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
基本资料
五笔86:KHTF五笔98:KHTF仓颉:RMHJG
笔顺编号:2512121312511211 四角号码:62115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E35
音韵参考
广韵:之陇切,上2肿,zhǒng,通开三上锺章
平水韵:上声二肿·去声二宋
粤语:dung2zung2
汉字释义
动
zhǒng
《释名》:“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案:此言足的踵部为承受全身份量的地方。
同本义 [pursue]
踵,追也。从足,重声。一曰往来貌。——《说文》 案:《说文》误。字典编纂者常犯的错误是:把双字词的词义当作其中一个字的字义。许慎是把“继踵”的词义当作了“踵”的字义。继踵曰追、曰逐。踵首先是名词,然后可活用为动词。作为动词的“踵”,有“步行”、“继步”义。
踵二皇之遐武。——张衡《东京赋》
踵见仲尼。——《庄子·德充符》
有司靡踵。——《史记·太史公自叙》。索隐曰:“继也。”
踵,迹也。——《后汉书·皇后纪》注
骑者,军之司候也,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六韬·均兵》
吴踵楚,而疆场无备,邑能无亡乎?——《左传·昭公二十四年》
亦踵以露布来,渐且受我戎索矣。——明 梁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
又如:踵呼(追随呐喊)
跟随 [follow close behind]
步兵踵军后数十万人。——《汉书·武帝纪》
至;亲到 [personly arrive]
远近闻知,俱踵其门观看。——《包公案》
继承 [inherit]
迎新在此岁,惟恐踵前迹。——柳宗元《田家》
又如:踵古(沿袭古代);踵迹(犹继承);踵美(谓继承前人的功业、美德);踵袭(犹沿袭);踵续(连续不断)
名
zhǒng
脚后跟 (书面语词)。亦泛指脚 [heel]
踵,足后曰跟,又谓之踵。踵,钟也。钟,聚也,体之所钟聚也。——《释名》
及前王之踵武。——《楚辞·离骚》
去一以为踵围。——《考工记·辀人》。注:“后承轸者也。”
踵门而告文王。——《孟子》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举踵(抬起脚后跟);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触到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踵踵(来往频繁的样子);接踵(踵趾前后相接);踵头肘见(鞋跟破裂,衣破裂而使手臂露了出来,形容贫穷者衣着破烂)
指鞋后跟 [heel of a shoe]。如:踵决(鞋跟破裂。形容贫困)
踵接
zhǒngjiē
[follow on sb.'s heels] 意同“接踵”。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中原归附者踵接。——《宋史·李显忠传》
踵接而至
踵决肘见
zhǒngjué-zhǒujiàn
[out at heels and elbows tattered dress] 鞋后决裂使脚跟显露,衣袖破损而肘弯见之于外。形容十分贫穷、衣衫褴褛的窘态。
踵门
zhǒngmén
[make personal visit to] 亲自上门。
踵事增华
zhǒngshì-zēnghuá
[carry on a predecessor's task and make a great success of it;follow up with greater achievements] 继承前人的作为而使之更美好
踵武
zhǒngwǔ
[follow in others’ footsteps;follow suit;imitate] 踩着前人的足迹走,比喻效法或继承前人的事业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楚辞·离骚》
踵武前贤
①脚后跟。
②追随。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歱《唐韵》之陇切《集韵》《韵会》主勇切,音肿。《说文》追也。一曰往来之貌。《释名》踵,锺也。锺,聚也。上体之所锺聚也。《玉篇》足後。《集韵》本作。《礼·曲礼》车轮曳踵。《疏》踵,脚後也。《左传·昭二十四年》吴踵楚。《注》蹑楚踵迹。《庄子·让王篇》纳履而踵决。《淮南子·地形训》北有跂踵民。《注》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又《孟子》踵门而告文公。《赵岐注》踵,至也。
又因也。《前汉·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国。《注》踵,因也。
又接也。《前汉·霍去病传》踵军数十万。《注》踵,接也。
又频也。《庄子·德充符》踵见仲尼。《注》踵,频也。
又继也。《屈原·离骚》及前王之踵武。《注》踵,继也。
又《集韵》朱用切,音种。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跂字原从足从攴作。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