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鳢肠

鳢肠 鳢肠 (拉丁:Eclipta prostrata,水草),菊科鳢肠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在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其直立,斜升或平卧,通常自基部分枝披针披针端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有时仅波状头状花序径6~8毫米,有长2~4厘米的细花序梗,总苞球状钟面及边缘被白色短伏毛;花冠管状花柱分枝钝,有披针线形的托瘦果褐色,基部稍缩小,期6-9月......
目录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直立,斜升或平卧,高达60厘米,通常自基部分枝,被贴生糙毛。披针披针,无柄或有极短的柄,长3-10厘米,宽0.5-2.5厘米,端尖或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有时仅波状,两面被密硬糙毛。

头状花序径6-8毫米,有长2-4厘米的细花序梗;总苞球状钟总苞绿色,草质,5-6个排成2层,长或长披针,外层较层稍短,面及边缘被白色短伏毛;外围的雌花2层,状,长2-3毫米,短,端2浅裂或全缘,中央的两性多数,花冠管状白色,长约1.5毫米,端4齿裂;花柱分枝钝,有乳头状突起;花托凸,有披针线形的托。托中部以上有微毛;瘦果褐色,长2.8毫米,雌花瘦果三棱两性瘦果扁四棱截形,具1-3个细齿,基部稍缩小,边缘具白色的肋,表面有小状突起,无毛。期6-9月。

生长习性

生于河边,田边或路旁。喜湿候,耐阴湿。以潮湿、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坟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分布范围

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中国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

种子繁殖。春季4月30厘米,条沟、深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播入,薄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浇水。约15天左右出苗。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苗高3-5厘米间苗,8-10厘米定苗。应注意松土除草,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追施稀人粪尿。5-6月再施1次人畜粪肥,生长旺盛期增施过磷酸钙。

主要价值

饲用:鳢肠柔嫩,各类家畜喜食,中国民间常用作猪饲料。

食用:①夏季采集嫩株,洗净后略烫,去除黑色液汁,捞出用水冲洗,控干水分,切段,与肉类食。②洗净烫过的菜可做汤食用。③大米粥,快熟时放入洗净的鳢肠至熟,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

药用:

鳢肠【药用部位】以全草入药。中药旱莲。

【采收加工】夏、秋季割取全草,洗净泥土,去除杂质,阴干或晒干。鲜用或随采随用。

要成分】全草含皂苷1.32%,烟碱约0.08%,鞣质,维生素A,鳢肠素(Ecliptine),多种噻吩化物如α-三联噻吩基甲醇(α-Terthienylmethanol)及其乙酸酯,2-(丁二炔基)-5-(乙烯乙炔基)噻吩〔2-Buta-1,3-diynyl]-5-(but-3-en-l-ynyl)thiophene〕,2-(丁二炔基)-5-(4-氯-3-羟丁炔-1-基)噻吩〔2-(Buta-1,3-diynyl)-5-(4-chloro-3-hydroxybut-1-ynyl)thiophene〕,2-(4-氯-3-羟丁炔-1-基)-5-(戊二炔-1,3-基)噻吩,乙酸(丁烯-3-炔-1-基)二联噻吩基甲醇酯〔5-(3-Buten-1-ynyl)-2,2'-bithiennyl-5'-methylacetate〕等。

【药理作用】抑菌,保,抗诱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止

性味功能】甘、酸,凉。补益凉血

治用法】不足,头晕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便血痢,崩,漏,外伤服:汤,9-30克;或膏;或捣汁;或入。外用:适量,捣;或捣绒塞;或研末肾虚者慎服。

植物危害

物种危害

鲤肠是夏大豆田中的恶性杂草。

防治

轮作轮作豆田的鲤肠发生量明显少于连作豆田。玉米→麦类→大豆轮作田,鲤肠发生密度为23.4株/平米,比连作田49.3株/平米少52.5%。

防除:通过实践,于大豆3期前,鳍肠3-4,每亩用12.5%盖草能乳油30-75毫升(或35%稳杀得50-100毫升)加48%苯达松100-150毫升,混喷雾,防效可达91-93.1%,并可兼除其他杂草。5-6期后抗药力明显提高。但应注意稳杀得加苯达松的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喷药,对大豆叶片有轻度药害。每亩用25%虎威40毫升加10%禾草克35毫升在鳄肠3期作处理,防效达95%,并可兼除其他杂草,杀草效采良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清气

下一篇 墨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