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神经盆腔出狭窄症与症候群是发生在坐神经自骶丛神经后,在走纤维管道离盆达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起的嵌压综征。前者病变要位于盆腔出周围,而后者要是本身病变所致。本病系坐神经在其走纤维管道中遭受压迫、牵拉和刺激而致病。1.坐神经受损症状要表现为干性受累的特征,即沿坐神经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后、小腿前后以及足部诸群)、感觉(小腿外侧、足底......
目录

病因

本病系坐神经在其走纤维管道中遭受压迫、牵拉和刺激而致病。

临床表现

1.坐神经受损症状要表现为干性受累的特征,即沿坐神经的放射痛及其所支配区的运动(后、小腿前后以及足部诸群)、感觉(小腿外侧、足底和足前部)和反射(跟反射和反射)障碍等。病程较长者,可出现小腿萎缩甚至足下垂等症状

2.压痛点以坐神经盆腔出口部体表投影位置压痛最剧,且沿神经干走向下放射。此外,尚可发现约半数病例于胫点或腓点处有压痛现象。症候群时其压痛点略高于前者1~2厘米。

3.下肢旋转试验,肢体旋使及上孖和下孖等处于紧张状态,以至加重出处狭窄,可诱发坐神经症状。除沿坐神经的放射痛外,还有小腿外侧达足底部麻木感。但单纯症候群者,则为外旋时诱发症状

4.直腿抬高试验一般均为阳性,其疼痛程度介于性痛和丛性痛之间。

检查

1.电图改变

如坐神经受压起损伤、变性,电图可呈现震颤电位或单纯相等变化。

2.骶部X线摄

除中、老年患者显示与年龄外伤相应的退性变外,多无明显异常。

3.组织液压测定

约超过正常值(10mmHg)的1倍以上,高于正常值50%即属异常。这一测定要用于某些诊断困难者。

诊断

1.约半数以上病例既往有重手法推拿史或外伤风寒史。

2.临床症状要表现为坐神经干性痛,压痛点位于坐神经处,而非椎旁。屈颈试验阴性,下肢旋转试验90%以上为阳性。

3.X线平多无阳性所见。

4.组织液压测定坐神经周围压力测试高于健侧的50%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5.其他可酌情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测试

鉴别诊断

1.椎管狭窄症

具有间歇性跛,有诉多而体征少,椎后伸受限及压痛三大特点,坐神经盆腔出处无明显压痛。

2.椎间盘出症

有典型的下肢放射痛,但属神经性痛,其所起的症状不同于坐神经干性痛症状,且症状较明显。对个难以鉴者可进一步做组织液压测定或脊髓造影。

3.椎椎管

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剧,并有与受压神经相应的症状与体征,可MRI、CT检查。

4.盆腔疾患

以女性多见。盆腔疾患所起的骶丛神经受压,除了坐神经受刺激并出现症状与体征外,神经神经神经外侧皮神经及阴部神经等也可同时被波及。

5.其他

尚应与湿症、局部纤维组织炎、髋部伤患、癔症和局部肿等区

并发症

可并发足下垂。

治疗

应选择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

(1)消除致病因诸如长期坐位,骶部受、受潮,重手法推拿外伤等均应避免。

(2)防治组织粘连胎盘组织液,每天1次30次为一疗程,效果较好,且无副作用;α-糜蛋白酶作用较强,但有致倾向,使用时应注意,加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注,每隔4~5天1次。

(3)补充神经滋养要为维生素B1、B6、B12等。

(4)其他如理疗、草药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对急性发作者,除绝对卧床休息外可服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3~5天)等利尿药物,以消除局部水肿。约半数以上病例可奏效。

2.手术疗法

对上述疗法无效或症状较严重需早日施术者可神经盆腔出扩大减压术。

手术病例选择:①诊断明确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且已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②除外椎管疾患及骶部肿;③除外盆腔疾患及盆腔肿;④对已施椎管手术者,应仔细检查并排除系椎管病变复发或并发症者;⑤对与椎管疾患并存者,应判定以何者为而决定施术先后。

预后

治疗预后尚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颞颥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