊愈后定期随访一年以上。对反复发生病例建议:①不常复发者,按急性处理。②反复再发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可用SMZco、喹诺酮类的一种,按1/3~1/4的治疗量,每晚睡前服用1次,疗程3~6月。③反复多次感染或肾实质已有受损者疗程可延长至1~2年。④为防耐药菌株的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或交替用药,即每种药物用2~3周后轮换应用,以提高疗效。
2.慢性感染伴有严重膀胱输尿管返流,出现明显瘢痕等解剖异常者应予手术矫正。单侧肾盂肾炎伴肾萎缩、高血压、肾功能极差而对侧肾功能良好者,可手术切除病肾,双侧者可考虑肾移植。
护理:
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处理。
3.保持臀部及外阴部的清洁,便后清洗,按医嘱用1∶5000高锰酸钾液清洗外阴部1~2次/d。
治愈标准及随访: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尿常规正常,停药后尿培养3次阴性为治愈。出院2~4周后门诊复查尿常规,必要时作尿培养,注意有无复发。无症状者每3~6月复查1次,持续2年。
治疗原则
泌尿系统感染是因细菌直接侵入泌尿系统而引起的炎症。由于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且不易定位,故临床上统称为泌尿系统感染,或称为尿路感染。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及避免肾功能受损。治疗措施包括:
1、一般治疗
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减少细菌在膀胱内的停留,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女性应注意外阴部的清洁,清洗或擦抹外阴时应从前面向肛门方向进行,以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应用在本病的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临床上一般选用广谱、低毒、强效、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呋喃坦啶、氟派酸、羟氨苄青霉素、头孢抗生素等。
3、GPH基因递进增强疗法
(1)彻底清除病毒
根据致病病毒的特点,将生物制剂、特效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处,在局部造成高浓度药离子,能够快速杀灭病毒,清除病毒产生的毒物,迅速消除病毒产生的症状,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的优点。
(2)破坏病毒的基因生物链
GPH基因递进增强疗法能有效的干扰病毒的基因表达过程,破坏病毒的生物链,导致病毒无法复制,杜绝了病毒的再生,从根本上保证了通过GPH基因递进增强疗法治疗痊愈后极低的复发率。 (3)结合传统中医理论
浓缩中医精华,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精选中草药,科学配伍,既能从整体上提升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又能从局部促使病灶痊愈,修复受损的细胞组织。
4尽量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诱因
泌尿系感染患者约为半数病例可伴有多种诱因,尤其是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常常伴有尿路结构的异常,必须积极查找,尽早治疗,以防肾实质损害。
药物治疗
1阿莫西林:属广谱类抗生素,针对多数阳性菌,作用于皮肤黏膜、软组织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2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主要用于中呼吸道、胃肠感染等,对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为显著。
3头孢曲松钠: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和骨感染、尿路感染、肝胆感染、腹内感染、淋病、菌血症、脑膜炎等。静脉注射。
4头孢拉定:又叫先锋6号。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和软组织等的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耳鼻喉感染、肠炎、痢疾等。
5环丙沙星:用于衣原体、支原体所致尿道炎、宫颈炎等。
6磺胺药:因其对大多数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常为初次感染首选药物。常用制剂为磺胺甲基异恶唑(SME),多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应用(即复方新诺明SMZco)。其剂量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疗程为1-2周。为防止在尿中形成结晶应多饮水,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7吡哌酸(pipemidicacid,PPA):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类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轻度胃部不适。幼儿慎用。
8呋喃坦啶:抑菌范围广,对大肠杆菌效果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剂量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肠反应,农宜在饭后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对顽固性感染需3-4个月连接治疗时更宜选用呋喃坦啶。
9氟哌酸:为喹诺酮类全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增色有较强抗菌作用。剂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较强,长期应用可导致菌群失调,使用时应注意。一般不用于幼儿。
10氨基苄青霉素、先蜂霉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有较好抑菌作用,常用于尿感的治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虽有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肾霉性较大,且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慎重。
疗程问题:急性感染时如所选用抗生素对细菌敏感,一般10天疗程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发热者5天疗程可能已足够。痊愈后应定期随访年或更长。因为多数再发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张对所有病人均采用长程疗法。
具体建议如下:①对不经常再发者,再发后按急性处理;②反复再发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可用SMZco、呋喃坦啶、吡哌酸或氟哌酸中的一种小剂量(治疗量的1/3-1/4)每晚睡前服用1次,疗程可持续3-6个月。对反复多次感染或肾实质已有不同损害者,疗程可处长至1-2年。为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或轮替用药,即每种药物用2-3周后轮换使用,以提高疗效。
疾病饮食
1、柿饼灯心草汤 柿饼2个,灯心草6克,白糖适量,煎汤饮食。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之功效。可治尿道炎、膀胱炎及血尿。
2、绿豆车前草汤 绿豆60克,赤小豆30克,车前草,白糖各适量,加水煮服。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3、金银花茶金银花30、50克,甘草末10克,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之。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可治发热,尿痛。
4、冬瓜绿豆汤 新鲜冬瓜500克,绿豆50克,加白糖适量,煮汤饮服。既能清热利尿,又能防暑降温。是防治泌尿系感染的最佳饮料。
5、豆芽汁 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芽洗净,捣烂,用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可治泌尿系感染、尿赤、尿频、淋浊等症。
患者人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