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习惯上也包括代谢产物中的尿、汗、泪等。津液以水分为体,含有大量的养物质,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的气化活动正常。津和液异同: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
目录

基本概念

津和液异同:津与液皆来源于水谷微,但二者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于体表皮肤、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脏腑、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各种津液因性质、分布和功能不同,又分为津和液两类。将存在于之中,布于皮肤、肉、孔窍并渗入血脉,清而稀薄,流动性较大,具有湿润作用的称为津;将灌注于关节、脏腑、、孔窍等组织,稠而浓浊,流动性较小,具有滋养作用的称为液。津与液二者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往往津液并称。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很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活动。如的受纳,小肠的吸收,的转输,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气化三焦为通道等。津液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如润泽浅表的皮毛、肉,滋润深部的脏腑,充养骨髓,润滑眼、等孔窍,滑利关节等。如果津液的输布、排泄失常,就会滋生水饮,或酿生浊,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

《灵枢。决》:“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满,淖泽注于属屈伸,泄泽,补益。皮肤润泽,是谓液。”这里简要地指出了津和液的概念及功能。而现代医对液体成分也分成了两大类,即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通过探究,觉察津、液似分指这两类物质。

津液代谢

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水谷,的受纳、腐熟、消化,微部分下传小肠小肠清浊,吸收其中有养的水谷微,向上输送到,糟粕部分下传大肠大肠吸收糟粕中残余水分,成粪便,从肛门排出。津液的输布要由三焦完成。肠输送来的津液上输于通过宣发肃降功能,三焦通道,把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注脏腑,以濡润养各组织器官、四肢百。代谢废物下归于膀胱脏的气化作用,再将代谢废物中有养作用的清的部分上升到,输布全身,将代谢废物中无养作用的浊的部分从膀胱以尿、从汗孔以汗排出体外,推陈纳新,维持人体体液的相对平衡。津液的新陈代谢过程是通过膀胱三焦等脏腑相互配完成的,如《素问·经脉论》所说:“饮入于,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气,上归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四布,五”,简要地概括了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的代谢全过程。

津液的输布

即是传输与布。津液的输布要由脾气的宣发肃降、气化等生理功能的协同作用,以三焦为通道输布全身。通过运化功能,将津液直接布周身,同时上输于的宣布肃降,再将津液。如果失健运,就会影响津液的输布,水肿痰饮等疾病。所以《》说“诸湿肿满,皆属于”。接到传来的津液后,通过宣发向全身的体表和脏布,将代谢后的浊液输送到膀胱,因此,“为水之上源”。津液的传输中起决定性作用,《》上讲“者水脏,津液”。肾阳是人体阳本,具有腾激发作用,推动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同时本身也参与津液的传输。将清液上传周身、浊液下排尿液。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代谢要是通过排汗、排尿等代谢过程来完成,与膀胱等脏腑功能活动有。汗液的排出,过汗毛孔,中医将汗毛孔称为“门”,又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说法。如果大肠过于热,就会便秘,反之腹泻。如果气化失常,就会起尿少、尿闭水肿等排泄障碍的疾病。因此,津液的代谢是三个环的系统工程,相互作用。古人云:其本在,其标在,其制在五脏一体,相生互助,任何脏腑的功能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代谢。

生理功能

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津液以水为体,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含多种养物质,有养功能。津较清稀,含水量多,其滋润作用大于液;液较稠厚,养丰富,其养作用大于津。分布于体表的津液滋润皮肤,温养肉,使肉丰润,毛发光泽;体津液能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眼、九窍滋润;流入关节津液能滑利关节;渗入骨髓津液能充养骨髓;进入血脉津液成为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液充足,环流不息。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的一部分,有调阴阳平衡的作用。

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的。人体据体和环境的改变,通过津液的自稳调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冷的时候,皮肤汗孔,汗不能出,下降膀胱而使小便增多;夏,汗多则津液减少下,小便也随之减少。当体丢失水液后,则饮水以增加体津液。由此进体液的调,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一)滋润濡养

津液以水为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养物质,具有养功能。津之与液,津之质最轻清,液则清而晶莹,厚而凝结。、津、液四者在人之身,为最多,为最重,而津液之用为最大。而脏腑筋,外而皮肤毫毛,莫不赖津液以濡养。“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肉、,使得以周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矣……液者,淖而极厚,不与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读医随笔.血精论》)。分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肤,温养肉,使肉丰润,毛发光泽;体津液能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眼、九窍滋润;流入关节津液,能温利关节;渗入骨髓津液,能充养骨髓

(二)化生

津液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液环流不息。故曰:“中焦出,上注溪谷,而渗孙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灵枢?》),“水入于,其乃成”(《论.用药宜忌论》)。

(三)调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津液作为阴的一部分,对调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的。人体据体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津液的自我调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如冷的时候,皮肤汗孔津液不能借汗液排出体外,而下降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夏,汗多则津液减少下,使小便减少。当体丢失水液后,则多饮水以增加体津液。“水谷入于,输于肠,其液为五,天衣薄则为溺与,天热衣厚则为汗”(《灵枢.五癃津液》),由此调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四)排泄废物

津液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的气化活动正常。若这一作用受到损害和发生障碍,就会使代谢产物潴留于体,而产生、饮、水、湿等多种病理变化。

津液病变

要病

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儒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化为特征的候,由于津液不足多从化,故又属内燥的范畴。津液不足的成,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面的原因。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成减少,或因饮水过少、脏气虚衰,津液生成不足而成;或由热灼伤津液,或因汗、吐、下及失等均能造成津液不足的候。

要临床表现

干,唇焦而裂,甚则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病机分析

以皮肤及便于为诊断依据。津液有滋润肤,濡润空窍的作用,津液亏少则使皮肤失去儒润滋养,故呈干不荣之象;津液亏则不能儒润大肠,而致便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津亏热之象。

津液代谢失常的原因

津液代谢,是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的正常代谢,不仅仅是维持着津液在生成、输布和排泄之间的协调平衡,而且也是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津液代谢的失常,必然会导致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的障碍。

津液代谢失常原因要是由于津液的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而致津液不足;其次是由于津液的运、输布和排泄障碍,而致体津液滞留,湿、饮、水等病理产物。

一、津液不足,是指体津液在数量上的减少,导致则脏腑,外则皮肤,孔窍缺乏津液,失其濡润滋养,产生一系列干失润的病理现象。多由于热之,或脏腑之五志过极化火伤津液;或因久病、精血不足而致津液枯涸;或过用热之,耗伤阴液所致。

一般来说,如炎夏多汗,高热时的饮,候干中常见的皮肤干等,均属于伤津的表现;如热病后期或久病精血不足等,可见舌质光红无苔,形体瘦削等,均属于液枯的临床表现。

二、津液的输布与排泄障碍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液津得不到正常的向全身输布,因而津液在体的环流缓慢,或是津液停滞于体某一局部,以致湿生,或酿为,或成饮,或水泛为肿等。其成因甚多,除了外因素外,要的有和有脏腑的功能失调。

津液的正常输布,有赖于三焦等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脏腑的功能失调,则津液不能外输于皮毛和下输于膀胱,而致壅于,甚则发为水肿的运化功能减退,则可使津液在体环流减弱,而湿生;失疏泄,则气机不畅、气滞则津停;气化,则不化津而致津液停滞;三焦的水道不利,影响了津液在体的环流和气化功能。

津液的排泄障碍,要是指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而致水液潴留,溢于肤而为水肿

水停阻指水液停贮,导致气机阻滞的病理状态。如水饮,则可见胸满咳嗽、喘促不能平卧;水气,则可见心悸心慌,甚至胸闷痛等症;水饮停滞中焦则可见头昏困倦,脘腹胀满,纳食呆滞,甚则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水饮阻滞于经脉则可见肢体困倦、沉重等症出现。

液脱要指由于津液大量丢失,失依附而随津液外泄,从而导致阳的危候,多由高热、大汗,或严重吐泻所致的随津

津枯要指津液亏耗,血脉中的津液干涸,称为。多因大热伤津,或烧伤灼液,或阴虚劳热等可导致津枯,常见心烦鼻咽,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小便短少,舌红少津,细数等症。

津亏要指津液亏损,郁滞不畅的病理状态。

津液练功

中医上有“五脏化五液”之说,五液就是汗、涕、泪、涎、唾。这五液也是津液的组成部分。《》说:“五脏化液,为汗、为涕、为泪、为涎、为唾”。津液的组成部分,,故汗为之液,汗同源之谓。出汗过多者消耗心血,又伤心阳。对于过多的病人,即便身患风寒,也不能用发汗来治疗;对于失汗过多者,切不可采用放疗法,中医强调“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因此,习武练功者,一定要在适度的环境下锻炼,保持体温,不要过量流失汗水,免得邪气门入

涕能滋润窍,开窍,所以涕为液。肺热肺燥则涕少鼻干不足则鼻塞流涕。锻炼的呼吸量是习武者的必修课,可以通过漫步长跑、导引吐纳来实现。

泪藏于而不溢,所以能滋润眼,而开窍,故泪为之液。泪少则干涩,为肝阴肝血不足;流泪,是肝经,或者两虚。习武者可以据眼睛的干涩程度,判断的状况。

涎为津液,能滋润喉腔开窍,所以涎为液。津液不能上奉于则涎少而口干脾气虚,不能摄津,则流涎不止。

唾与涎都是津液称“唾液”,俗称“水”。唾,较稠,生下,从中吐出;液,较稀,液溢于,从嘴角流出,两者略有区。由于系上挟体、通于下,而唾的生成又依赖所化,所以唾为之液。习武练功者,一定不要轻易随地吐水,一旦有唾液可以分三慢慢吞,吞中的津液,可以滋养,便于练化气、练气化、练还虚,早日达到上乘功夫。

尽管这些系不是绝对的,但五液与五脏的对应系,对于习武练功人仍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密花树

下一篇 泌尿生殖系真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