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人中穴

人中位于人体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位于上嘴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癫狂痫,中昏迷,小儿惊,面肿,强痛等症。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位置: 子下面上正中央的那条沟。人中,又水沟,位于柱下,属于督脉,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具有醒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解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应......
目录

穴位简介

人中穴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位置: 子下面上正中央的那条沟。人中,又水沟,位于柱下,属于督脉,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具有醒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解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应用于临床。针刺人中不仅治疗一些急重病症疗效确切,而且对于管性痴呆(VD)、抑郁、失眠等慢性精神志类病症也有效。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人中针刺操作手法可能存在着量差异,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操作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评价、验的总结和传承,降低了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人中针刺治疗作用,并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成为当前亟待完成的任务之一。

基本概述

水沟Shuǐgōu(DU26)(水沟人中

取穴方法

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解剖部位

轮匝中;有上动、静;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经属部位

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主治疾病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语,痫,急慢惊鼻塞风水面肿,牙痛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强痛,挫闪疼。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十宣、涌泉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溺水窒息会阴癫狂,癔病发作加透劳宫;配上星流清涕;配委中(泻法)治急性扭伤;配三阴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疗法

向上斜刺0.3~0.5,或用指甲掐;灸不及针,黄豆大柱,日灸三壮。

〗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地部沟渠下

相关名解

(1)水沟。水,指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地部沟渠下。本物质为素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的运督脉,本的微观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

(2)人中。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意指本穴位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意指为来自天部之的冷降水液。本穴位督脉督脉以阳,地部经水稀少,而本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的宾客一般,故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冷降而成,要的是手足阳明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传于手足阳明督脉的兑端

功能作用

分流督脉经水,通

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当人中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沟的中上处推,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现代医研究对人中的急救作用作了科解释:

1.刺激人中可以升压。在危急情况下,升压可以保机体各个重要脏器的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而律性、连续弱性或强性刺激人中,都能使动脉压升高。

2.刺激人中位,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有利于律性呼吸活动的运

运用人中救治昏厥急症,是简单易掌握的应急性急救措施,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实为救命之法宝。

急救作用

人中穴历代医家认为,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法,可以用于治闻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为什么刺激人中会出现一定的急救作用呢?其一,刺激人中具有升压的作用。压是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压可以保各脏器的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律性刺激、边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易能动脉压升高。

其二,刺激人中对另一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边续弱刺激可起持续性吸兴奋,边续强刺激可起持续性吸抑制,适当的律性刺激则有利于律性呼吸活动的进

虽然刺激人中对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边续刺激起的吸兴奋和吸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律性刺激最为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还应及时与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临床应用

1 针刺人中在急症中的应用

休克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在及时进西医对症处理等基础上针刺人中,具有升压作用快、复苏时间短等优势。如对于重度休克患者,在大量补充容量的情况下,急刺水沟,强刺激,其升压效果及苏醒志作用可提前15~30 min或更长。采用重啄手法针刺人中电针,治疗后15 min即可明显提升休克患者压,减慢率,特是在休克复苏早期(前30 min)效果明显。先用重啄手法针刺水沟1 min,向上斜刺8~20 mm,其后采用电针刺激,留针1 h出针,30 min前为单纯针刺治疗,30 min后予西医常规治疗,其即刻升压起效时间较单纯西药治疗提前。

惊厥临床上针刺人中治疗的惊厥要是小儿高热所致的惊厥,配针刺涌泉等或药物可达到理想的控制作用。直刺人中,并提插捻转,如1 min后未止,以同样手法针刺涌泉,绝大部分患儿在1 min惊厥得到控制;配服清热熄风中药可有效控制复发。5%水氯醛保留灌肠配针刺人中2 min左右可使抽搐停止。以水沟针刺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也表明此法具有奏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水沟要求直刺,进针快、强刺激,并提插捻转直至抽搐停止,捻针频率为20~30 r/min。也有研究者针刺泉水沟控制脑病惊厥水沟针刺法是向上斜刺10 mm,强刺激,针1~3 min。

急性扭伤针刺人中或人中与其他穴位可治疗急性扭伤人中沿中隔进针0.5重捻转泻法,使针处明显痛胀感;持续施术3~5 min后留针30 min,每隔5~10 min运针1次,疗效满意。用1针快速刺入人中,180°旋转捻针3~5次,留针30 min,配组织松解手法,并在留针时令患者活动部,效果明显。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针刺人中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委中。另有先泻双侧委中,起针后再用1毫针刺泻人中得气后,嘱患者慢慢活动部取效。针刺人中、后溪治疗急性扭伤,均采用强刺激,以患者感到较强的酸、胀、麻感为佳,留针15~30 min,每5分钟针1次;亦有人中斜刺0.5许,不提插不捻转收效亦佳。

2中及其并症

针刺治疗后遗症疗效肯定,人中是治疗该病的常用之一。以人中、百会为辨证治疗中及后遗症较普通针刺有效率高,向上针刺人中,待得气捻转补泻法(一般用泻法,体弱超过1年者用补法)强刺激,使患者流泪针刺人中配金津、液、通里泉治疗中失语,人中向中隔向斜刺,呈啄手法,至眼球湿润为度,效果理想、以百会、、人中为治疗梗塞后痴呆针刺得气捻转补泻手法,能明显促进梗塞的智力恢复。针刺会穴,人中向中隔向斜刺0.3~0.5,用啄泻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有效治疗中后抑郁。人中也是“醒开窍针刺法治疗中的三大之一,均要求向中隔下斜刺0.3~0.5啄泻法,使眼球流泪湿润,治疗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中后假球麻痹等效果颇佳。

3 精神志类病症

水沟快速提插法为理疗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人中以28号1毫针部斜刺0.5快速提插,频率约40次/min,持续约1~2 min,至患者双眼红润流泪针期间嘱病人大声哭喊尽情宣泄郁闷;此法每6天1次,病情重者可4天1次;间歇期体针治疗。电针、人中、承浆助治疗强迫症,还能有效减轻由氟西汀起的副反应。针刺人中对突发性癔病效果显著,用28号1毫针强刺激人中,共治疗86例,3 min痊愈45例,3 min不效者,加双侧谷、太冲、。斜向上针刺人中捻转泻法,强刺激1~3 min,同时嘱患者睁眼、说话,留针30 min,中间针3次,治疗癔病性晕厥18例,均在30 min治愈。以人中四关针刺治疗癔病性昏厥人中向上斜刺0. 5~1,强刺激,留针15~20 min,每4~5分钟针1次,有效率达90%。人中、(双)、百会为人中针尖朝向中隔,斜向上刺0.5~1针法,眼眶湿润为度,治疗癔病性失语15例全部有效[26];人中及单侧后溪强刺激,治疗5例均1次治愈。赖新生等探讨针刺人中、百会、门对VD的治疗作用。人中向上斜刺0.2~0.3,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5 min针1次,每日1次(周末除外)共20次;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改善,与百会、门联用更佳。醒开窍针刺法对VD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醒开窍针法理疗法对于改善睡眠具有协同作用。针刺人中时嘱患者全身放松,针尖略向上斜刺,气郁病情之轻重,调整针刺力度、刺激量分轻度啄手法,可见患者眼睛湿润,中啄捻转手法,令患者小声啜泣,眼泪流出,重:采用较大幅度捻转啄手法,令患者放声恸哭,眼泪外溢。针刺人中、太冲等治疗肝郁化火失眠疗效颇佳。痫症发作期取人中,用30号1.5针稍向上斜刺0.5,用捻转泻法,间歇期针刺百会、长强5~8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达88.5%。

4 眩晕

椎-基底动脉不足,属于中医“眩晕”范畴,针刺人中、涌泉天麻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人中中隔向斜刺0.3~0.5,用重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留针30 min,中间手法1次,总有效率达95.00%。人中针刺治疗动脉颈椎病,取0.35 mm×40 mm毫针,快速向中隔下斜刺12 mm左右,施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留针30 min,5 min针1次,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7%。

总结分析

疗效影响因素总结与分析

针刺人中治疗某些疾病疗效确切,特是对于失调类病症具有立竿见影之效,其针刺疗效除与个体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有,还受穴位的定位与配伍、针具的规格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存在密切的量-效系。当然,据不同的病症结其他手段综干预可提高疗效,如治疗惊厥服清热熄风中药或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扭伤以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精神志类疾患结理疗法等能够较好地达到治疗的。

1、 穴位的定位:术界公认地将人中定位于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近来有者提出人中沟正中线上的点均为人中针刺点,发现针刺不同的点对不同的急症有不同的治疗效果,而且针刺不同部位的点针刺向也不同。有研究者发现沟正中、人中至上线1/2处的定也可以治疗急性扭伤,3次治愈。当然,这些发现尚有待进一步地临床验

2、 穴位的配伍:针刺人中对于晕厥休克昏迷急性扭伤等发挥很好的疗效,然与其他穴位配伍往往可提高疗效,扩大治范围,常用配多具有调督醒、安定志之功,如百会、门、后溪等。对于针刺人中治疗某一病症配伍哪些穴位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对哪些疾病有效尚无定论,故需要深入地进一步研究。

3、 针具的选择:一般认为,针具越粗刺激量越大,针刺人中所治疗疾病中所使用的针具多在26~32号之间。究竟针具的规格与疗效之间有怎样的系尚无人研究,不同的病种各自需要多少号的针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尚有待探讨。

4、 针刺向:绝大多数针刺人中均向中隔向斜刺,但在治疗小儿惊厥时似乎多使用直刺,也有人在治疗一些急症先直刺,得气据不同的病症所需的针感感传向向上斜刺或向向斜刺。针刺人中治疗各种疾病所需最适宜的针刺向尚无专门研究,临床上多据传统验而取向上斜刺。

5、 进针的深度:人中进针的深度在0.3~1.0范围,最常见的是0.3~0.5,也有进针深达下颌者,针刺的深度与疗效是否有以及有怎样的系尚不明了。

6、 针刺的强度:由临床研究可以发现,在大部分的新发病、急重症针刺人中需要重手法、强刺激,这可能是基于“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而定;对于失眠的治疗刺激强度则据病情轻重而定。针刺的强度与疗效之间有怎样的系,每种病症各自需要多大的刺激量,如何将其进量化尚有待研究。

7 、补泻手法:针刺人中治疗疾病时几乎全部采用泻法,治疗管病体弱、病程长者用补法。最常用的是“啄”手法,“醒开窍针刺法尤为重视此法,现也广泛应用于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当中。当然、也有不少使用捻转泻法或提插捻转用。但对于提插捻转的幅度、频率、捻转的角度等缺少研究,以怎样的量标准操作才能使针刺疗效最佳亟待研究实。

8、 施术时间和留针时间:针刺人中施术时间多有相的效应指标,如使用啄手法的以眼球湿润为度,惊厥抽搐针刺抽搐停止,有些针1~3 min后留针,有的在留针时每5~10 min针1次。大多数留针时间为20~30 min,有些留针10 min,还有些不留针。施术时间和留针时间尚未有客观指标可以遵

9、 针感的要求:各种手法操作的最终的就是力求达到所需要的针感,因为针感有无与针刺疗效的系最为密切,故《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至而有效”。且得气的速度与疗效呈正相,故《金针赋》云“速效速,迟效迟”,即为此意。针刺人中治疗相疾病的针感要求多为眼球流泪或眼眶湿润为度,现代研究实,流泪标志着针刺水沟达到了舒张管的刺激量。因而,醒开窍针法中,针刺水沟的量化指标是眼球湿润或流泪。但也有少数研究者以酸、胀、麻为准,更有甚者不进手法操作,不要求针感,也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所以,针对这些差异尚需要进探讨和规范。

未来展望

人中临床实有确切疗效的穴位之一,探索其发挥最佳疗效的量要求并使之标准化将可以推动针灸研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从而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石敏院士将“醒开窍针刺法配伍腧操作进研究,使“醒开窍针刺法日趋规范化、量化,这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可的研究思路和值得借鉴的研究法。有针刺人中治疗疾病的量效系研究还不多,尚需科规范的实验研究逐一确定针刺人中治疗每一病症达到最佳疗效各影响因素的量化值,包括最适宜的针刺强度、针刺向、施术手法、施术时间、针感要求、针刺最佳间隔时间,也包括针具规格的选择、穴位的配伍,从而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优化的治疗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木竹子

下一篇 水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