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木蓝

木蓝 木蓝(拉丁:Indigofera tinctoria L.),俗靛、蓝靛,是豆科木蓝属的直立灌木植物木蓝高0.5-1米,分枝少,幼有棱,扭羽状复叶长2.5-11厘米,叶轴上面扁平,有浅槽,小4-6对,对生,疏生,花冠伸出萼外,红色荚果线形种子间有缢缩,期几乎全年,果期10月。其广泛分布亚洲、非洲热带地区,并进热带美洲,中国的安徽台湾海南栽培木蓝供提取蓝靛染料......
目录

 基本信息

  【蓝靛、槐蓝、小青[福建]、野槐树

  【来 源】:为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木蓝

  【功 效】:清热解毒,去瘀止

  【 治】:治乙型炎,腮腺炎,目赤,疮肿,吐血

  【性味归经】:苦,。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②《福建草药》:“微苦,。”

  【 】:槐蓝(《本草拾遗》)、大蓝、大蓝青(《生草药性备要》)、水蓝(《岭南采药录》)、小青印度蓝(《中国树木分类》)、青仔草、野青靛(《福建草药》)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采收。

  【拉丁】:原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

  【考 】:出自《本草图》。

  【中药化成分】:全草含靛甙,水解后生成3-羟基吲哚,此成分氧化生成靛蓝种子含多糖。

植物形态

  木蓝灌木,高50-80cm,罕更高。直立,小银白色丁毛。互生;叶柄长1.3-2.5cm;托叶小,锥;奇数羽状复叶,长2.5-5cm,小对生,小9-13叶片卵状长或倒卵状,长1.5-3cm,宽0.5-1.5cm,先端钝,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丁毛,平时常带蓝色总状花序长2.5-5cm,通常腋生,无较为短,疏生,有约20朵;萼钟,斜,被银白色丁毛,5齿裂;花冠,红黄色,长约04mm,旗瓣宽卵形至长,外面有毛,翼瓣,微与龙骨瓣相连,龙骨瓣匙,爪上有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短,弯,柱头头状。荚果线状,直或稍弯,长约2.5-3cm,种子间有缢缩,外珠,有毛或无毛。有种子5-10颗。种子,长约1.5mm。期5-10月,果期6-11月。

  : 小,被白色毛。

  羽状复叶长2.5-11厘米;叶柄长1.3-2.5厘米,被丁毛;托叶,长约2毫米;小4-6对,倒卵状长或倒卵形,长1.5-3厘米,先端钝或微凹,基部宽楔形或近,两面被丁毛或上面近无毛,侧脉不明显。

  总状花序长2.5-5(-9)厘米;疏生,近无花序梗。花梗长4-5毫米;花萼钟状,长约1.5毫米,萼齿三角,与萼筒近等长,外被丁毛;花冠红色,旗瓣宽倒卵形,长4-5毫米,外面被毛,翼瓣长4毫米,龙骨瓣与旗瓣等长;花药无毛。

  果: 荚果线形,长2.5-3厘米,近无毛。种子间缢缩,外珠状,有毛或几无毛,具5-10种子;果柄下弯。种子,长1.5毫米。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东及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去瘀止。治乙型炎,腮腺炎,目赤,疮肿,吐血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去瘀生新。""治眼热膜,吐血。"

  ②《福建草药》:"清热解毒。"

选方

  ①预防乙型炎:木蓝五钱至一两,水服。每三天一次,连服数次。

  ②治乙型炎:木蓝鲜全草二至三两,水服。

  ③治腮腺炎:木蓝鲜全草一两,水服;另用木蓝捣烂绞汁,涂抹患处。(选出《福建草药》)

主要价值

  供提取蓝靛染料,又入药,能凉血解毒、泻郁;,可治肿毒。

  大靛):苦。解虫毒。用于丹毒木蓝):苦,平。清热解毒,祛瘀止。用于乙型炎,痄腮目赤红肿,疮肿,吐血

木蓝图册木蓝图册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 ,有纵棱,被白色毛。羽状复叶互生,小9-13,常落,小倒卵状或倒卵形,长1-2cm,宽0.5-1.5cm,先端钝,有短尖,基部近,两面被丁毛,叶柄叶轴与小叶柄均被白色毛。微,味微苦。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疮肿,去瘀生新。治眼热膜,吐血

  2.《福建草药》:清热解毒

  3.明李时珍 《本草纲·草五·蓝》:“木蓝如决明,高者三四分枝槐叶,七月红花,结角长许,纍纍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马蹄决明子而微小,迥与诸蓝不同,而作靛则一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腰肌劳损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