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阙 ,中国罕见姓氏之一,做姓氏时读作(quē),国要分布于湖南浙江,江苏,福建安徽台湾等地,海外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外族用此作姓氏和译音的情况多有记载,详见姓。,是于道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于范畴的概念,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将进入一个“规定了的区域”,在今天的河北及很多地,我们还可以看到的实物态,比如讲一个......
目录

历史发展

起源演变

1、党邑

出自夏王朝时期,大夫龙逄的后裔,龙逄遇难后,其后裔迁入党,属于以居邑称为氏。

据史籍《俗通义》的记载,氏承党童子之后(又作“党童子”),东汉时期,“党”之称改为“里”。

2、巩国

出自商代诸侯国“巩”,以盛产优质铠甲”巩之甲“而闻,此国的王族以及国民以”巩“、”门“为氏,后简化为单姓氏。

《左传·昭公十五年》:“ 巩之甲,武所以克商也。”,《武军赋》:“铠则东胡巩,百炼刚。”

3、鲜卑族

出自东汉时期,鲜卑部落 “机”(又作“机”)、“居”部,首领以大人为称,如:“慕容大人”、“拓跋大人”等,逐渐成以部落为姓,如慕容、慕姓。

《三国志·鲜卑传》 ”二十馀邑,其大人曰弥加、机、素利、槐头。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为中部,十馀邑,其大人曰柯最、居、慕容等,为大帅,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为西部“。

”素利、弥加、机(机)皆为大人,在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道远初不为边患,其种众多于比能也。其后诸子争立,众离,诸部大人慕容、拓跋更盛焉。”

4、突

出自隋唐时期,突阿史那部。本发祥于甘肃平凉,属大夏政权,故为有夏之苗裔。

西突达度”,阿史那氏,隋将,泥撅处罗可汗同母兄弟,汉人向氏所生,隋炀帝诏留突羸弱万余,令达度安置于会宁郡。曾令其攻打吐谷浑,使部落致富,炀帝大赏之。

西突啜忠”,阿史那氏,唐将(武周),被唐封为“长安右卫大将军”,“宾国公”,“忠”为唐所赐,曾与“王孝杰”一同,大破吐,克复龟兹、于阗等四镇,收复“安西都护府”,并镇守于安西。

西突律啜”,阿史那氏,唐将,被唐封为“右骁卫员外大将军”。上书谢曰:“生于荒裔,国乱王薨,更相攻屠。赖天子遣嘉运将兵诛暴拯危,愿得稽首圣,以部落附安西,永为外臣。”

后突:“特勤”,阿史那氏,后突左贤王,毗伽可汗同母兄弟,戎马一生,于元十九卒,唐遣使吊祭,为其刻像,立祠制碑,现碑文石像均已发掘。

5、满族

出自满族旗籍,满族有特氏,据《陕西通志》记载,特氏一女子,嫁入正黄旗,守至五十岁,于康熙四十三年旌表的记载。

6、其他

东汉末年~永嘉之乱时期,氏大规模南渡至荆楚、百越之地,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出现收养、过继、入赘,改姓及羁縻政策,改士归流等融入氏。

迁徙传播

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九位门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俗通义》载,氏承党童子之后,这是氏的要得姓起源。是古代的一种建筑物,通常建在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对称的装饰用的建筑物,能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势力。氏源流可追溯至今3700年前夏桀王时,各地《氏谱》均载:“本姓系龙逢之裔。”史载:桀无道为池肉林,龙逢极谏,桀囚而杀之。龙逢遇难后,其裔孙历商、周两朝,离夏都安邑沿黄河向东逐渐迁徙,在鲁襄公后期,弁公才到达鲁国阜县昌平里(今山东阜县城孔庙东侧里街)。姓是以弁公为一世。弁公到达里的时间约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携孔子(当时三岁)也到里定居,与我族为邻。姓各地宗谱均认定弁为氏的始祖,从中可看出是以地为姓。弁公定居里后,至10世安承,在汉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8年)时授车骑将军,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钦赐下邳为我族食邑,氏族人遂占籍下邳。汉代下邳城址在今江苏省邳县城的东南。氏向南迁的概况:26世宣在汉献帝(190-219)时授下邳大守,后迁任长沙郡太守,携眷长沙赴任,为氏南迁江南之始。至52世仲仁号文山,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时署理泉州政务携眷入闽,为姓入闽之始祖。南宋绍兴时,辞官居龙城西门,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铺天盖地”仲仁曾孙悬慰,在理宗时任朝官。姓四代簪缨,乐善好施,德泽城,人尊称我族为“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悬慰被贾似道诬陷,悬慰与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城惨遭杀戮。56世八史四十郎,妣周、黄、游氏。黄妣生二子:文福、文政,游氏生三子:文兴、文运、文祥,年幼居丰田岭下而幸免于难。姓家族,在台北市南港区是属于望族之一。

上海市,台湾省的嘉义市民雄县、台北市南港县,福建省的永定县、龙市、长汀县、上杭县、宁德市霞浦县,江苏省的苏州常州市武进区、无市、徐州市、南京市,宿迁市、泗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市,博白县、梧州市、北流县、南宁市,浙江省的杭州市、温州市平阳县、丽水市遂昌县、丽水市松阳县,湖南省的常德市源县、怀化市辰溪县、涟源市,广东省的海丰市,河南省的驻马店驿城区、遂平县、新蔡县,商丘市睢县庄村,周市沈丘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安徽省的萧县,河北省的唐山市,江西省的乐安县、永丰县、兴国县大余县,重庆市的梁平县,湖北省的宜昌市贵州省毕市等地,均有氏族人分布。

分布

氏聚居地区之自然环境,具有山区多、贫地多、胜多等特点,绝大多数聚居于长江、珠江、赣江、汀江、瓯江、淮河等几大流域。只可惜,多数姓聚居村,既不紧靠江湖,也不紧靠路和公路干线,而是多属偏僻山区,故环境甚为贫。但氏地区周围之山古迹较多。如氏始祖地阜之孔庙,苏州园林,西湖美景,浙南之雁荡山,福建永定县之土围建筑群房,赣闽边界是之武夷山,湘西之张家界、桃花园,宁远之九嶷山,广州之黄岗,州地区之铜鼓嶂和山势雄奇的那拉山五指峰,以及广州、香港、台北、高雄、基隆、京津、杭州、苏州、长沙、西安等城或港。这些氏聚居较多之周围地区,堪称中外游览之胜地。

海外宗亲,多系高工资或致富,其生活水平自然较高。至于大陆济状况,可分为三类:部分聚居城镇和少数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的乡村或城郊,生活水平较好,能负担子女的教育费;多数农村姓基本过上温饱生活,其中多数免强负担子女费;有10—20%的边远山区宗亲,尚未贫。教育费负担相当困难。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交通阻塞,致富门路不多,不易富裕起来。

据湘、赣、闽、鄂的几十个乡村的调查和统计,多数聚居村,人均在1000—4000元之间,发展不平衡。汉寿姓农民说:物价上涨,人均达不到1500元,日子就不好过了。可是姓农民还有部分达不到这个数。如浙、闽、粤、沪等省市沿海发区,交通便利、有矿藏、特产盈利的乡村,地亩较多的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的一些地区及苏南地区、川中平原、桂南地区、洞湖平原地区,农民生活水平较高。如州市县区荷泗镇太平村,在村23户110多人,人均达3000元;户户有新房、电视机,已普及初中文化、高中文化达50%。永定增瑞村480多户2400多人。特产烟,打工商者多,人均3000元以上;部分已改用液化气灶,电器已逐渐普及,近半数已改用彩电。各地贫富,很难全面概括。

居全国及世界部分地区,调查收集的资料极其有限,且笔者水平不高,此文定有差错,敬希宗亲指正,则深表谢忱。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郡望

下邳郡:改自临淮郡,东汉时期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在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南宋时期又把下邳国改为郡。治所在下邳,相当于今天江苏省西北部。

堂号

铨仙堂:明代安南县县令士琦上任几个月以后母亲就逝世了,他于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门读书,写书。著作有《铨仙草》、《野草》等。

此外,姓的要堂号还有(据《百家姓》)注:“氏下邳郡”。氏各支裔还有堂号,福州称“三韩堂”,上杭、永定称“邳州堂”,江西省乐安、永丰等县称“荆州堂”,泰和称“叙伦堂”及“高堂”,湖南安化、涟源称“思荣堂”,广东州称“追圣堂”。

宗祠对联

姓宗祠通用联

四言

才能著誉;

刺史驰声。

——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津为龙南令,以才能著称。下联典指汉·翊官荆州刺史。

官居刺史;

政播荆襄。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侯封英尉;

系出下邳;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邳州堂”堂联。

五言

里家声远;

荆州世泽长。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六言

高宋室;

编修望重明廷。

——李文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高宗时宦官礼,淳熙末年提重华宫。孝宗死后,光宗因与孝宗不和,声称有病不出面料理丧事,大臣赵汝愚、韩惋胄请求让嘉王赵扩(宁宗)继位,礼人宫请示慈烈太皇太后同意。后历官侍省都知、中侍大夫,从不倨功自傲,为南宋侍中较有望者。下联典指明代湖广源人土琦,褐公,崇祯年间进士,官南安知县,数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于是门著书,不想再做官,后来因为望重于一时,又授以编修。著有《余仙草》、《蝌蚪诗》、《也草》、《郎当草》等诗文集。

七言

里家声期勿替;

荆州事业异维新。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自古官声传汉代;

于今政绩溯荆州。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荆州堂”堂联。

绩著南闽光世泽;

庥扬东鲁振家声。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邳州堂”堂联。

九言

赐姓溯成周,里;

阜,美显昌平。

——佚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氏宗祠“邳州堂”堂联。

姓氏名望

人物

战国,纵横者,纵横十二家之一。

汉代荆州刺史。

门庆忌

汉代史,鲁申公的生,以所写诗闻

明代务本爱民的平凉知府,河南人,弘治人,平知凉府,天性纯孝,为政爱民,受到人民的爱戴。

清代著画家,桐城(今安徽省)人,文山,一作雯山,号晴峰,客吴门。善画山水、卉,尤工人物。仙佛像亦甚妙,善写真。

士琦

褐公,明朝湖广源(今湖南源县)人。崇祯进士。曾做过南安知县,上任不足半年,认为做官太辛苦,辞官归乡,杜门著书,坚决不肯入仕为官。朝廷因其德高望重,要调他入京任编修,也被拒绝。卒后留有诗文集近十种传世。

麟书

浙江丽水人,麟。肄业丽水圭山书院。19岁府试列之首。八联军入侵后,从事反清革命。1902年加入双龙会,任丽水分部会首。联会党,策划起义。1904年双龙总会会首王金保死难,继承领导。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徐麟一秋瑾遇难后,于1908年到上海,与陶成章、王金发等共谋浙江起义。次年在杭州被捕。1910年冬,救出狱。1912年在杭州成立同盟会浙江支部,并办《平民时报》。后参加二次革命及护国运动。1916年5月在上海遭袁世凯党徒暗杀。

阙中

阙中一(1914-1995),原桂兰,福建省永定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义青年团。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通信连班长、特务班长,中央通讯队分队长,执警卫毛泽东同志的任务。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进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习。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交通局外交联站政治协理员兼总支书记。“西安事变”后,在红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周恩来副席处侍从参谋。

抗日战争时期,奉命赴闽,任闽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参谋长,新四军第3支队5团3政治委员,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政治队政治指导员,新四军第2支队3团2政治委员,新3团政治处任。皖南事变中,与新3团指战员一起奋战,突围到安徽芜为地区。后任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政治处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19旅政治部副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政治部副任、任,东军区第5师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第32军95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政治部任,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校副校长、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海军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当选为上海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8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1岁。

文锋

文锋(1877-1930.8.23),福建省永定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刨烟工人出身,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大革命时期,1926年秘密组织农会,发展党团员,同军阀和恶霸地作斗争。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跟随阮山、熊振声等人与敌人展反“清乡”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5月红4军入永后,领导当地群众展土地革命运动。后在区、县苏维埃政府负责军事工作,组织青年参军参,进军事训练。1930年后,先后任红20军第3纵队特务连连长。英勇善战,智勇双作,指挥连队干部战士担负保卫地红色政权的重任,转战于永定和上杭等地。同年5月参加永定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被推为临时裁判委员会委员。8月23日奉命率队赴上杭,配当地赤卫队武装攻打蓝家渡,中弹负伤。因伤势过重,后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牺牲时53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

华山

华山(1904-1933),化夏如银,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参加赤卫队,任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历任红四面军特务连长、长。1932年10月红四面军力转移,留在据地坚持斗争。担任红军第7路游击师师长。配红25军取得了多次反“清剿”作战的胜利。1933年3月至4月,率部配红25军参加黄安郭家河、潘安河等几次反“清剿”重大战斗,取得歼敌三个力团的胜利。1933年冬,不幸被捕入狱,后被杀害于黄安中徐家村后庙岗,牺牲时29岁。

树槐

树槐(1905-1937.1),福建省永定县人。出生于贫农家。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入闽后,任永定县三堡乡赤卫队队长,乡、区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负责人,率领地赤卫队配红军打击地反动势力。1930年10月任永定县游击大队长。1932年春调任永定县军事部工作。10月任永定县独立团第2连连长。不久,独立团编入福建省军区第一分区独立团,任第2连连长,1934年3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8团第1连连长,深入敌后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同年10月中央力红军长征后,红8团在闽西一带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36年秋永定县红军游击队整编为2个纵队,他任第2纵队第3支队队长。1937年1月率部在永定坎市寨展活动时,被国民党粤军157师938团1个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2岁。

彩文

彩文(1902-1931.3.23),福建省上杭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7月,在革命势的影响下,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的支持下,参加了才溪武装暴动。加入了赤卫队,投入了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的斗争。1929年才溪成立上杭赤卫军13大队时,在13大队工作。随后,参加了策应南阳一带的武装暴动。1930年12月调任(上)杭、武(平)赤卫团政治委员。蒋介石发动三省会剿,相继攻占上杭武平两县后,奉命率部转移到官庄、武北、武东和树下、南阳等地,配红军发动人民保卫和巩固区、乡苏维埃政权。

1931年3月23日,率部攻打官庄守敌,当部队从武东迂回到官庄的头下时,遭敌人阻击。在前沿阵地指挥战斗时,中弹牺牲,时年29岁。

文海

文海(1903-1931.4),福建省永定县人。小教师出身。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与范炳南、赖连璋、载兴等在西溪创办“西溪公”并以校为阵地,展革命活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6月参与张鼎丞领导的永定农民暴动。1929年5月红4军解放永定后,历任乡苏维埃政府席、中共永定县委委员、常委、宣传科科长等职。1930年1月兼任“红报社”社长,亲自编写《党团训练材料》,供党团训练作教材。还深入党校、党训班讲课,为培养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壮大党的力量作出了贡献。1931年4月在闽西肃清社会民党事件中,在虎岗蒙冤被害,时年28岁。

1959年10月追认为革命烈士。

文彩

文彩(1889-1930.6.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出生在一个佃农家,饱受地阶级的剥削和压迫。1928年寿、刘和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以做皮匠手艺为,走乡村,发传单,宣传“打倒土豪劣绅”,“实土地革命”等,向农民灌输革命思想,鼓动农民自觉拥护革命,参加革命。1929年在本村周围一带组建赤卫队,展土地革命。在扩大红军队伍运动中,首先送自己的独生子裕全参加红军,并动员青年报参军参战。他动员入伍的青年达30人之多。1930年6月2日到赵家冲地家派款,被国民党便衣队发觉,不幸被捕。敌人将他押到县城,施用各种酷刑,上轧棍、钉竹签、用烧红的青砖,逼他供出地下党组织成员。但坚贞不屈,敌人无奈,将其杀害于县城教场岗,牺牲时41岁。

维龙

维龙(1883-1931),福建省永定县人。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6年4月被选为国民党(左派)代表,参加国民党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同右派势力作了坚决斗争。与阮山等人积极从事农运工作,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领导农民展“二五减租”和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中共永定县委成立后,领导农民从济政治斗争转向武装斗争,组织农军施军事训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收缴土豪民团武装,反抗敌人的“清乡”,坚持山区隐斗争。1929年5月红4军解放永定后,任增瑞乡苏维埃政府席,领导群众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组织青年参军上前线,率领赤卫武装保卫群众的生命和生产安全,发动群众积极搞好生产,为永定苏区的各项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31年春因被指控为社会民党分子而在永定龙门蒙冤被害,时年4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粹求

粹求(1910-1934),江西省兴国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任兴国县乡苏维埃政府支部书记,同年调县邮务科工作。1933年3月任中央苏区邮政总局总务处处长。1934年10月随部参加长征,途中在会昌被敌杀害,牺牲时24岁。

汉骞

汉骞(1902—1972年),拨云,清水桥乡家村人,中毕业后上过法政校。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武汉教导团,加入国民党,不久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历任国民党军队连、、团长、少将旅长、中将师长、副军长、军长、广州警备司令、浦东兵团司令等职。曾以战功获国民党云麾勋章、宝鼎勋章等多枚,还得到过美国的棕色勋章。1949年去台,先后任台湾中部防守司令、台湾防卫副总司令、东部防守司令、澎湖防卫司令等职,1952年因病辞职,1972年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

在八年抗战中,汉骞历10战,屡建奇功。1938年上海渡一役,率部与日军白刀相接,反复肉搏,威震敌。1939年冬日军自广州大北犯,汉骞在固守原有阵地的同时,派出一支奇兵,会同友军展反攻,一鼓作攻占翁源、县,迫使日军3个师团仓皇退至广州近郊,创造了振奋人的粤北大捷。1944年,他率两个师空运缅甸,解盟军密支那之围。同年,担任五十四军副军长的他统率全军将士奋战,突破日军严密设防的怒江天险,攻破海拔3000米的高黎贡山防线,收复了滇西重镇腾冲,创造了全歼日寇两个联队的光辉战绩。汉骞蜚声中外,在战役中荣升军长。

汉骞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给中国革命造成过严重损失。1930年至1934年,他参加对井冈山的封锁围剿,忠实地执了蒋介石的“烧、杀、平、毁”政策,使革命据地遭到严重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积极参加反共同战,夺东,战辽西,守上海,为蒋介石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骞擅长书法,造旨颇深。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他每天都要坚持练数百个大家,功课不完,绝不休息,病中也不间断。1959年,他在台北中山堂办了个人书法展。其正本《正气歌》和、草、楷、隶四体千文,被誉为拔云体,深得家称道。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趾间神经痛

下一篇 阙中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