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腰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

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是因退性改变波及到椎后关节的一部或全部,呈损伤性关节炎反应,并产生腿痛症状者,称为椎退变性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由小关节本身的退性改变所致;也可继发于双侧关节突不对称、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突出后。1.症状(1)痛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急性发作时,部可僵直,一般无部活动障碍。(2)症状神经受到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部分刺激时,可发生下......
目录

病因

由小关节本身的退性改变所致;也可继发于双侧关节突不对称、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突出后。

临床表现

1.症状

(1)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活动后加重。急性发作时,部可僵直,一般无部活动障碍。

(2)症状神经受到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部分刺激时,可发生下肢放射痛,呈现神经症状

(3)牵涉痛症状关节突通常受神经侧支支配,关节产生退变至小关节突不稳、局部增生。下椎的小关节关节炎通常会扩骶部、大腿外侧,有时甚至到小腿,有些同时会产生麻木症状。但没有明确的定位体征

2.体征

关节处有固定性压痛,压痛点深在,有叩击痛及传导痛。急性发作时,椎生理弯可消失,椎棘突排列不齐,患椎棘突间离增大,在此处加压,可出现一凹陷。

检查

1.X线摄

需摄椎正、侧位及左、右45°斜位X线。早期可无明显阳性发现;后期,患处的关节突增生、小关节硬化、上关节突向上突出并有成,呈现肥大性改变。由于小关节周边成,可使椎间孔变小。

2.体层摄及CT检查

(1)体层摄影可能显示小关节的狭窄及成等改变。

(2)CT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小关节病变的程度及其与神经管、椎管之间的解剖系。

诊断

1.临床表现

如前述的临床症状与局部体征。

2.局部封试验

以1%普鲁卡因,用注射针注入到病变小关节周围,如果在10分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则为阳性,有助于对本病的诊断。

3.影像所见

依据X线平、体层摄或CT的表现协助诊断。

治疗

前为止没有一种法能够椎退变性疾患。所有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只能是起到对症减轻症状,有时可能会起到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1.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当卧床休息1~3周。

(2)理疗可选用超短波、微波、频谱等多种物理治疗。

(3)局部保护配戴围或支架。

(4)锻炼为增强骶棘,可采用“燕式”法训练,每次50下,每天3次。锻炼时,患者俯卧于木床,双手置于部,同时挺胸仰颈及双下肢呈伸直抬起,此时仅部与床面相接触,然后复原。

(5)药物疼痛明显者可止痛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

2.手术疗法

(1)严重、骶部疼痛,影响生活。可以选用手术治疗。可选用微创治疗,即窥镜PELD技术,神经侧支射频消融术。手术后骶部疼痛缓解情况通常与术前椎小关节突局部封后效果一致。

(2)如果同时并椎间孔或侧隐窝狭窄,刺激出神经,产生性刺激症状,腿痛严重;或出现神经麻痹。建议采用神经管减压手术。前可以选用的手术案比较多。可以采用微创的窥镜椎间孔成术、MED通道小切减压术、或传统放入路的减压术。

(3)如果同时段不稳或椎滑,或手术减压所致的医源性不稳定,需要同时行固定融术。前选用的手术入路法包括两大类,传统放入路和微创入路技术。融技术,可以选用横突间后外侧融技术、椎间后侧融技术、椎间融技术等。

预防

1.防治过度劳累;

2.保持正确姿势:要保持挺直,最好要劳逸结

3.保护良好的生活习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毛际

下一篇 木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