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跖 (读音:zhí),汉语汉,左右结构,总笔画为12画,部首为足部。释义是踏、踩;跳跃;同“蹠(zhí)”。组词有实。相古文有“,足下也”,出自《说文》。郑码:JIG,U:8DD6,GBK:F5C5笔画数:12画,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3251五笔码:khdg 拆分:=(K)+止(H)+石(D)【zhi】zhíㄓˊ脚面上接近脚的部分:~。脚掌。(......
目录

详细释义

基础信息

郑码:JIG,U:8DD6,GBK:F5C5

笔画数:12画,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3251

五笔码:khdg 拆分:=(K)+止(H)+石(D)

释义

【zhi】

zhí

ㄓˊ

脚面上接近脚的部分:~

脚掌。

(1)

zhí

(2)(声。从足,石声。本义:脚掌) 同本义 [sole (of the foot)]

,足下也。――《说文》

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数千而后足。――《吕氏春秋》

zhí

(1)踏,踩 [tread]

劲弩。――《史记》

达膝。――《淮南子·脩务》

上无凌虚之巢,下无实之蹊。――张协《七命》

(2)又如:实(兽足踏地)

(3)跳跃 [jump]

魂负沴。――《汉书》

跖骨

zhí gǔ

(1)[metatarsal bone]∶组成足底的小型长,相当于手的掌骨。介于跗骨趾骨之间。每一足有五块。

(2)[cannon bone]∶掌骨

zhí tòng

[metatarsalgia] 跖骨处的一种痉挛性烧灼痛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柳下,地,赤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古籍释义

康熙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石切,音只。《说文》足下。《淮南子·说山训》善者若齐王之食鸡,必食其

又《韵补》职略切。《张载·七命》圜案星乱,文华错。封熊之蹯,翰音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正骨

下一篇 密花轮环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